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效果论文_杨俊亮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效果论文_杨俊亮

(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 226100)【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AHF)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7.11月~2018.11月,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所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病患,选取的例数为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3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预后效果以及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在疗效对比上,研究组总体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在预后效果评分方面,研究组的评分数值较高;在治疗的满意度上,研究组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关键词】阿托伐他汀;AHF;疗效;预后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085-02
在临床上,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无症状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病患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心肌出现严重缺血的现象,并能感受到明显的胸闷以及呼吸困难[1]。无症状心力衰竭由于前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不容易被病患察觉,直到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引起病患的注意。目前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病患主要采用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AHF)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效果,相关内容如下。1 资料方法1.1资料研究时间段为2017.11月~2018.11月,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所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病患,选取的例数为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35
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男女例数比为20:15,年龄段为59岁~71岁,平均数值选取范围为(65±2.4)岁;研究组男女例数比为21:14,年龄段为59岁~72岁,平均数值选取范围为(65.5±2.6)岁。两组数据对比P值范围>0.05,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两组病患在入院之后都接受常规的治疗,包括使用超声对病患的心动图进行检查,常规组病患使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进行常规的抗凝以及抗心律失常的治疗;研究组病患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具体为:药物的用药方式为口服,每次使用的剂量为40毫克,每天使用一次,根据病患病情的变化情况对药物的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1.3观察指标在本文的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对比数值为疗效、预后效果评分以及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疗效主要通过观察病患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判断,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数值变化情况,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经和左室舒张末期内经数值降低表示治疗起效。1.4统计学标准涉及的对比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P值范围在0.05以内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2 结果2.1疗效对比在进行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数值对比无太大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数值为(58.3±2.4)%,左室收缩末期内经的数值为(31.2±1.6)mm,左室舒张末期内经数值为(50.4±2.5)mm;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数值为(53.7±2.1)%,左室收缩末期内经的数值为(37.7±1.8)mm,左室舒张末期内经数值为(56.4±2.9)mm,通过对比,研究组疗效较好(P<0.05),数据展示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疗效对比(%,mm) 组别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3.4±2.4 58.3±2.4 58.2±3.1 31.2±1.6 67.8±3.5 50.4±2.5 对照组 44.9±2.7 53.7±2.1 58.1±2.9 37.7±1.8 68.1±3.2 56.4±2.9 T值 2.41 2.43 2.42 P值 0.033 0.031 0.036
2.2预后效果对比在预后功能对比上,研究组治疗后预后功能评分数值为(89.3±3.3)分,对照组预后功能评分数值为(80.2±2.8)分。通过对比,研究组预后效果较好(P<0.05)。2.3对治疗的满意度在对治疗的满意度对比上,研究组非常满意为20例,满意为13例,总体满意度为94.3%;对照组非常满意为18例,满意为10例,总体满意度为80%。通过对比研究组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P<0.05),数据展示如下。表2 对治疗的满意度(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总体满意度 研究组 20 13 94.3 对照组 18 10 80 T值 2.43 P值 0.037 3 讨论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发病急和病死率高等特点,病患在发病时容易出现休克、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现象[2]。当心力衰竭病患LVEF的数值降低到50%以下并且出现无心力衰竭的现象时,则可判定病患的病情发展成为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3]。目前在临床上对该病主要采用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的常规治疗中主要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断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对病患进行治疗,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采用的治疗药物为阿托伐他汀,该种药物属于新型的他汀类降血脂的药物,其主要的药物作用为有效减少胆固醇生物的合成,并且能够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起到调节和抑制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轻病患心室的重构情况,并对心功能起到改善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在疗效对比上,研究组总体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在预后效果评分方面,研究组治疗后预后功能评分数值为(89.3±3.3)分,对照组预后功能评分数值为(80.2±2.8)分,研究组的评分数值较高;在治疗的满意度上,研究组的满意度较高(P<0.05)。由此可见,在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参考文献[1]柳莉.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121-122.[2]田娅.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3):164- 165.[3]赵娟荣.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4):4931-4932.

论文作者:杨俊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  ;  ;  ;  ;  ;  ;  ;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效果论文_杨俊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