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薄弱论文,绩效论文,义务教育阶段论文,学校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1.001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5)11~0001~03 薄弱学校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他们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进程,于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改造也就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国家和很多县市都在加大对于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但是薄弱学校改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零星的敲敲打打很难从根本上让薄弱学校摘掉“薄弱”的帽子。绩效技术用整体性、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对绩效差距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寻求最佳的产生“成本—效益”之比的问题解决方案,该方案所提供的工具、手段、程序、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或个人的绩效。[1] 一、绩效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中应用的可行性 将绩效技术应用于薄弱学校改造问题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应用整体和系统的方法,分析薄弱学校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出指导和推动薄弱学校改造的方法和措施,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实现薄弱学校改造的理想目标。绩效技术为问题解决提供可行性方案,并对方案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以期提高变革对象的绩效。 第一,追求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是绩效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薄弱学校的改造中教育投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这种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财力的投入、物质资源的投入等多方面。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水平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使这些教育投入及设施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用。[2]投入少而回报高,并且使每项投入和设备都在学校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是所有人的希望。由此可见,绩效技术与薄弱学校改造的思想在追求效益>投入这方面是一致的。 第二,绩效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主要的方法是系统方法。[3]系统方法是将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运用于解决、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绩效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应该从系统的内外部各个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薄弱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在急剧的变化,内部组织也很复杂,所以导致薄弱学校落后的原因以及影响其改造的因素也很复杂,难以识别。如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引入系统科学的理论,对产生问题的原因系统地分析,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地规划,对问题解决后的结果系统地预见,那么,解决问题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由此可见,绩效技术的系统思想完全可以用于薄弱学校的改造当中,为解决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第三,绩效技术注重结果,又强调过程,所以在绩效技术的整个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评价。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评价,是为了使方案更好地应用于解决问题。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各方面的投入,投入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何使改造的结果达到最优化,改造方案是否有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得到答案,这与绩效技术注重评价不谋而合。因此,绩效技术应用于薄弱学校的改造完全可行。 二、绩效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中应用的依托点 ISPI在2009年发布了“人类绩效技术模型”,其目的是阐明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绩效的几个基本操作步骤:绩效分析,原因分析,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选择与确定,变革实施和评估阶段。其每一步都可以应用到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中。 1.绩效分析阶段能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薄弱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绩效分析是确定组织期望的绩效目标和组织目前的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组织的绩效需求的过程。[4]对薄弱学校改造的绩效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首先,确定期望绩效,即薄弱学校完成改造后所应该具有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明确现有的实际绩效,即目前薄弱学校已具有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最后,分析绩效差距,即期望绩效和现有实际绩效之间的比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薄弱学校改造后的期望绩效和薄弱学校的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发现薄弱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2.原因分析阶段能够帮助找出薄弱学校的真正原因 原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怎样影响了需求和期望。原因分析是寻找解决方案的前提,要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就必须首先对造成其薄弱的原因进行分析。每个薄弱学校“薄弱”的原因往往是不同的,如政策制度因素、教育者个人行为的因素、环境因素等[5],所以找到针对不同薄弱学校进行改造的有效方法显得非常迫切。通过原因分析虽不能够找到薄弱学校改造的最佳问题解决方案,但可以发现和解释引发薄弱学校问题存在的潜在、深层次根源,为提高薄弱学校改造的绩效奠定基础。 3.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设计会针对不同薄弱学校的特点 在上述绩效分析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解决的计划和方法,用于改进组织的绩效,达到减少(或消除)期望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目的。首先,初步开发和设计各种可能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通过对薄弱学校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就可以着手开发和设计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对开发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选择。