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世界史研究的新成果--评高等教育版“世界历史#183;近代史汇编”_世界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世界史研究的新成果--评高等教育版“世界历史#183;近代史汇编”_世界历史论文

我国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新成果——评高教版《世界史#183;近代史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史论文,近代史论文,近代论文,史研究论文,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读过高教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1992年版)顿觉耳目一新。该书由刘祚昌、王觉非主编,由国内许多史学工作者合作著成,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书目,系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6 卷本《世界史》的第3、4卷,整部书分为6章28节,共70多万字, 它是我国世界史学者们近10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在理论上有很多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

该书第一个特点是世界近代史上下限时间的划分与众不同。以往教材受苏联50年代史学的影响,一般都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起点,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终点;新教材以1500年为近代史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新教材以1500年为近代史起点,是基于以下理由的:(一)这种分期方法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科学原理。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相继发生,产生了强大的历史动力,为尼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经济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促使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萌芽加速发展壮大,以至最终确立。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16世纪初期发生的三大事件产生的强大历史动力无疑是一付催化剂。因而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1〕可见,必须先有经济的充分发展,然后才能有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所以以1500年作为近代史的起点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二)在三大事件中,地理大发现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一事件不但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而且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为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催化了他们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的野心和行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也正是由于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贸易活动,使各地区、各民族的相对隔绝被打破,全球由分散闭塞状态走向联合统一迈出了第一步。正如新编教材前言所说:“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整部近代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陈述西方资产阶级上升发展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以1500年作为起点也比较适宜。

关于世界近代史下限,传统划法划在1917年。1917年一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诞生了,传统观点认为这种新制度、新生产关系的出现给近代史划上了句号。但不容忽视的是此时旧生产关系并没有瓦解,在美国还表现得异常繁荣,可以说新旧生产关系的斗争尚未决胜负。虽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时封建制度也没有灭亡,但资本主义的经济因素已在其内部顽强成长,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历程在封建社会内部始终有清晰的脉络可寻。而苏俄建立之初,在资本主义内部却没有丝毫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存在的余地。新教材之所以以1900年为终点,是因为1900年前后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此时能左右整个世界经济的非资本主义莫属,因而以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为标志而划分时代是符合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这一科学原理的。同时也加强了各历史时期的前后相继性,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源、上升和发展的历史全貌。

新教材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动因及发展历程,立足于全球范围内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从宏观角度探索各地区由孤立、闭塞走向统一开放的历史过程。新教材阐述以下观点: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大约可分为4个步骤。十五、六世纪以前,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统治之下,各地区、各民族甚至各农庄之间都是相互封闭的;“不打破普遍存在的闭塞状态,历史也就不能发展为世界历史。”〔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西欧各国航海家们开始了他们的远洋探险,从此非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都逐渐留下了欧洲人的足迹,世界各地区的初步联系建立起来,这大约是在1600年左右。但这种联系并非平等地交流,随之而来的是西欧各国疯狂的海外殖民扩张,西、葡、荷、英、法等实力强大的国家经过两个半世纪的争夺厮杀,到18世纪60年代最终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和殖民帝国的地位,海外扩张促进了新旧大陆的交往和世界联系的加强,所以1760年可以看作是世界地区联系加强的第二步。广大的海外殖民地为欧洲工业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市场,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些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要条件。18世纪后半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并迅速扩展到法、俄、德、美等国;在海外扩张和工业革命过程中,英国一直走在最前列,不仅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密切的经济关系,而且把广袤的殖民地也卷入了资本主义体系。1850—1870年以英国为首的世界市场形成,这意味着各地区加强联系的第三步。1870年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资本主义工业加速发展,从而引起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要在全球范围内确立新的统治秩序,从而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后期短短30年内,资本主义势力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亚、非、拉美诸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体系,这是世界各地区加强联系的第四步,至此,整个世界已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整体。从这一渐进的过程可以看出,世界近代史就是整个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这一观点在新教材中贯穿始终。旧教材往往把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历史罗列、堆砌成一部近代史,而没有注意到各地区、各国家之间逐步联系、渗透的过程,因而很难看出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这一条主线。

