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高技术体系的选择与构建_传统农业论文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高技术体系的选择与构建_传统农业论文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高新技术体系的选择与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化建设论文,中国农业论文,新技术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75(1999)06—0321—04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新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预计今后30—40年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1]。

1 农业新技术革命与农业现代化

一般而言,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发生重大突破,引起质的变革时,就称为技术革命或科技革命,它引起社会经济结构性巨大变革,生产率获得极大提高。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生过农业动力、农业化学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第三次大的技术变革。这三次重大技术变革,使20世纪的世界农业得以不断突破自然的限制,超越人口的增长。1948—1995年,世界耕地面积共只增长6.8%, 但由于持续的技术进步,世界粮食产量增加了1.85倍。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从282kg上升至328kg。

当前世界上一场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革命正在向现代农业渗透和扩散。与前几次农业技术革命相比,这次农业新技术革命具有高度的创新性、综合性、渗透性,知识、技术、人才的聚集性,高度的资源投入和高度的增值性。它是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效应,将对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方位地产生冲击,确立新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改造,形成现代化大农业的新格局。

从产业角度讲,农业高新技术涉及到大农业的各个领域,包括:动植物基因及细胞工程,酶及发酵工程,化工工程及新蛋白资源和多样化食品开发,饲料开发及农产品精加工技术工程,农、林、牧、水产品优良新品种工程,生物环境工程及抗旱、节水、土壤改良与区域综合治理技术工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等。从技术角度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核技术、信息遥感技术、化控技术、激光技术、等离子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带动一批新型产业的兴起,如动植物技术产业、动物疫苗与生物农药技术、控释性专用复合肥产业、农业节水工程产业、工厂化农业、设施产业、农业信息产业,并拓宽农业新领域,如白色农业、兰色农业与太空农业。

这次新技术革命既是技术体系的革命,也是产业体系的革命,抓住这次农业新技术革命的时机,加速我国传统农业体系的改造与重建,有望实现我国农业的跳跃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使我国农业直接进入持续、集约、高效、低耗的后现代化阶段。

综上可见,农业新技术革命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现阶段关键的任务是要瞄准我国传统农业与农业新技术的结合点,尽快选择与构建适合于我国农业现代化阶段性发展的农业高新技术体系,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 农业高新技术体系选择的原则

农业高新技术革命应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技术产业化为突破口,以传统农业的产业化改造、升级与高新技术产业确立为立足点,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农业高新技术体系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我国的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不允许、也不可能全部接纳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必须抓住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与重点,选择关系到培育新产业生长点与传统产业改造等关键产业的高新技术。对这些技术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时效,强调效益。

2.2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继承我国传统农业体系和吸收西方常规农业技术体系中的科学精华,适应我国技术发展不平衡性与阶段性的特点,以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为切入点,允许劳动、资金和知识密集型技术的时空交叉发展,推动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的渗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生态、经济协调统一的多层次的集约农业技术体系。

2.3 集成与综合相结合原则

适应现代大农业生产环节和技术体系的综合性、整体性特点,实行生物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既要注重单项技术的创新,更要注重各项高新技术的组装配套,逐步建立起综合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

2.4 时空分异性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经济实力都差异很大,农业现代化建设阶段对技术体系的要求与接受能力也相差很大。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农业高新技术体系的选择,要特别注意时空分异性原则,要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2.5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由资源依附型向科技依附型的转变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走可持续的资源节约与保护的技术策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唯一选择[2]。

3 农业高新技术体系发展的重点

农业高新技术体系发展在技术上以生物技术领域为重点[3][4],在产业上以传统农业的产业化改造为重点,在区域上以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为重点。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分步推进。

3.1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其主要的关键性技术包括: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生物反应技术。以此推动新物种塑造和新物种快速繁育为核心的生物产业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畜禽、鱼虾贝藻超级种培育技术;生物组织培养快繁和工厂化技术;农用生物制剂技术;资源再生、废弃物利用与污染修复技术;新型食品及饲料开发技术。