根据方案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薄弱学校的接受能力、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等标准将开发设计出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排序,筛选出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再综合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确定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不存在任何万能的、适用于一切薄弱学校问题的解决方案。 4.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与变革 在综合考虑薄弱学校内外条件的基础之上将制定的问题解决方案投入实践。国内外各种教育改革实践经验都表明:不管开发和设计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在理论上有多么完美,如果在方案实践中实施不力,预期的结果就很难达到。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的美好愿景还需要为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制定可行政策,进行科学化地实施。同时,应评价、反馈问题解决方案在薄弱学校改造中的效果如何,评价要伴随改造方案实施的全过程。问题解决方案得以实施,并不意味着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的完成,还应该定期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了解解决方案应用的效果、问题,便于及时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评价还可以督促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主要以教学作为中心,不会直接有有形的产品产出,但是在学校的发展中一样要有投入和产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对于成本的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通过评价保证投入的绩效,通过评价提高改造中资源投入的利用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路径 1.加强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并重 薄弱学校的现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所以薄弱学校的改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薄弱学校改造成果的评价不能只着眼于学校目前具备了怎样的教育水平、获得了多少成果,还包括学校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薄弱学校目前的改造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做了怎样的铺垫。学校的生存环境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别是处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和文化不断更新的社会。同时,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学校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的需要,满足于当前生存环境下学校的教育水平,而应考虑未来社会的变化,增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不然,刚刚摘掉的“薄弱”帽子又会戴在头上。例如,建立有效的宏观管理决策机制。从教育体制上理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教育部门之间的协作。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加强各级管理与决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从上至下理顺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国家、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各部门的力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从宏观管理和决策这个根本性层面对薄弱学校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解决。因此,薄弱学校改造既要重视学校组织运转的纵向比较,即在原有“薄弱”上的“进步度”,还要关注学校是否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张力。 2.薄弱学校的改造重效率,更要重实效 效率原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效率主要指产出是否大于投入,当投入一定而产出最大,或投入最小而产出一定时效率就最高。实效是指实际的效果,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效主要是指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期望的目标。在短期内有效率的成果,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不一定有实效。在薄弱学校的改造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实效是因为:薄弱学校的改造中一些投入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会有效率。但是,经济理论中的效率优先、优胜劣汰等观念并不能照搬到学校教育之中,因为育人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成效的,况且,教育类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也不能像经济那样做出明确的判断。在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注重效率轻实效就会导致在改造绩效考核中注重考试成绩、可见的形式以及硬件建设等,忽视薄弱学校内在的软件建设。改造薄弱学校需要从注重办学条件的改善逐渐转到着力提高改造的实效。 例如,薄弱学校改造的关键是人,所以建立有效的队伍发展机制,为薄弱学校培训出更多更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学校需要一批好的老师,一批好的老师又需要一个好的校长。因此,薄弱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提高薄弱学校自身管理者和教师的水平。但是,造成薄弱学校薄弱的原因是多样的,仅凭单一的培训措施难以达到目的,必须根据问题的原因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措施才能改进学校和教师的绩效。同时,还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保障资源投入的充足以及资源利用的充分。薄弱学校改造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固然重要,而如何使教育投入及实施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用更加关键。 3.关注薄弱学校的价值提升,显性绩效与隐性绩效并重 按照绩效所存在的外部形态来对绩效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薄弱学校改造的显性绩效是学校新盖的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的数量、新建的操场、新进的体育器材等实体形态。薄弱学校改造的隐性绩效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学校发展目标的现代化、校领导和师生素养的提升、学校声誉的改变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实物形态。绩效技术强调对于问题的考察要把问题放在整个系统情境之中,所以隐性绩效是薄弱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指引。薄弱学校改造要坚持显性绩效与隐性绩效并重,关注学校的内在价值提升。 例如,关注薄弱学校改造涉及的环境、社会因素等机制的建构。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薄弱学校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薄弱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敞开校门,做好学校建设意义、办法等宣传,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反过来社会的反响与认可等因素也是薄弱学校发展的外因所在。绩效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弱势学校改革中的应用_绩效改进计划论文
绩效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弱势学校改革中的应用_绩效改进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