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加强对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具体方法是对188例静脉全麻患儿的观察及护理,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是必须加强对静脉全麻患儿手术全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就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后的结论是在患儿全麻术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中紧密的护理配合,术后密切护理观察,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关键词】 小儿 静脉全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16-02
随着我院小儿外科的飞速发展,需手术治疗的患儿日益增多。全麻是小儿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小手术可在面罩吸入麻醉、静脉或肌肉注射麻醉下进行,较大手术需气管插管全麻。为此,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与麻醉有关的小儿解剖、生理和药理特点,主动配合麻醉师做好小儿全麻手术的监护工作,保证小儿生命安全,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的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88例,年龄最小的出生51天,最大10岁,其中男127例,女61例。包括腹部手术45例,耳鼻喉手术78例,骨科手术36例,泌尿科手术16例,其他13例。
2 护理配合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护理。择期手术者,术前1d访视患儿,核对患儿信息,向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心理状态和其他相关信息,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与患儿交流时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多夸奖鼓励患儿,还可参照何玉玲介绍的方法,让患儿对护士产生亲切感,减少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做好患儿家长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详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配合手术的重要性,耐心回答患儿家长提出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准确测量体重并记录作为用药、补液量的依据。
2.1.2严格执行禁饮、禁食制度。巡回护士向家长强调禁饮食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严格执行,一般情况下,术前禁食4~6h,婴儿术前4h停止喂奶,术前2h停止喂水,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保证患儿麻醉安全。
2.1.3器械要精细。手术护士要熟悉手术全过程,熟知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因小儿手术视野小,手术使用器械宜精细,方便医生操作,并能减少对组织器官的损伤。
2.2术中护理
2.2.1设置室温。提前30min打开层流空气净化系统,调节好手术间室温。小儿与成人相比,特别是婴幼儿,因其体表面积/体重的比例大,皮下血管多,热传导性强,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出现体温异常。因此,手术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50%~60%之间,防止受凉。
2.2.2物品准备齐全。协助麻醉师提前准备好麻醉所需物品及药品,严格三查八对。如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听诊器、小儿面罩、吸引器、吸引管、喉、气管插管、舌钳、开口器、牙垫等,氧气、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以便术中发生意外能及时配合抢救。
2.2.3详细核对,安抚患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患儿入手术室时,与患儿家属详细核对患儿的姓名、性别、科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术方式、过敏史等,检查手术知情协议书是否签字,皮试结果,详细询问家属术前用药及禁饮食情况,并要复测患儿体重,以保证麻醉师准确计算麻醉用药剂量。较小患儿一般会害怕、哭闹,巡回护士要积极进行心理安慰,设法保持患儿安静,减少胃肠胀气,必要时可按医嘱给予肌肉注射氯胺酮,待患儿入睡后再抱进手术间。
2.2.4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患儿入室后,快速准确的建立静脉通道,是保证麻醉成功的关键。根据手术部位和体位选择穿刺部位,选用型号合适的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时注意无菌,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留置针,防止患儿躁动时留置针脱出影响用药和手术。因麻醉中常用微量泵泵入麻醉药,为方便静脉麻醉给药,我们可用多三通串联加静脉延长管,并妥善固定,保持输液管道通畅。
2.2.5正确摆放手术体位。根据手术及麻醉要求摆放体位,一般采用平卧位,背部垫高2-4cm,使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防止呕吐引起窒息。摆放体位时操作要轻柔,肢体不可过度外展,防止肌肉、神经、血管损伤,约束带的松紧要适中,既要保持肢体功能体位,又要保证呼吸、血液循环不受影响,通常以能放入一指为宜。术中如需用电刀,应将电极板粘贴在如臀部、大腿、小腿等肌肉丰富部位,要粘贴牢固,保持干燥,并用包布将患儿肢体与手术床的金属边缘隔开,防止皮肤电灼伤。
2.2.6术中加强观察,避免发生意外。术中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护,要随时提醒术者不要在操作中无意压迫到患儿腹部而影响呼吸。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计算出每小时的补液量,再计算出液体滴速,术中可依据出血量、血压和尿量等变化随时调整滴速,避免因输液不足或输液过多过快导致相应并发症的出现。
2.3术后复苏期的护理
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麻醉恢复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并发症,及时正确的处理会得到缓解和消除。拔除气管插管后,由于镇静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再加上小儿舌大、颈短、呼吸道狭窄,极易发生舌后坠和喉痉挛,表现为随呼吸发生强弱不等的鼾声,或血氧饱和度呈进行性下降,发生时快速而准确的托起患儿下颌会得到缓解;由于使用氯胺酮麻醉,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胃反流物增加,可诱发喉痉挛,易发生误吸。这时应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由于手术室温低,加之输入的液体量大,术中冲洗液温度低、手术暴露时间长等原因,易导致患儿体温不升,发生时可使用恒温箱加温液体、使用变温毯等保暖措施恢复患儿体温。
巡回护士在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幅度,四肢的温度,面色及甲床的颜色,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处理。待患儿呼吸均匀,血压稳定后,带好小儿呼吸气囊,与麻醉师和手术医师一起将患儿送回病房。途中要保持患儿头偏向一侧,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和面色变化,以保证患儿的安全。
结果 188 例患儿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在99%~100%。术后患儿均顺利度过麻醉恢复期,无死亡病例。
3 体会
优质的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加之小儿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更要求我们手术护士要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特别是静脉穿刺时,要做到稳、准,争取一次成功,缩短手术等候时间。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手术的进展情况,遇危急情况时要做到反应敏捷、快而不乱、争分夺秒,尽量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何玉玲.50例病儿全麻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2, 18(8):733.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 1413-1438 .
[3] 杨长青.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51.
[4] 陈江辉,郭曲练.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9(5):93-94.
[5] 童幼良,景篮.手术病人体温对麻醉后苏醒的影响[J].麻醉与监护论坛,2002,9(1):41.
[6] 钟泰迪.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01-331.
[7] 王珊娟.全麻恢复期并发症及处理[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9):574.
[8] 李惠香.小儿全麻术后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17:90-91.
论文作者:徐素萍,王静,窦全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患儿论文; 手术论文; 全麻论文; 小儿论文; 静脉论文; 术后论文; 呼吸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