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童美术教育中,儿童喜爱绘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美术教育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随着儿童在美术类教育接触的种类越多、难度渐大,个中问题就越加突出。石膏头像写生、人物素描、速写和国画写生,都是学校及家长培养的方向。在传统稳固的美术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吸收缓慢,停滞不前,儿童的稚气灵感往往被“模式”消磨,变得机械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少儿美术教育存在不少误区。集中表现在儿童教学内容成人化、儿童参赛过多、美术作品质量过低两个方面。要加以改善和调整,针对儿童特点设置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儿童创新性、审美情趣、创作兴趣。纠正“畸形”小学美术教育与激发儿童真正美术天赋,结合两者达到一种调节与配合。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弊端;培养;创新性
一、儿童美术教育几方面弊端分析
(一)儿童美术的教育内容成人化
在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以成人的好恶来要求孩子。硬向少年儿童灌注所谓专业知识,违背他们天真活泼的本性,强迫接受所谓的艺术技能,急于让他们成为 "人才"。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过于贫乏、单调和死板。教育者在观念上似乎有一种成见或陈规,认为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可以照搬小学,在实施中只是降低了一点要求。然而小学教学的内容却多少受专业教育要求中课程分类的影响。这样就使得幼儿美术教学带有成人化倾向,其脱离天真好奇的儿童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既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也限制了他们发挥积极性,这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儿童目的性参赛过多
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这些大奖赛不视作品质量高低,只要交钱基本上都能获奖。不求教育质量,不求学生是否学习到实处,只要按照“模板”走,拿到奖状就肯定美术教育的“成功”。一个孩子把太阳画成绿色,即便违背了自然规律,主办者还是认定这就是有创意,于是获奖。创意偏离了实际,误导儿童创作和正确美术观的形成。这种“另类”的肯定,对儿童的身心未必是一种积极的影响。
(三)家长急于求成
随着课外儿童美术教育的兴起,家长们期望着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施加各类艺术文体活动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这些儿童自身爱好学习美术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儿童家长为怀着自己的想法强迫孩子去学习。不仅没有朝着美术教育的初衷去发展,更多的是让儿童陷入了被动的学习环境,事与愿违。
(四)部分施教者功得心太强
据某省教育部门最近统计,十所小学的一千名小学生中业余从事艺术学习的占百分之九十五点三。少儿美术艺术教育的发展迅速,使家长投入资金不菲,无疑也为一些人提供了创收的机会。试想在经济作用下办的兴趣班,教育质量如何达到家长的预期?批量、传统的生搬硬套,已然成为了部分施教者的盈利方式,重心不在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突破“传统化”策略
(一)拒绝“生搬硬套”教学模式
儿童美术教育所有的局限,源于绘画种类的一成不变,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让儿童感受不到自然的艺术美感,而是笼统的坐在教室里,存在着让孩子“依葫芦画瓢”的现象。我们在传统的可行性基础上,要有突破与创新。根据儿童的心理与特点,因材施教,让美术教育更多的回归自然,回归真实。增加教学内容,趣味教学模式。更多的考虑儿童的选择与见解,并引导他们去做。不要以“老师”“课本”为课程中心,应将儿童对美术的独特想法放大,不再局限于各类教学的死区,灵活改变授课内容,例如将户外写生,多媒体和手工制作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开创“创新课堂”:
1.户外写生:走出课堂,带领儿童感悟自然之美,切实用肉眼感受色彩与温度。
2.多媒体教学:选择儿童喜欢的区域,植入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趣味学习,感受色彩搭配的愉悦,放松身心,吸收更快。
3.配合手工制作:手工制作类,分小组进行,用讲解理念与成品交流两个部分。激发孩子的设计性、创造行、与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们沟通协调的能力。
(二)适应儿童心理,打破传统思维。
在所有儿童初入学阶段,应与儿童保持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儿童心理,将儿童美术教学与儿童心理学相结合。学会分析儿童认知事物的方式,从而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儿童心理探究中,要学会适当放弃传统教学思维模式,顺应孩子的心理去构想,并且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孩子认知艺术之美,激发灵感,让学生意识到美术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利于文字描述,音乐欣赏等。都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与投入。作为教师,要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适应学生情绪,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创新性、创作兴趣、审美情趣策略
(一)学会欣赏
初识这个世界时,儿童的感官最为敏感。他们接触吸收对象往往对他们的创作兴趣、创新有着极大的影响。一条毛毛虫,一只蝴蝶,在孩子的眼里都有可能被绘画成不同姿态的艺术品。学会欣赏和发现,是激发孩子创新性与创作兴趣的重要要求。引导孩子欣赏优秀作品、自然风光,甚至支持鼓励他们的不同眼光。学会让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制造欲,才能挖掘更多潜力与天赋。
(二)审美意识的培养
审美意识的培养,在自由发展,想象力优先的情况下。也要抵制低俗、违背社会规则的恶俗情趣。让孩子学会辨别艺术的好坏,懂得发现不同艺术品的优劣之处,需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建立独立的审美意识需要环境的净洁、熏陶,教师、家长正确的教学引导,肯定孩子眼里的正确观念,摈弃孩子的不好发展趋势。只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才能激发审美情趣,更好更优的判断自我作品的意义深度。
参考文献
[1]简析儿童美术教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结构和现状.龙贵凤.2015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
[2]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杨艳丽.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3]让幼儿美术教育充满乐趣.《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6期.朱彦丽.
[4]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胡李丽.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论文作者:张悦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儿童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论文; 孩子论文; 艺术论文; 自己的论文; 幼儿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