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尝试与体验中生成——“鸡兔同笼”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_韦雨露 马壮荣

让智慧在尝试与体验中生成——“鸡兔同笼”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_韦雨露 马壮荣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教育局 547000;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 54700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2~115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读过《三字经》吗?第一句是什么?师:请看大屏幕。

(1)踏着音乐,齐诵《三字经》。师:我们祖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不仅有光辉的文学,也有灿烂的数学。我国古代有许多部数学著作: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道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谁知道题目中的“雉”“几何”分别是什么意思吗?生:“雉”就是“鸡”,“几何”就是“有多少只”。师:这道题的意思是……?生:意思是鸡和兔装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揭示课题。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2.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题中的数据改小一些,成了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理解题意。师:“从上面数,有8个头”这8个头是鸡头还是兔头?26只脚呢?生:8 个头是鸡和兔的头,26只脚是鸡和兔的脚。师:题目中还隐藏有什么条件?师: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属于生活常识,地球人都知道,所以在题目中不用写出来。

(3)探索问题。①猜一猜: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猜猜看。师:谁猜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谁来说说怎么验证呢?师:在4次猜想中,只有1次猜对了,你们觉得用“猜一猜”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好不好?②列表法:师:是啊,当头和脚的只数很多时,就更不好猜了。刚才,我们是在随意猜,其实还可以有顺序地来猜。请大家填写课本P113的表格。师:通过填表格你发现答案了吗?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交流。生:我发现鸡有3只,兔有5只,因为它们一共有26只脚。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列表法。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好吗?师:是啊,当头和脚的只数很多时,我们列的表就会很长。师:我们再来看这个表,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生:有8个鸡和0个兔。师:也就是笼子里全部是什么?师:再看表格中右起的第一列,0和8又是什么意思?生:0只鸡和8只兔,笼子里全部是兔。③假设法:A.假设全是鸡。师:笼子里全部都是鸡,就是把兔看作鸡,这时头和脚有什么变化?生:头不变,脚变少了。师:脚为什么变少了?少了多少只脚?生:1只兔有4只脚,看作鸡后,1只兔就少了2只脚。一共少了26-2×8=10只脚。师:把1只兔看作1只鸡,1只兔就少了2只脚,现在少了10只脚,10÷2=5得出的是鸡的只数还是兔的只数?师:为什么假设全是鸡,求出的全是兔的只数呢?生: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就有16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少了26-16=10只脚,把1只兔看作1只鸡,兔就少了2只脚,少了10只脚,就有10÷2=5只兔,鸡就有8-5=3只。师:也就是把“兔”看作“鸡”求出的是兔。B.假设全是兔。师:反过来,把鸡看作兔,头和脚又有什么变化?师:脚为什么变多了?多了多少只脚?生:1只鸡有2只脚,看作兔后,1只鸡就多了2只脚。一共多了6只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师:把1只鸡看作1只免,1只鸡就多了2只脚,现在多了6只脚,6÷2=3得出的是鸡的只数还是兔的只数?师:为什么假设全是兔,得出来的先是鸡的只数呢?生:假设笼子里全部是兔,就有32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多了6只脚,把1只鸡看作1只兔,鸡就多了2只脚,多了6只脚,就有6÷2=3只鸡,兔就有5只。C.小结。师:假设全是鸡,求出兔的只数;假设全是兔,求出鸡的只数。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假设法”。④解决原题:师:现在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原题(师生评讲)。看课本P114的“阅读资料”,了解古人是怎样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课本P115页“做一做”第1题。师:你认为“龟鹤算”与“鸡兔同笼”有什么相似之处?生: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P115页“做一做”第2题。

4.课堂小结(略)。

五、总评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鸡兔同笼一般都作为奥数的内容,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想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解题策略,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近期,马老师在金城江区中老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就执教了“鸡兔同笼”这一课,他的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重传承数学文化,力求古今沟通,让数学变得丰富多彩。数学教学除了提供给学生知识、工具和技巧以外,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理智情感和文化意识,提升人格素养。马老师的课,课初踏着音乐,齐诵《三字经》,学生在琅琅上口的中华古诗文吟诵中,体味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光辉的文学,而且有灿烂的数学。从“鸡兔同笼”问题到古人的解题方法,再到日本民间广为流传的“龟鹤”问题,都折射到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让学生浸染在古今中外数学文化交融的氛围中,使数学课堂也沐浴着人文气息,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有了理性的深邃,也有了感性的快乐。

2.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强化解题思路,做强假设法。我们都知道“贪多嚼不碎”这个道理。“鸡兔同笼”的解题方法有五六种,而教材就安排三种。一节课时间,学生无法把所有的方法都理解和掌握,因此,马老师根据教学实际,做了合理安排,简略感受例举法,舍弃课本上的代数法,把它留到下一节课研究,着重探究假设法。确实,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列举法(和方程解法)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一个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集中精力做强假设法教学,把假设法讲透,让更多的学生能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不失为一种可行性较强的教学策略。

3.注重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解答鸡兔同笼的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马老师能够抓住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由找到规律,过渡到假设法,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尤其是列表法中出现的教材中必须有8只鸡和0只兔以及兔8只和鸡0只两栏,很多老师教学时从不去考究,而马老师在这里就处理得非常好,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假设法”。

4.语言简练,恰到好处又不失幽默。马老师的课堂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的场面,但设计缜密,内容紧凑,思路清晰,给人感觉很平实。整堂课,老师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而且马老师的语言还不失幽默:如“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地球人都知道”等,这些幽默的语言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鸡兔同笼”这堂课教学内容不但难而且多,但从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听得很投入,师生的互动是真实的,他们的表情是轻松的。听课老师也听得投入,没有那种“终于听完了”的感觉。马老师这朴实的课堂是高效的,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一节好课。

论文作者:韦雨露 马壮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让智慧在尝试与体验中生成——“鸡兔同笼”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_韦雨露 马壮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