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罗革云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罗革云

罗革云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124000

摘 要: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而招聘岗位数却比往年减少15%,大学生“就业难”再一次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从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难的原因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应对策略

一、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高等教育基本实现普遍化和大众化。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改善国家教育制度,积极稳定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更多人的学习提供选择和机会。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基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主要是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企业在人才选择上会侧重考虑这一点,使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获得青睐。但是高职院校的增多和政策的支撑,以及高职院校在教育事业上的影响力,使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逐步增多,虽然一定程度上为高等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高校的蓬勃发展,但是,毕业生的急剧增加,就业岗位与就业人数不成比例,使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批毕业生待岗在家,无业可就。

二、高职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分析

1.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落后

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要求和就业标准都不够清晰。在就业和择业观念上,没有结合自身的条件,缺乏主见,盲目自大,存在着将就或者是好高骛远的心态,对所追求的职业岗位认识不足,在职业选择上具有盲目性、片面性。

2.缺乏自信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本身就是有针对性的,学生往往专业性技术过关,但是综合能力有限,而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也偏高,侧重考虑本科毕业生,使学生在对择业选择上不自觉地降低自己的标准,缺乏信心。在求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卑、自责的心理,从而导致就业岗位偏离理想。

3.缺乏挑战,过分依赖外界的力量

学生在毕业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社会,而在这段时间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在就业的选择上依赖学校、家庭,不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岗位竞争,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求职方向,抓住就业机会。

4.学生综合素质不突出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虽然是针对专业性的特长培养教育,但是在对学生的整体培养仍显得不足,缺乏实践能力及工作经验。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重视度不高,认识不全面

就业指导课程是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运而生的,但作为一门新兴的指导课程,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把它作为一种选修课或者作为讲座形式,缺乏专业的教学团队和教学模式,校领导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只需要在学生面临毕业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技能和技巧,不需要额外浪费时间进行专业的训练,而且在传统教育中高职院校本身就偏向于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一些公开的基础课都存在着大致了解就行,不愿意花时间和经历去学习。总之,对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学生本人都普遍存在不重要、没必要、无所谓的心态,没有充分认识到其现实意义,从而不利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全面开展和创新提高。

2.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合理、不科学、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偏向于对技巧性和求职技能的讲解和训练,忽视职业规划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毕业求职中,缺乏中心思想,盲目求职,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职业规划是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的规划对学生的学习和求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职业规划的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没有对学生起到实际性的作用。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总结和讲授,使教学的内容不能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针对性不强,与社会、企业的岗位需求不相联系,只是把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普通的、传统的学科式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就业指导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3.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主要是针对理论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的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应用度最广,使用最高的教学模式,具有它自身的魅力和优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课程的认识程度,教学模式简单、单一,使指导课程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在对具体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素质培养中,只限制对理论的讲解,缺乏深入的认识,具体实际能力欠缺。而且部分学校把就业指导课作为了公开课进行,对学生实行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呆板,缺乏吸引力,导致就业指导课程无法达到教学目的,阻碍教学体系的发展。

4.缺乏专业指导团队和指导水平,师资力量受限制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一般都是由职业指导中心或者是就业处负责的,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要求不高,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程度也有限。他们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只是局限于自身经验,缺乏科学性、专业性和可信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指导教师本身对社会需求就缺乏认识和了解,不能够从全局着手,让学生了解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制约了学生职业规划的形成。职业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需要指导教师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有针对性地落实教学内容,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作用。

四、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1.由阶段性的教学转变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把就业指导课程归纳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但是在课程安排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课程安排不合理,无论是课程集中在一个学期或者是召开就业讲座,都只是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学生实践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关系到大学生的工作选择和自我认识、自我定位,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中,所以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应该是具体落实到学生每一个学期中的,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都要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建立全方位、全程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学生不同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调试。比如有的人目标不明确,有的人心理亚健康,有的人社会适性差,有的人心态不端正。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克服学生这些不良就业心理,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定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模式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中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课程内容涉及广、空、大、复杂,理论知识占有比例大,教师讲解时间长,学生实践少,师生时间的互动有限,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也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接收,使就业指导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设立专门的实践训练场所,把理论知识具体应用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职业规划技能、就业和创业实战能力的提高,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就业规划,使学生在真正走向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顺利就业。

(2)注重对学生个性化职业的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和岗位要求等,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学习环境等,具体了解每个学生对未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提高学生的信心,解决好学生的职业问题。

(3)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诚信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就业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和用人单位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选择上存在顾虑。针对这种情况,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择业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师资力量,建立专业团队

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认识不足,就直接导致了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要求不高。在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中,专业的教师欠缺,大部分都是由就业指导部门员工或者辅导员担任的,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门培训,使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不高,价值不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要善于了解和观察市场人才需求的情况,加强对企业单位的调研,了解企业工作模式和用人需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接触社会,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实战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应聘能力。其次,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为学校打造一个全方面的、专业素质强的师资队伍。最后,学校除了培养内部优秀的就业指导教师以外,还要积极引进校外专业的兼职教师,加强校内校外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训任课教师,使任课教师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可以送专职教师到权威的就业指导培训班学习,也可以聘请人力资源专业和就业指导咨询老师,来学校进行指导,通过开展专题训练、课堂模拟演示等活动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五、结语

教育制度的改革为高职院校教学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给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高职院校应该秉承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办学宗旨,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师资力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就业发展方向,最终提升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王壮 李伟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指导之我见[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56—57。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158。

[4]陈云蔚 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9),34。

[5]李雪蓉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3,(11),77。

[6]钱艳芬 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9),51—53。

[7]彭芳 浅谈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网络财富,2010, (14),101—102。

论文作者:罗革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罗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