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展示疲劳———创建高效课堂论文_杜竹林

解除展示疲劳———创建高效课堂论文_杜竹林

(长子县南漳学校 山西长治 046600 )

大家普遍认为,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最高层次,是学生知能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提升的环节,是新知的运用、拓展、完善、提高的环节,是充分地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是培辅、陪优最好的环节,是学生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质疑评价能力、协调互动能力、参与竞争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养成的环节。“展示”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在课改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包蕴的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在这一环节得到很好的体现,生命以展示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然而,在课堂“展示”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却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

案例展示

周日晚自习,我查看小组周结册时,发现上课表现一贯积极的王小乔周积分竟是负分,我很吃惊,再看其他同学的积分也普遍下降,我感到一定又是课堂出现了问题。上个学期也有积分滑坡现象,经过调查了解是课堂管理松懈,学生预习不自主,展示不积极造成的。随即我召开了“自制自律自强”、“学习三忌:闲思闲谈闲话”等主题班会,加强了小组评价机制,情况有所改变,学风也得到扭转。这次又是什么原因?

我找来班长和学习委员询问原因,他们说这段时间只有班主任的课大家才积极踊跃,其它学科大家都比较冷淡,4、5号同学几乎不张嘴,甚至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组长也管不了,尤其是小科,表现很不好。自从课改以来,政治课和历史课率先进入课改轨道,成绩大幅度提高,这让我很疑惑。第二天上午我赶紧联系任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们的抱怨也很多:学生课堂表现大不如以前,小组派代表展示时互相推诿,出现冷场现象;有的组长都懒得展示,真是“千呼万唤”才出来,积分也没用。没想到大家的意见有很多:每节课都一样,尖子生展示,其他同学听“展”;总是板演,这边“演”来那边“念”,这边“练”来那边“讲”;经常是那么几位同学得奖,其他同学觉得没机会,失去信心;评分不公平,小组长、课代表不负责;有的同学为了积分而展示,没分不展示等等,最后大家竟要求取消积分制,这我没想到。取消积分制会怎么样呢?会影响课堂吗?

我决定尝试一下,取消积分制。一周下来,向任科老师了解,结果课堂效果没改观,有的课甚至更差。还是恢复积分制吧,但关键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要打造课堂展示环节的创新点。

案例分析: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老师的怠惰、教学模式的僵化,展示形式的单一,评价机制的落后,学生的敷衍使我们的课堂展示平淡无奇,索然无味,更寻找不到课堂上生命的张力。这也暴露出课堂上师生对课堂流程表现的疲劳现象,确切的说是展示疲劳。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课堂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成熟,对课改精髓的把握还需进一步提高。

展示即表演、呈现之意,学生通过语言、形体等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知识的理解、观点的差异,从而使旁观的教师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课堂展示是指学生(个人或小组)向全班讲解某一话题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就是预习或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现当学生有机会实际展示、表现其知识和技能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学生课堂展示既是教师了解学情的方式,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解除展示疲劳,创新展示环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任务。

如何解除展示疲劳,创新展示环节?

一、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具体操作中,教师以“模”为“模”,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实质上是思想懒惰,不积极思考、探索的表现。课堂上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课堂呈现,学生不烦,我们也会觉得没意思。课堂缺少生命性和发展性,就像个体的生命一样没了个性,世界会丰富多彩吗?这样的课堂很容易产生疲劳!

二、改进展示形式。展示的形式对解除展示疲劳至关重要。一堂课,展示除了板演就是讲解,不是诵读就是口头回答。形式过于单调,课堂教学就会僵化。展示形式要富有创意,诸如:板演,诵读,唱歌,表演(模拟、情景演绎),辩论、讲座、抢答、图画,舞蹈,写话,对话、描述、操作、演示、讲解、道具、制作(幻灯片、课件)等等。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展示中尽享快乐和自信。

三、更新评价方式。学生展示时老师总是采取加分的评价方式,显得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失去了兴趣,产生评价疲劳;评价有时与展示不同步,加分混乱,监督不力,引起学生不满。可以采取积分和等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公平、公开、公正;评价向学困生倾斜,只加分不扣分,有纪律问题或其它情况的,可以安排他们打扫卫生,参加义务劳动,收集传递消息、出黑板报等等;创新激励机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学困生采取晋级法,中等生采取等级制,尖子生采用积分制。多种评价,多种收获。

四、全面参与。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展示,展示对象重点是中等生,但是将一些简单问题分配给后进生进行展示,可以增加他们展示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锻炼学习能力,提升心里素质,如果长期选用尖子生参与展示,蔓延到整个班级。当然,发挥优生的示范、带动作用还是必要的。可以让优生在组内作“小先生”,挑战高难度题。

五、规范展示行为。交流展示时,展示者声音要洪亮,面向全体学生,语言简洁易懂。听展者要认真、不私下议论,学会倾听和尊重欣赏他人,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规范行为可以保持纪律,端正态度,牵制学生的注意力。

六、展示任务要随机。对展示的内容不能预订,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关注度,才会有课堂的生成性和生动性。事先安排会减弱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积极性。

七、调控好时间。注重“展示”细节,优化过程,适当限制学生展示时间,提高学生的时间、效率意识。不做时间限制,“展示”会不利落,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升,听展者还容易转移注意力。消耗了时间,课堂容量不够,课堂结构不紧凑,学生的自律性受到考验,无形中降低了效率。

八、把控好展示过程。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并及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跨过学习障碍,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味的让学生展示,不做引导,或者引导不够适时巧妙,不到位,都会影响展示者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表现力。

结束语:

解除展示疲劳,打造高效课堂,让交流和展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之源,快乐学习的力量之源,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论文作者:杜竹林

论文发表刊物:《品读》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解除展示疲劳———创建高效课堂论文_杜竹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