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是直观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意在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习惯,并锻炼小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现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营造适宜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对培养学生数理逻辑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如何将问题情境法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课题.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展开论述,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1实现问题情境自主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素质教育理念下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强调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与认知能力,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利用自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学习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设自主问题情境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学生的数学体验,从而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从自己身边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很难发现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营造激发学生自主问题情境显得十分必要,而让学生直面新、奇、趣,感受矛盾,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知识结构串联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连贯的知识体系;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能力,保障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通过主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由学生主导课堂教学,展开有效学习,也就是通过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教师的教学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全面、多角度的了解,并明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直观设问向其他学生提问,使问题情境更加生动、灵活、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讲,小学阶段的知识点都比较容易理解,且和我们的生活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可以使用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最适宜的问题情境,继而为教学目标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学生反映比较激烈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添加相应的生活化元素、实例等,并依据问题实际进行讲述.当学生对该问题有一定了解以后,再慢慢渗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公式等.例如,在学习关于三角形面积这部分知识点时,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问题,且不能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融入生活化例子开展此次教学活动,如三角形的红旗、三角形的支架等,将若干个生活元素当作切入点,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程度,再慢慢过渡到对三角形面积的求解.
3问题情境创设应当渗透实践环节
俗话说得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对小学教学来说也同样适用.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学方法的选择重中之重.在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应当在问题创设过程中积极融入实践环节,以动手实践环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来深化其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我们都知道,把问题情境教学有机地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实质上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在实践活动上进行再一次的认识与升华,继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形式,再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而得出相关理论.例如,在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准备好若干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然后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一分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折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使他们可以更快地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并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引导他们使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在此基础上把问题转变成解长方形面积,最后在学生积极探索与分析的氛围下得到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乘高的结论.显然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与内容;另一方面,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促使教学效果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实现问题情境趣味化,寓教于乐加强知识巩固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小学生的专注力都比较差,尤其是在低年级中,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单一的问题情境模式与创设方法,学生掌握了教师的教学规律后,学习兴趣也会逐步下降,而且在知识巩固环节,学生也无法有效配合教师。因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年龄特征出发,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基础,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低年段学生对于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但在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学生渴望的是游戏获得胜利,需要其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与队友间默契配合,才能获得胜利,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学习相比,心理负担较小,单纯从想要获取胜利的角度出发即可,而且游戏过程中氛围虽然紧张,但学生的心情十分轻松。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趣味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提升了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也对学生加深知识记忆有着重要的帮助。
5问题情境教学中应适当渗透过程评价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判断学生学习水平的好坏,仅凭卷面分数就下定论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可以得知,教师应当积极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数学思维培养状况.尤其是针对问题情境教学活动来说,更应该主动渗透过程评价.所谓过程评价,实质上是教师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相关能力充分呈现到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中去,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相关内容当作评价标准纳入相应的评价表中,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准确判断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强化过程评价,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学生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通过问题与直观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合理地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文章对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自主化、生活化、趣味化三个角度为教师改变情境创设模式提供了参考,希望能够有效优化教学实践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柳艳.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2018(47).
[2]骆怀彬.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87).
论文作者:贾晓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角形论文; 知识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评价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