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明,鸡西市中心血站 158100
王辉艺,张琪,刘茵 鸡西市传染病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探讨肠结核病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的方法。方法 收集肠结核患者94例的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结果 抗结核病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总有率 95% 以上。结论 坚持联合、足量、规律、全程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患者通常使用抗结核一线药物,二联或三联连续治疗,复检。病情好转后,可减少剂量。
【关键词】肠结核;抗结核药物;临床观察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好发于回盲部,但消化道的其他部位也可发生。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
贫血等结核毒血症引起的全身症状以及肠外结核的表现。收集 2016年2 月至2018年5
月上治的肠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 94 例,男 51 例,女 43 例,男女比 1. 19 ∶ 1,平均年龄 36. 5岁(14~70岁),其中 20 ~ 40 岁 72 例,占76. 6% ,出现症状至入我院就诊时间为 10 天~3年。对于肠结核诊断标准,采用 2006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1)肠壁或肠系膜淋巴结找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2)病变组织病理检查找到结核杆菌; (3)一般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 X 线检查有典型结核改变,肠外找到结核灶和抗结核试验治疗 6 周病情有改善,便可作临床诊断。
1.2方法 一般同时采用2~3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若出现耐药,应及时换药。疗程6个月至1年。常用药物: 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2 结果
肠结核经充分治疗一般可痊愈。抗结核病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总有效率 95% 以上。除了早期用药外,合理选用抗结核药物,保证足量、规律、全程用药,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加强支持治疗,提供幽静休息环境,清新,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维生索、微量元素,无污染的食物,对肠结核的康复是必不可少的。
3讨论
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90% 以上肠结核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 少数由牛型结核杆菌所致,系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感染[1]。
结核杆菌主要经口感染肠道。如开放性肺结核或喉结核患者,因经常吞下含结核菌的痰液而感染,或经常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餐而忽视餐具消毒隔离,使结核菌进入消化道。由于结核菌系抗酸菌,在胃内少受胃酸影响,可顺利到达回盲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回盲瓣的作用,含结核菌的肠内容物在回盲部停留较久,结核菌有机会与肠黏膜密切接触,增加了肠黏膜的感染机会。回盲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而结核菌最容易侵犯淋巴组织,因此,回盲部成为肠结核的好发部位。其他部位也可受累,但均较少见[2]。肠结核也可由血行播散,或由腹腔内及盆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引起。结核病的发病是人体与结核菌相互作用的结果。经上述途径感染仅是致病的条件,只有当入侵的结核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大,或因人体免疫功能低下、肠功能紊乱、肠黏膜局部抵抗力削弱时才会发病。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与肺结核的治疗方案相同,包括强化期与巩固期的治疗。治疗中可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还可出现皮疹及药物热等过敏反应。异烟肼: 抑制DNA 合成,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大剂量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转氨酶升高。可用维生素B6对抗周围神经炎,但可能影响异烟肼疗效。利福平: 抑制m RNA合成[3]。可有肝功能损害。吡嗪酰胺: 杀灭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胃肠不适和肝功能损害。乙胺丁醇: 抑菌药。不良反应少,大剂量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视力减退、视野缩小、中心盲点,一般停药可恢复。氨硫脲: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肾损害、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利福定: 与利福平有交叉耐药。对氨基水杨酸: 抑菌药,因常引起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肠结核治疗成败主要取决于药物治疗的成功与否。导致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疗程不足,不规范用药、药物剂量不够或单一用药;次要原因是原始耐药菌感染、病情过重、免疫力低下,电解质紊乱、肠外结核存在、心肺功能衰竭以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等。无论出现何种并发症,在处理并发症时均不应随意停止抗结核治疗[4]。
本病预后取决于是否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当病变尚属炎症渗出阶段,经治疗后可以痊愈,预后良好。全程合理选用抗结核药物也是决定预后的因素。肠外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使痰菌尽快转阴。肺结核患者不可吞咽痰液,保持排便通畅。提倡公筷进餐,牛奶要经过灭菌才能饮用。
参考文献
[1] 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4):554-555.
[2] 吴周山.肠结核14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 4) : 22.
[3] Misra SP,Misra V,Dwivedi M. Ileoscopy in patients with ileocolonic tubereulo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 (11 ) : 1723-1727.
[4] Lee YJ,Yang SK,Byeon JS,et al. Analysis of colonoscopic finding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intestinal tuberculosisand Croha’S disease[J].Endoscopy,2006,38(6) : 592-597.
论文作者:王君 李德明 王辉艺,张琪,刘茵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肠结核论文; 结核菌论文; 药物论文; 结核论文; 抗结核论文; 肺结核论文; 结核杆菌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