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化多维考核模式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评价中的运用论文_邓统湘

过程化多维考核模式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评价中的运用论文_邓统湘

邓统湘

湖南工业大学

摘要:课程评价对于推动高校课程建设促进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汉语言文学课程评价依然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反馈不足、激励作用有限等一些问题,为确保教学质量最优化,提出在教学中引入一种多维的、面向全过程的考核模式。

关键词:课程评价;过程化;多维

一、当前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课程考核评价活动是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起步,并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对课程考核评价还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在某些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方面:忽视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及努力程度,不能很好地发挥考核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等功能。

2、标准方面:标准设置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忽视以被考核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

3、内容、方法方面: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如期末考试成绩;而对难以量化的内容,如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和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情绪态度、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则相对忽视。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过多注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考核评价手段。书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核学生的最主要方法。

4、主体、对象方面:忽视了考核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略了自我评价的价值,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老师、管理者、教育专家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考核评价模式。被考核对象基本上处于被动的被考核、被评价的地位,对考核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拒斥或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发生欺骗、弄虚作假等行为。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过程化多维考核模式

探索并实践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过程化多维考核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专业课程考核理念,通过科学划分专业课程类型,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专业课程"学"的激励效能,实现以"考"促"学",从根本上实现考核的"导向、检验、评价、反馈"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跃升发展。

1、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考核理念

考核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检验与培养。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全面发展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坚持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养成,实现从终结性考核向过程化考核转变,从单一化考核向多维考核转变,从注重知识考核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从个人考核向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转变。确立适应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专业课程考核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构建全程化考核模式

考核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考核重视结果,更应该关注动态的学习表现,如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

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全程化考核模式,把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考核,实现对学习全过程的监控,以督促学生关注平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从根本上实现考核的"导向、检验、评价、反馈"的功能。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为例,在实践课程准备阶段, 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时,对学生的兴趣程度、主动性、自学习惯、自学能力等进行考核。在学生实践活动中, 强调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们之间交流合作,对学教互动、合作、竞争都要进行考核,此外考核还侧重于积极思考、大胆实践、精神面貌等。在实践课程总结阶段,侧重对学生的总结能力、反思能力、修正能力等进行考核。

这种考核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及时发现问题,即时反馈问题,适时解决问题,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考核模式。

3、拟定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为适应综合考核的需要,可采取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各有侧重的多样化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口试、实践性考核、课堂测验、作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读书报告、答辩、作品展示等。闭卷考试侧重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知识的程度;开卷考试侧重理解、运用、总结知识等综合能力的考评;展示式考核侧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相关知识的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打破传统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从深入、确切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构建适应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的性质与特点的多样化考核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如《写作》课程,可采用写作能力测试、发表作品、所写文章数量质量等考核方式;《演讲与口才》课程,可采用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题谈话、设置情景考核、参加活动(如主持人、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等考核方式。

4、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保证对专业课程科学考核,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特点,把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分为理论型、理论和实践并重型,实践型等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多维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各个考核环节均按照百分制给出成绩(如果需要采取五级分制给出则做相应的对应),然后再考虑各个环节的权重系数,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开设实际情况设置考核环节和对应系数。对于理论和实践并重型课程及实践型课程可以适当加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权重,或考虑实践教学环节加分。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过程化多维考核模式有效实施的保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有效促进学生在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设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等)和素质(遵守纪律、不畏挫折、交流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知识、素质、能力"全面协调发展。

总之,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作为一门典型的文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其课程评价不仅是实现既定的课程目标,而应该更多地强调新知识的发现,以及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不仅是结果的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教师、课程自身动态的发展过程。课程评价的模式和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注重过程过化的,以便有利于不同经验和见解的交流与共存。

论文作者:邓统湘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过程化多维考核模式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评价中的运用论文_邓统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