为描述世界从分散走向统一总体趋势,书中采用了纵横交错编写方法。这是本书的又一特色。本书既注重阐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纵向演变,也不忽视各地区、各国家间的横向联系、横向比较。这两种编写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新编教材的质量。纵向线索的贯穿有助于阐述历史现象的演变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读者可以在更长的历史时期内考察历史发展趋势,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线索而不是仅仅在微观上把握某些史料。例如,新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集为一章,我们可以清楚地把握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组织和实践相互作用的关系,有助于读者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的基本规律。为了体现历史发展的连贯性,新教材的章节划分时间跨度大,每一章、每一节都包含了更广泛的内容。新教材不仅以纵向线索贯穿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而且对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间的横向联系方面也予以关注,即资本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横向扩展。在横向联系的运用上最突出的方面是运用多方位、多层次的比较来研究历史。例如16世纪西方已看到资本主义的曙光,而东方仍沉沦于封建黑暗的重重压迫,西盛东衰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对于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不管是政治革命还是经济革命都加以比较,为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道路找到历史根源;把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维新运动加以比较,从社会机制、政治体制等方面说明我国失败的原因,诸如此类的比较研究很多。运用横向联系、横向比较的方法来探求一些共同的国际现象、国际问题的规律性及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头脑中某个历史时期世界整体印象的形成,对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大有裨益。

更可贵的是,新教材中的纵横交错、经纬交织的编写方法体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又恰与历史发展规律相吻合。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渗透总是互为条件的,最初是缓慢的,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成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有反作用。而新教材的纵横交错的编写方法正好体现了这一趋势,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新教材吸取了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工作者的许多新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诸多创新。首先,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成为统领全书的基本观点,同时也重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如14—16世纪,适应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发展壮大的要求,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种改革思潮反过来又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到十七八世纪,以启蒙运动为中心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兴起,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19世纪,自由主义思潮涌动,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趋势。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社会政治思想也随之变化,出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和历史学派等强权政治思想和服务于扩张侵略的哲学,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都有新的意识形态相伴随。这种意识形态产生于时代的需要,反过来又服务于这种需要。

其次,新编近代史内容取舍详略得当。世界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资产阶级上升、发展的历史,构成世界近代史主体的应该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演变。所以本书用大量笔墨叙述资本主义各国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并增添了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内容,涉及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社会风气等各方面,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工人运动内容则大大减少。同时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这一指导思想相联系,新教材尽量把当今世界各国在近代史上的真实面貌展现给读者。新教材在十七八世纪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这一部分简要阐述了波兰、瑞典、丹麦三国的近代历史,在东方诸国衰落部分概括了中国、莫卧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沉沦。尽管这些国家在近代史上不起主要作用,但编入新教材能给读者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整体形象。

新教材在内容上的创新还表现在它把中华民族近代史融于世界近代史中。由于高等院校的历史系都开设中国史,因而没有必要把中国近代史发展全过程在世界史教材中全面展开,但以往编写教材往往走到另一个极端,割裂了近代中国和近代世界的必然联系,读者很难通过教材把中国和世界融合起来。而新教材在编写每一部分时,都相应地把当时中国的状况作一简要陈述,或比较,或联系,从而使读者清醒地了解到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最后,新教材集中了近代史近年来研究的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近年来,由于解放思想,史学家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在新教材中得到体现,例如对于垄断这一历史现象,以往教材更多地强调它的寄生性、腐朽性,而新教材则给予比较客观的评价,指出它的局限性,也肯定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开始成熟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再如对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制的评价,以往教材指责批评它的反民主性和不彻底性,而新教材实事求是地论述了他们的革命功绩。在当前新形势下涌现出的其他史学新倾向、新观点在新教材中都有所反映。

当然,新教材也并非十全十美,新教材各章节分别由不同领域的专家权威编写,这本是该书一大优势。但难免会出现前后章节的文字表达方式的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的整体形象。另外,忽略了插图是新教材的缺憾。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新教材,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我相信我们的新教材将日趋完善。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22页。

〔2〕《近代史编·总序》,高教版1992年第17页。

标签:;  ;  ;  ;  ;  

中国近代世界史研究的新成果--评高等教育版“世界历史#183;近代史汇编”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