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731700
摘 要:化学教学的思维训练侧重情境的创设,本文列举了十种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创设情境 激发动机 提升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推进,课程价值更倾向于追求科学素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深刻内涵。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技能,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其功能在于教学过程中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课堂教学应侧重:围绕富有情境的核心问题,展开学习与思考。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益。下面浅谈初中化学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和方法,以供参考。
一、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氛围”,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够“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在课堂中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建立想象情境,启发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更多新的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它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文字等集于一身显现在屏幕上,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心境下去获取知识,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视频介绍教材内容,使学生具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制作动画课件,使化学中的一些微观概念宏观化,创设眼见为实的情境。
三、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是教学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面对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现象,学生必然产生“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现象、原因及其结果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情境。同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对实验进行延伸和扩充,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实验活动中。
四、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如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就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不小心被鱼刺卡上,这时候很多人会采取喝醋的方式软化鱼刺,大家说这种方法可行吗?我们在做馒头的时候会向面粉里加上一些食用碱,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吃松花蛋的时候最好是蘸着醋吃呢?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引导学生对酸的性质进行思考。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把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兴趣,使得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五、利用语言描述、肢体辅助创设教学情境
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科学探究既是方法又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完成科学探究题就需要导好思路、创设情境,要有整体意识、具体方法、综合能力,教学时语言描述要勾勒出题意情境,让学生想一想,回归教材、再现知识点、产生灵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学习方式和思维形式,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方式方法的升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假设是一种推测,有成立与不成立两种情况,调动学生的智慧潜力去探索。
六、利用古代文人咏物的诗词来创设教学情境
如王安石有一首咏梅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可用于创设解释分子运动的问题情境。这些诗词语句优美,寓意深刻。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既可解决问题,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
七、结合化学史料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史充满艰辛曲折,留下了无数凝聚着智慧的成果。当年化学家们在发现探索过程中的一系列“疑问”,为今天的教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素材。比如: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都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等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近代原子学说的两面性。类似这样的内容在新编的化学教材中介绍得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
八、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
精彩的化学故事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动机。因此,我们要寻找相关的化学故事,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置换反应的知识后,可以引用“化铁成铜”的故事引导学生复习,加深理解和记忆。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情境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的规律,认真研究和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使化学教学情境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能够更好地与化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真正得到更好的学习和锻炼,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张浩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策略[J].甘肃教育,2013年第8期。
论文作者:张永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方法论文; 原子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