3.2 农业工程与材料技术

关键技术体系包括:工厂化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节水灌溉设施与材料开发技术;高效无毒无污染农用材料开发技术;配套农用机械与食品加工机械开发技术;智能控制型农业机械开发技术。

3.3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

包括用于可持续性资源开发、资源管理与环境治理的各种高新技术。主要有:高效节水技术;高效专用复合肥及施肥技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生态工程技术。

3.4 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宏观管理技术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与发展是农业新技术革命重要特征之一。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信息采集技术、农业信息传输技术和农业信息处理技术。关键技术包括:精确农业技术;农业灾害预警技术;主要作物长势动态监测与实时产量预报技术;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技术;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3.5 新型农业技术

包括农业新型生产领域拓宽技术,主要有:白色农业、蓝色农业、太空农业开发技术。

4 农业现代化建设思路与对策

4.1 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具有高科学技术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资金投入产出率、高产品加工增值率、高农业商品率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等特征。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一批有区域经济和区域农业生产特色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以带动一大批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高新技术与产业化的示范工程项目,包括工厂化农业示范工程、农作物良种产业化工程、节水高效示范工程及农业信息网络工程等作为“特区”,将对我国的传统农业的技术体系和技术产品改造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4.2

开发一批适合我国分区实施的实用见效的关键性高新技术

按照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类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分异,在东部沿海发达区,以外向型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瞄准国际前沿,选择国外现阶段高新科技作为突破口,集中建设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为主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大面积推广工厂化设施农业,建立大型蔬菜、花卉基地,拓展蓝色农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甚至跨国经营的农业产业或企业集团;东北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依托的产业化建设为目标,发展超级种培育技术与快速繁育技术,采用保护地设施农业技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蛋白生产基地,形成大型农业产业化或企业集团;在中部粮棉产区,重点采用生物技术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发展超级种培育技术与快速繁育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转化效率,减少污染,发展以高科技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乡镇工业,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与产业化集团;西北干旱地区,以粮食自给、多种特色产业建立为目标,重点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发展生态工程技术,减少水土流失,积极应用各种高新技术,加快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改造,发展农业高科技园,逐步建立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4.3 扶持一批高科技农业产业化企业或公司

1985年我国开始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到1996年,全国52个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300亿元,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出口创汇38亿美元,利润240亿元,人均产值超过16万元。 在近年的农业产业化实践已经创造了“产学研”、“公司+农户”、“开发区+基地”、“研、工、产、贸一体的集团公司”等多种形式的高科技实体、龙头企业,政府必须加以积极扶持,并应广泛组织起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民群体,积极引导农户与企业的分工协作,激发农户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形成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各环节的一体化。

4.4 培育一批高技术与高科技产品市场, 完善技术传播机制与产品流通机制

加快高新技术的扩散速度与高科技产品的流通,缩短成果与生产的距离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建立技术信息社会化服务网与文化教育网,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交易市场与高科技产品贸易集散中心,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4.5 培养一批包括从管理、科技、信息、 推广开发等各方面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农业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不仅需要大量知识面宽、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和工程人才,还需要数量众多的、有熟练技巧的实验员和技术农民,以及精通科学管理的干部。从现在起国家要下大决心,加强和加快跨世纪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稳定的生活条件,使这些人在农业岗位上既有雄心、有决心,又安心。

4.6 完善多元资金投入体系

增加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力争在近年内把投资提高到农业总产值的1.2%—1.5%,并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资金投入上要优先保证农业新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投资体制上要完善多元投入体系。

4.7 转换科技体制

根据适应我国产业化发展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总体规划,加大力度改革现有农业科技体制,科研机构要分工明确、运作高效;科研结构要方向明确、突出成果;运行机制要开放流动、公平竞争。

收稿日期:1999—04—22

标签:;  ;  ;  ;  ;  ;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高技术体系的选择与构建_传统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