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课要教六点“学”_音乐论文

高中音乐欣赏课要教六点“学”_音乐论文

高中音乐欣赏课应教给学生六个“学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音乐欣赏论文,高中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44(2008)07-0080-03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生而具有的自发欲念,人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天性和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人而绝非完全是音乐技术的事情。音乐教育应该首先为许许多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使他们具备音乐的基本素质,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享受音乐所赐予的人生乐趣。”

在高中音乐课上,本着这种理念,我们应该怎样进行音乐课?应该教会学生什么?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我将自己的感受、体会总结、整理成以下文字。

一、学会聆听

音乐作品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对象,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音乐音响直接刺激人的听觉器官,引发听觉,通过感知、理解、想象、联想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最终产生审美愉悦感。因此,从音乐音响的产生,到人的听觉器官接受音响信息,直至音乐审美活动的展开,离不开音响,离不开人的听觉。可以说,听是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是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所以,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正如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观点:“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的最重要的禀赋。”音乐上的全部问题,无论是实践上的还是理论上的,无论是人声的还是器乐的,直至学习代表音乐的符号、区别声音中所包含的意义,等等,都涉及到听觉,都需要听觉的有素训练。有了聆听的基础才能通过听音乐去学音乐。

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的机械的训练方法,要培养学生的感性知觉,使学生以听音乐、接受音乐为主体。坚持长期、反复、大量的促使学生去聆听好的音乐,包括他们自己唱、奏出来的音乐,才能真正取得音乐教育积极的效果。

二、学会感知

感知是一切音乐欣赏活动的心理基础。感觉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传入神经的传导作用,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传入神经的传导作用,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整体反映。”可以说,感知是人从感觉到知觉的基本的心理活动形式。

然而,人的感知美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去发现、探寻音乐作品中的美。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是否具备较好的音乐感知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欣赏活动的质量。有音乐心理学家将音乐感知分成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能感知音响运动的变化;第二层次,能感知作品内涵的情感;第三层次,不仅感知情感的性质,还能把握内蕴的深义;第四层次,能领悟音乐中体现的美的创造。

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在感知音乐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所获得的美感层次。

此外,学生学会感知音乐,提高音乐感知能力的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除了通过聆听音乐以外,参与歌唱、奏乐、律动实践活动也是提高音乐感知的敏感性,学会感知音乐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学生逐步形成对音乐形象更综合、全面、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三、学会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鉴赏是除音乐创作的一度创造、音乐表现的二度创造之外的第三度创造。因此,学会想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是每一位音乐欣赏者必须做到的。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成新形象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属于审美想象。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直接感受对象时,并不以机械消极的感受为满足,而总是积极的调动和改造由于审美对象的信息刺激再现出来的过去记忆中的表象,按照主体的审美理想进行新的结合,从而充实和丰富审美形象,或创造新的审美形象。当学生沉醉于或优美动人、或饱含情感的音乐中,会自然而然地在情感诱导下,产生丰富的想象。听到柔和、轻盈的旋律,会想象到乡村田野上姑娘们的轻歌曼舞;听到欢快红火的吹打乐,仿佛看到农民们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音乐审美想象给音乐欣赏者带来了审美享受,同时充分激发起音乐欣赏者的思维活动。

想象力的发挥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而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能否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发挥。有些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完全按自己事先设定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学生尚未进入音乐欣赏状态,就被教师喋喋不休的解释语打断;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产生出想象的火花,却被教师定出的“标准答案”所扑灭。音乐语言是多意性的,由于音乐所激发的审美想象一定是多姿多彩的。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这些审美想象可能并不符合成年人的审美标准,甚至有点天马行空,但每一次的审美想象都是可贵的,都是有价值的。作为学生,他们拥有自己审美想象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不要把自己的想象强加于学生。

可以这样说,音乐欣赏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深化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反过来,音乐欣赏教学为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四、学会评价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作出的判断。审美评价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与情感的反应。审美评价在审美活动中处于较高的层次。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评价的层次性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在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与重点。小学生音乐欣赏应该侧重于对音乐作品感知能力培养上;初中学生应该在感知的基础上加强对音乐的理解;高中生由于他们各方面的知识能力有所提高,由此,加强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评价、交流显得更加重要。

课堂音乐欣赏应该重视和加强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之间的信息传播与反馈的关系。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要学生参与音乐评价必须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其中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处于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才能在互动中,交流各自的音乐感受与理解,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五、学会表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之一。法国自然科学家、音乐理论家马林·麦尔生曾经说过:“音乐的动机可以描绘海洋、天空、一切存在于我们世界中的东西的运动。因而音乐能反映人的肉体、心灵、世界的首要因素以及天空的运动。充满活力的把歌唱家和音乐家的心灵、思想、感情的活动传达给听者。”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学阶段是他们孕育情感世界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学教育中应特别重视情感教育,应为中学生提供充分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传达的机会。而音乐学习中的情感表现活动,恰恰满足了他们日益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的需求。

一是要确认音乐情感表现在唱、奏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二是要敢于表现。在歌唱、奏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应该肯定学生点点滴滴的成功表现;应该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经过多次的审美表现的成功体验过程,学生会逐渐树立起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更容易地进入无拘无束的音乐情感表现状态。

三是要善于表现。音乐情感表现与音乐表现技能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情感表现的意愿与目标,就会对表现的形式和方法提出要求。例如,有了歌唱表现的需要,就会对歌唱姿态、呼吸、发声,以及咬字吐字产生要求。

当然,这里也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脱离了中学音乐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特点,脱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体验与享受,而片面强调技能训练,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六、学会合作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等充分发挥个人独特创造性的音乐表演形式,又有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音色、不同声部纵横交错相互协调的多声部合唱、合奏。如果说独唱、独奏能使人充分感受到艺术表现的自由与无拘束的话,合唱、合奏则能在集体艺术表现中,使每一位参与者与表现者之间产生心灵的共振,使每一位参与表现者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久而久之,每一位参与表现者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合唱、合奏是学生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合唱、合奏过程中学习相互协调合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会相互聆听。在合唱、合奏中,每一位参与者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在表现过程中必须学会聆听同伴的唱、奏。应该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表现的和谐性。二是学会相互烘托。在合唱、合奏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可能属于某一声部。有时自己所参加的声部会处于主要表现地位,有时会处于陪衬地位。这种有主有次的合作表现,需要参与表现者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该大胆表现时就尽情的表现,该做好陪衬时决不喧宾夺主。只有主次分清,才能互相烘托共同表现。三是学会相互激励。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单独表现行为与在群体中的表现行为是不一样的,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意识。在实际合唱、合奏教学中,如果每一位参与者都精神饱满地全情投入地唱、奏,那么整个群体就会产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艺术表现的质量会大大提高。最终达到审美情感表现与审美情感体验的最高境界。

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是人的心灵的表现,音乐满足人在精神上的需要,是每天生活的有机部分。好的音乐教育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智力和情感的平衡、健康成长。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不管他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会成为一个比音乐上无知的人更有用的社会成员。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

最后,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做结语:“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

标签:;  ;  ;  

高中音乐欣赏课要教六点“学”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