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超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及对术中出血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4例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5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泌尿外科就诊,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患者)和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观察组行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及治疗前后IPSS、QOL、Qmax及RUV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及RUV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临床对于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剜除术或电切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采用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少,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剜除术;电切术;超大前列腺增生;术中出血量
为探讨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超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及对术中出血量影响,本组实验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4例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作对比分析,观察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及治疗前后IPSS、QOL、Qmax及RUV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4例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5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泌尿外科就诊,患者在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排尿困难等下尿路梗阻症状,并经我院泌尿外科泌尿系B超、经直肠彩超及血PSA检查确诊为前列腺增生患者[1],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患者)和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观察组行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将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前列腺治疗等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其数据性差异无一般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首先将电切镜置入,置入后对患者膀胱颈、膜部以及尿道球部进行观察,再进入患者膀胱内对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设立标志勾于患者5点及12点位置,采用环绕法切除前列腺,并将其于12点位置集合,再对患者进行止血操作,止血完毕将腺体病灶组织吸出并将导管置入,术后4-6d内保持对患者膀胱的膀胱的持续冲洗,并置入导管;
给予观察组行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置入电切镜与方法及观察部位与对照组相同,将远端参考标志设置为精阜,同时确定解剖间隙后分别于患者的12点和6点位置完成分离,建立标志沟,再作一纵沟切口于患者的包膜与腺体之间至6点位置,再对患者进行止血操作,止血完毕将前列腺增生组织吸出并将导管置入,术后4-6d内保持对患者膀胱的膀胱的持续冲洗,并置入导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及治疗前后IPSS、QOL、Qmax及RUV变化情况。其中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以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为参考标准;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患者手术前及随访6个月的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QOL(生活质量评分)、Qmax(最大尿流率)及RUV(残余尿量)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实验记录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检验值为x2,表示为%,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表示为均值标准差,P<0.05代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手术情况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见下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泌尿科男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显著提升的趋势,而前列腺增生可进一步引发尿路组织的继发性疾病,例如积水扩张、肾功能损坏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3]。对于中重度、超大前列腺患者来说,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临床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需对该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而目前临床中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的预后困难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已经逐渐在临床中淘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逐渐得到临床的推广应用,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但与剜除术相比,电切术创面凝固层较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可能存在需要对患者进行术中输血操作并可能引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剜除术对于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切除更为彻底,术中出血量较少,创面恢复时间快,对患者的伤害较小[5]。
结合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及RUV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
综上,临床对于超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剜除术或电切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采用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少,更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高危超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3):69-70.
[2]程洪林,郭闯,李旭明,等.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超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11):1497-1499.
[3]张中伟.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超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8,24(33):122-124.
[4]闫鹏.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高危超大前列腺增生110例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2):20-21.
[5]徐集恩.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超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J].健康周刊,2018,(16):150.
论文作者:周朝东,何烈人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患者论文; 前列腺论文; 尿道论文; 前列腺增生论文; 膀胱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