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15年改革与发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烟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卷烟是一种特殊商品。迄今为止,我国明确实行国家专卖制度的只有烟草。这是由烟草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也是我国烟草管理体制几经变化的经验教训以及国外烟草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在烟草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的15年里,我国的烟草生产、卷烟流通体制、对外贸易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这15年是我国烟草发展最快、产量增长速度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
我国烟草行业这15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带有行业特色的就是坚持烟草专卖体制和具有专卖特点的和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烟草经济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控制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增加效益”的好路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烟草行业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指引下,建立了适应烟草生产经营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路子,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可以说,自1982年党和国家改革烟草管理体制、建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15年间,是我国烟草行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
富有特色的改革
烟草及其制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因而,党和国家对烟草行业赋予了特殊的改革政策,即:实行国家烟草专卖的经营管理体制。这个体制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12个字: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垄断经营。
迄今为止,我国明确实行国家专卖制度的只有烟草。因而,这种特殊的改革形式就与普遍的改革形式有着很多方面的区别。那么,应如何看待烟草专卖这一特殊改革形式呢?对此,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给予了十分明确的回答。早在1984年,当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简政放权,在“放”的形势下,国务院发文就明确指出,烟草行业“实行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统一管理和经营,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在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对专卖体制的误解、怀疑甚至非难的情形,国务院及时发文又进一步明确强调:“实践证明,实行烟草专卖是我国一项成功的改革政策,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
一、实行烟草专卖符合烟草行业的实际和特点,适应烟草生产经营运行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想使烟草行业能够健康发展,客观上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力度。
——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害,需要进行适当控制,但我国又拥有3亿吸烟人口,客观上必须保证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因此,既要适当控制又要适当满足,这就是烟草生产与消费中的现实矛盾。显然,卷烟生产是不能毫无节制地任意发展的,也是不能像某些反烟激进者所设想的可以立即停止的,这就需要对其实行特殊的管理。
——为了适当控制烟草生产与消费,国家对烟草及其制品实行“寓禁于征”的高税政策,但在客观上又使烟草行业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这种高收入的特点容易刺激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弄得不好就会变成一盘散沙,造成资源浪费和财源流失。同时,这种高收入的特点也容易诱发偷逃税收的造假走私等违法经营活动。因此,客观上需要对烟草生产经营实行特殊的严格管理。
——烟草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内在联系紧密,各环节产品的专用性和配套性很强。不论是烟叶原料,还是各种烟草专用机械和辅助材料,都具有用途单一的特点,都是为卷烟工业而配套生产的,少了不能满足需要,多了毫无其他用途。就连烟草行业的最终产品——卷烟,也是用途单一的,只能供应人们吸食,而且不宜长期储存,因而,少了不行,多了就是浪费。从这个意义上说,烟草行业的计划性在客观上表现得比较强烈,如不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很容易出现比例失调的问题,造成行业的整体效益降低。
——从烟叶收购调拨到卷烟生产批发的各个环节都是由国有工商企业负责经营的,承担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但其两端又依赖于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一端是近2000万户烟农从事烟叶种植,另一端是几百万个商户(多数是个体商户)从事卷烟零售业务。显然,这种烟叶收购调拨与卷烟生产批发的相对集中同烟叶种植、卷烟零售的分散经营交织在一起的特点,增大了行业管理的难度,容易出现烟叶收购秩序和卷烟流通领域的各种问题。
烟草行业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烟草行业要实行有别于其他行业和其他商品的特殊管理体制和特殊管理方法。
二、实行烟草专卖是烟草行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烟草行业生产关系积极而成功的重要调整和变革。我国烟草管理体制几经变化的历史告诉人们:只有坚持统一管理,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只有进行垄断经营,才能减少资源浪费和财源流失。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949—1952年,三年恢复时期,国家对烟草行业(主要是卷烟工业)的管理基本上属于从分散逐步走向组织起来。这一期间,卷烟工业生产得以较好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国卷烟产量达265万箱,比1949年160万箱增长65.5%;部分地区的烟草专卖和国营经济的壮大,为新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也为烟草管理体制的变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53—1957年,“一五”期间,国家对烟草行业逐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卷烟工业方面,先是中央轻工业部成立烟草工业管理局,接管生产规模较大的18家卷烟企业,实行全面管理。1954年,中央成立地方工业部,加强了对地方国营和私营卷烟企业的领导。1956年中央成立食品工业部,又接管了全部国营卷烟工业企业,解决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矛盾,并完成了对私营烟厂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卷烟销售方面,由商业部成立中国专卖事业公司,统一包销全国卷烟。这一期间,由于加强了对烟草行业的宏观管理,卷烟工业布局得到了较好调整,全国卷烟企业由1952年的590家减为110家。1957年,卷烟产量达到445万箱,为1949年的2.8倍。“一五”期间,卷烟工业共上缴税利46亿多元,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3%强。
——1958—1962年,“二五”期间,烟草行业出现生产倒退、效益下降的被动局面。由于卷烟企业下放,管理上出现混乱,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和大刮“共产风”的影响,我国烟叶减产,卷烟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二五”期间,卷烟工业税收只有41.53亿元,比“一五”降低了4.2%。
——1963—1966年,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中央决定试办烟草托拉斯,根据烟草行业的特点,成立了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对烟草实行供产合一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我国烟叶生产得到积极发展,卷烟工业布局得到较好调整,全国卷烟企业由104家调整到61家,并由烟草工业公司直接管理,改变了多头领导、分散管理的混乱局面。这一期间虽然只有4年,但上缴税利56亿元,大大高于“一五”和“二五”。
