贵州省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 贵州六盘水 553000
摘要:合适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既要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术者操作,又要使患者在手术中尽可能处于舒适的位置,同时还要做到防止术中因体位不当而引起的各种损伤。传统截石位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常用体位,由于体位不当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屡有报道,为此我院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手术体位摆放进行了改良,采用仰卧位,将双下肢分开70~80°,呈“人”字形体位(以下称“人”字位),与传统截石位相比,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人”字形仰卧位;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18~54岁:体重40.0~66.5kg.将上述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单号50例为传统组,取截石位,平均年龄(30.6±6.4)岁,平均体重(50.0±7.0)kg;双号50例为改良组,取“人字”形仰卧位,平均年龄(30.7±6.6)岁,平均体重(52.2±6.7)kg。两组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传统组采用截石位摆放法 全麻后褪下患者裤子,双腿分别套入腿套内,臀部用一长软垫适当抬高,使骶尾部超出手术床背板与腿板折叠处约5 cm,骶后垫一软枕及垫巾,调整托腿架高度,使支腿架的高度与大腿在仰卧屈髋时高度相等,托小腿处与小腿平行,大腿与躯干纵轴应在100°,膝关节弯曲度在90~100°,过小易压伤胭窝血管及神经,支腿架的关节在摆放体位后固定牢固。双上肢贴身自然放好并用中单固定在身体两侧,注意保暖。手术开始待气腹针穿刺进人腹腔后改为头低足高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改良组采用“人”字位安置法,患者仰卧,移至合适位置,使骶尾部超出手术床背板与腿板折叠处约5cm,调节腿板,使双下肢水平分开角度<90°,平均分开70°~80°,约束带分别缠绕固定在腿板上。双上肢贴身自然放好并用中单固定在身体两侧。手术开始待气腹针穿刺进入腹腔后改为头低脚高位。建立气腹后,为了更好暴露手术部位,方便术者操作,这种手术体位均需要摇手术床至头低脚高位(30°~40°)。主刀医生位于患者左侧,一助手位于患者右侧,扶镜者站在患者头侧左边或右边,洗手护士位于左侧床尾,举宫位于患者两腿之间,腹腔镜仪器放在患者床尾正中。
1.3评价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术后下肢疼痛、麻木发生率比较、及手术医生对两种手术体位满意度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置“人”字位可缩短体位安置时间
两组体位均可满足腹腔镜一般妇科手术需要,改良“人”字位可迅速恢复标准平卧位,操作者自我感觉轻松。传统截石位恢复平卧位则需重装床板、拆卸支腿架,费时费力。改良组体位摆放时间(2.01+0.13)min,低于传统组(4.13±0.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安置“人”字位减少并发症
安置“人”字位避免将患者下肢抬起置于托腿架上引起局部压迫而导致的并发症,术后下肢疼痛、麻木发生率低于传统组。
3.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传统的截石位在手术结束后,由截石位改为平卧位时,由于血液再次重新分布,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出现收缩压下降、心率增加,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麻醉后由于交感神经阻滞,下肢血管丛扩大,运动神经原阻滞,肌肉松弛,因而造成血液淤积,心血管系统自身调节能力明显下降,而截石位抬高双下肢下肢血液突然排空,使有效循环血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术毕抬高的双下肢放平时,体内部分血液又突然进入扩张的下肢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血压下降。而“人”字形仰卧位则避免了双下肢同时托起与放平,避免发生因回心血量突增和骤减而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现象。观察结果也表明“人”字形体位组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方面的变化小于截石体位组患者的变化。传统截石手术体位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及小腿筋膜腔高压综合征等。由于麻醉后肌肉松弛,下肢失去了自身调节位置的能力,腓总神经绕过腓骨颈后穿出,基本无皮下组织,截石位托架易压迫此部位。同时手术中可能压迫患者膝关节,易损伤腓总神经,轻者下肢麻木疼痛,重者导致运动障碍。截石位时,胭窝处受腿架关节端顶压,小腿处于垂位,不但血流方向改变,而且更加重对胭窝动脉等血管的压迫,使小腿血液回流障碍,局部血管内压力持续升高,这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采用传统截石位进行手术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及小腿筋膜腔高压综合征等并发症。我院对传统手术体位进行改良,采用“人”字形仰卧位将患者髋关节外展,双下肢水平展开小于90°,既保证腹腔镜手术操作空间,又避免将患者下肢抬起置于托腿架上引起局部压迫而导致的并发症,术后下肢疼痛、麻木并发症少。
我院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施行两种不同的手术体位,而且大部分腹腔镜手术采用全身麻醉,而全麻药对心血管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会削弱其代谢功能。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均表示满意,且改良组操作者体力强度减轻,摆放时间短,患者术后腰背酸痛,腿部酸痛及内收肌牵拉过度明显低于传统组,舒适度高于传统组。改良“人字”分腿仰卧位操作简单,患者的满意度和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均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训如主编.腹腔镜外科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480.
[2]苏玉屏,易茉.改良截石位预防手术患者体位性损伤的研究 [J].护理学杂志。2010,25(20):10-12.
[3]张秀华,林建玲.手术患者截石位摆放时机的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杂志。2013,10(2):149―151
论文作者:彭德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体位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腹腔镜论文; 传统论文; 妇科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