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供应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 Management)是目前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企业管理思想之一,它最主要的思想是系统理论。在Martin Christopher看来,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强调企业内部商品流通的优化与企业间的合作,优化目标就是降低成本,因而成本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就是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用户和企业成本的目的的过程。但是,价值链理论认为价值网络成员在现实中交换的不仅仅是物流的因素,而更关键的是信息知识,企业的发展不只是靠成本的降低,而是增加价值或创造新的价值。因此,研究知识供应链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合理地配置知识资源,促进知识的经济化进程。
1 知识供应链的概念界定
1.1 知识供应链的概念提出与正确界定
国内有学者在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未来进行展望时提到“知识供应链”这一概念,“这样之后将形成一个如下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国立公共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校为主体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体系,构成创新体系的知识供应链”。另有一些学者在研究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时也曾经提到过“知识链”(Knowledge-Chain)这一概念,他们认为:“知识型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以知识为中心,形成围绕知识的投入——知识的转化——知识的创新的无限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人都被一条无形的链所联系,这个无形链就是知识链”。显然,作为一个概念表述,这不够全面精确。我们认为,所谓知识供应链是指围绕某一核心主体,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流的活动即知识创新,将知识的供应者——知识的创新者——知识的使用者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与整体优化目标的功能链节结构模式。知识供应链这一概念强调了如下几点:
(1)知识供应链的驱动力主要源自市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是需求拉动式供应链模式;
(2)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知识型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是以物流为中心,而是以知识流的活动为中心,围绕知识创新活动而展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知识供应链是对传统的实物供应链即物流管理的扩展与深化;
(3)在知识供应链上必存在一个核心主体来管理链上的创新活动,核心主体的创新能力对整个知识供应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知识供应链的实质是知识创新,其管理目标是追求知识的经济化与实现整体优化。
1.2 知识供应链的概念模型
知识在知识供应链上的流动主要为3个阶段(图1)。在知识的积累阶段,知识供应链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好企业知识库这个创新平台。知识的最初来源有企业内部已有的知识与外部知识两个方面。技术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更多地依靠外部如产学研合作或技术购买等措施来获取知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创新的难度加大,大中型企业也开始加强彼此之间合作联盟与合作创新。如IBM从80年代起开始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软件,协作MCT联营公司进行计算机基础技术研究;与西门子公司合作设计动态随机存储器等。在知识的创新阶段,主要完成知识形态的转化,最终形成新的生产技术,这是知识供应链上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着产品的价值结构即物化劳动的比例与知识成分的大小。在知识的经济化阶段,生产制造出知识的载体——产品,经过分销、流向用户,在顾客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企业的知识创新得到了回报。
2 知识供应链的特征分析
2.1 不确定性
供应链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确定性,牛鞭效应(bull-whip)就是这种不确定性的表现,企业一般是设立仓库,以库存对抗之。但是,与传统的供应链不同的是,知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只是来自市场竞争,而是与知识供应链有关的知识风险。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知识的人(知识的载体)离开企业时,尽管企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知识产权,但是仍无法弥补或很难弥补由此带来整条知识供应链中断的损失。组织的学习应具有连续性,重建知识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比资本的扩张更困难。
2.2 收益递增性
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用系统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通过成本的最小化来获取利润最大化,而知识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强调成本的最小化,同时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的价值,来降低产品中物化劳动比例,提高新增价值的份量,为顾客创造价值,真正做到“物美价廉”,“物有所值”,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且随着知识供应链的良性互动,这种基于知识的收益具有递增性。
2.3 顾客是知识供应链的一部分
与传统供应链即实物供应链并行的知识供应链将顾客纳入其中,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知识创新的界面后移,企业的创新活动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为顾客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去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来击败竞争对手抢占市场。最好的产品不是企业为用户设计,而是企业与用户一起设计,让顾客通过Internet等途径对产品提出具体要求,参与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成为创新小组的一员,真正实现“我的产品我设计”。
3 知识供应链的主体构成
知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知识供应链的主体构成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说明。
3.1 企业微观层次的知识供应链主体构成
构成企业知识供应链系统的主体主要是技术工人—R&D人员—销售人员—企业家,其中,企业家是企业知识供应链的核心主体。作为知识供应链的管理者、组织者,企业家决定着知识创新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更有效地协调与整合其他行为主体的创新活动,以减少交易成本,便于知识管理与决策。其他行为主体则是作为协同主体,发挥参与、配合的作用。核心主体与协同主体之间的这种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在这供应链上流动时,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各种行为主体间的关系不一样,其中必有一个创新行为主体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我们将这种主体称为知识供应链的阶段性核心主体,其他创新主体则为协同主体,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得知识供应链系统的主体构成呈现出主导多维性的特征。
3.2 国家宏观层次的知识供应链主体构成
知识供应链的实质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因此,知识供应链扩展到宏观层次便是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配置各种科技资源寻求知识经济化的过程,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产、学、研、官是其构成主体,其中,“产”是核心主体,是知识创新的投入主体、决策主体、收益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宏观层次的知识供应链的绩效,在知识供应链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他创新行为主体则作为协同主体来支持与配合企业的创新活动,促进知识创新进程。然而,目前我国这种宏观层次的知识供应链尚存在严重缺陷:企业的经营观念仍以生产为中心,国家科技资源投向“学”、“研”的比例远大于“产”,造成无效的知识成果太多,而创新的关键环节能力不够,知识创新受阻,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集成。
4 知识供应链研究的意义
4.1 知识供应链的提出丰富了供应链理论的内涵,开拓了供应链理论研究的视角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物流管理,优化物流网络、减少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工作,成本管理是其关键环节。知识供应链理论并不否认降低成本的重要作用,而是强调知识的增值,创造新的价值,企业的经营活动以知识流为中心,通过知识创新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知识供应链理论研究丰富了供应链理论的内容,使人们开始关注无形的知识与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与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2 知识供应链研究有助于企业加强知识管理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知识管理能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使企业每一个成员不是从个体利益出发,而是从整个知识供应链的角度去理解和企业相关的知识,拓展知识空间,加强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促进知识的学习、积累、再生与共享,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4.3 知识供应链研究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国家创新体系是宏观层次的知识供应链。这就要求国家应从知识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去审视国家创新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科研、生产这种条块分割与封闭的管理模式,合理地配置科技资源。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体系、知识传播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应用体系构建而成。有专家指出,由相互分割、相互独立的这几块拼凑而成的国家创新体系有可能误导国家创新活动的实践,不能有效地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重蹈科技与经济脱节的老路。
4.4 知识供应链研究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深刻意义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关键性阶段。知识供应链研究将有助于改变一部分“大而全”、“小而全”的国有企业构造模式,要求企业扬长避短,充分地利用外部科技资源,合作创新,生产那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有技术优势与市场的产品,而不是一味追求完全生产,拥有整条知识供应链。当前,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多数科研机构分流与企业化,将有助于实现R&D能力企业内化,大大提高国有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收稿日期:200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