——1967—1981年,这一期间是我国经历了十年动乱的历史性灾难和拨乱反正的重要历史阶段。1966年“文革”开始后,试办的烟草托拉斯被作为“修正主义产物”遭到批判,随后烟草工业公司被撤销,卷烟企业和烟叶收购部门全部下放给地方,烟草行业出现了管理混乱、盲目发展、产销失调、质量下降、效益降低的严重局面。卷烟生产上的粗制滥造、高料低用和卷烟销售上的多头批发、低价竞销等问题都比较严重,造成了国家财源的大量流失。
上述烟草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从正反两个方面为烟草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三、实行烟草专卖也是对国外烟草管理经验的积极借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曾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现在不少国家仍在继续坚持,有的虽已在形式上取消专卖但专卖管理实质并未改变,有的虽未冠以“专卖”之名但管理相当严格。
80年代初期,我国决定实行烟草专卖之时,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烟草专卖。如亚洲的韩国、日本、柬埔寨;欧洲的冰岛、挪威、瑞典;非洲的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拉丁美洲的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等。这些国家和地区或设立烟草专卖局、或设立政企合一的烟草公司(含其他名称),对烟草及其制品实行专卖管理和垄断经营。
——上述国家和地区中,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也有一些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比如日本,早在1898年就施行《叶烟草专卖法》,1904年正式施行《烟草专卖法》;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历史上曾严格实行烟草专卖管理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自80年代中期后取消了专卖制度,但由于有多年专卖管理的经验,加之本国烟草公司有多年形成的产品优势以及健全有效的经销网络,其垄断经营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虽然没有实行过烟草专卖制度,但并未对烟草的生产和流通放松管理,而是采取比一般商品更为严格的控制手段。有的以法律的形式控制烟草的贸易秩序;有的从技术政策上对烟草生产经营进行管理,等等。
国外的烟草管理经验说明,对烟草及其制品的生产经营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烟草专卖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世人瞩目的发展
我国烟草管理体制改革1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行业50多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化改革,强化专卖,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使烟草行业保持了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和世人瞩目的发展。
——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烟叶原料是烟草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烟草行业一直把烟叶生产放到重要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十多年来,认真坚持“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大力推行“种植区域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技术规范化”的科学种植措施,注意烟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加强烟叶收购秩序的整顿和管理,使我国烟叶生产在总体上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烟叶品质不断改进和提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以烤烟为主,既有白肋烟、香料烟又有多种名晒烟的烟叶生产大国,年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3左右。我国的上等烟叶比例已从80年代初期的3%左右,提高到目前的25%左右。1988年到1993年,我国曾连续6年保持收购量在200万吨以上,为卷烟工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原料选择余地。
——卷烟产品结构得到调整。我国卷烟工业生产的发展,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努力在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上下功夫,逐步实现了从“产量速度效益型”向“质量品种结构效益型”的历史性转折。特别是“八五”期间,我国卷烟工业大力开展“名优烟工程”、“管理工程”和“降耗工程”,在提高卷烟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和培育名牌产品、提质降耗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八五”期间,在卷烟产品年均增长速度仅有1.3%的情况下,49种名优烟从340.9万箱发展到989.1万箱,增长1.9倍,占总产量的比重从10.5%提高到28.5%;滤嘴卷烟从1560.8万箱发展到3021.8万箱,增长93.6%,占总产量的比重从47.9%提高到87%。此外,全行业还开发生产了一批质量好、市场信誉较高的卷烟新产品。
——卷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卷烟流通体制先是由统购包销的计划分配,改变为“计划分配与选购相结合”,后又积极推行“二级批发全国放开、三级批发全省放开、毗邻地区按传统习惯进行业务往来”。199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卷烟批发市场,对规范省际间卷烟交易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烟草行业着力在全国城乡建立“以我为主”的卷烟批发网络,积极下伸批发网点,推行连锁经营和送货制。目前,全行业已拥有基层批发网点2.2万个,其中烟草系统自建的网点约有1.5万个。卷烟销售网络的建设,对坚持垄断经营、调控卷烟市场、打击贩私贩假、遏制体外循环和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烟草机械的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80年代初期,我国烟草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只相当于国际三四十年代的水平。为改变烟草行业的面貌,急需提高我国烟草机械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因此,烟草行业发挥集中管理、统一对外的优势,实行技贸结合的方针,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的同时,采用买硬件、带软件的方法,先后从国外引进了42项烟机制造技术,并积极开展了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同时烟草行业与机械、电子、船舶、航天航空等部门结成了紧密关系,成立了中国烟草设备联合公司,安排了一批定点生产企业。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烟机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七五”和“八五”技术改造,我国卷烟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观,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已经达到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配套材料生产面貌一新。80年代初期,我国烟用配套材料的生产尚有较大差距,很多材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特别是丝束、高透气度高强度盘纸等主要材料的生产国内还是空白。因此,烟草行业把配套材料的国产化作为主攻目标之一,致力于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品种系列化和供应配套化。经过全行业的努力,建成了一批配套材料的生产供应基地,国产化水平和自给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目前,除醋纤丝束和高档盘纸尚有一定缺口外,绝大多数卷烟材料都能立足国内生产供应。就是丝束和盘纸,国内也填补了空白,自给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对外贸易取得较好成绩。烟草行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对外开放方针,广泛开展中外烟草界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已经与世界上一百多家烟草同行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中国烟草行业注意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和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积极做好出口创汇工作。1995年,中国烟草进出口总公司成立之初出口创汇只有0.7亿美元,到1995年已发展到6.37亿美元,增长8倍多。按进出口总额排序,中国烟草进出口总公司已连续几年跻身于中国500家最大外贸企业的前列。
——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烟草行业已经基本建立起国家、省级和基层企业的三级科学技术推广网以及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为加强对科技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家局、总公司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等机构,大多数省级局、省公司都成立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科教管理机构。目前,全行业已拥有郑州烟草研究院、青州烟草研究所等5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和26个二级站,建立了直属高等院校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和7所中专学校及11所技工学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研教育体系。目前,全行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6万多人,约占职工总数的19%,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成为烟草行业十多年来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专卖管理不断强化。坚持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多年来,烟草行业始终认真抓好专卖执法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国务院1983年颁布的《烟草专卖条例》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六五”期间,烟草行业全力以赴抓好组建上划工作,关停了300多家计划外烟厂,整顿了批发渠道,使小烟厂林立、多头批发的混乱局面得到了基本解决。“七五”和“八五”期间,各级烟草专卖机构加强专卖许可证和准运证管理,规范烟草生产经营活动,并与海关、公安、工商、检察、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对卷烟走私、制售假冒卷烟等违法经营活动进行了重点打击,取缔了一批贩私贩假十分严重的卷烟自由批发市场。专卖管理的强化,打击了非法生产经营,保护了合法生产经营,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果。烟草行业以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为指导,注意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期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注意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工作,仅“八五”期间就举办了5期省局领导干部培训班和8期党校班,轮训了大批处以上领导干部。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群众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总结推广了一批先进单位的经验,广泛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全行业召开了两次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的表彰大会,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并组织劳模报告团到全行业进行巡回报告,在职工中引起很大反响;深入开展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行业组织了两届职工文艺调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使职工队伍保持忠于职守、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经济效益持续、大幅度增长。15年来,烟草行业基本经历了“六五”、“七五”和“八五”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其中,“六五”实现税利503亿元,“七五”实现税利1145亿元,比“六五”翻了一番多;“八五”实现税利2532亿元,又比“七五”翻了一番多。1995年与实行专卖前一年1981年比较,我国卷烟产销量仅增长1倍略强,但实现税利却从75亿元发展到710亿元,增长8.47倍。
15年来,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烟草行业的改革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实践经验的启迪
在“八五”胜利结束、“九五”刚刚起步之际,国家烟草专卖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烟草行业的实际,总结了烟草改革与发展的“六条基本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得以发挥作用的三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即“三个依靠”。
这“六条基本经验”是:
第一,正确理解和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对烟草行业制定的方针政策,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二,坚持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垄断经营的管理体制,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狠抓烟叶生产和成龙配套,提高国产化水平和自给能力,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四,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中心环节;
第五,从行业实际出发,不断深化改革,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六,坚持统一对外和进出结合、技贸结合的方针,不断扩大对外合作与贸易,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三个依靠”是:
一是依靠我们的政治优势,即: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认真抓好。
二是依靠有关部门和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果,烟草行业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以及生产经营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有关部门和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过去如此,今后的发展更要如此。
三是依靠全行业50多万职工的共同努力,这是推动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力量。
这“六条基本经验”和“三个依靠”,是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无疑需要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中继续发扬和完善。但是,具体分析烟草行业15年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八五”这一行业改革力度最大、产量增长速度最低、经济效益增加最多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入分析,使人感到烟草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带有行业特色的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坚持了一个好体制,即巩固和完善了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垄断经营的烟草专卖体制。应当说,国务院于1981年5月决定改革烟草管理体制、实行烟草专营的重大决策,于1983年9月发布《烟草专卖条例》、决定建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重大决策,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6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的重要立法,对推进我国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全局性、历史性和根本性的意义。在专卖体制下,建立了国家、省级、地市和县级四级专卖管理机构,全行业农工商贸、科研教育的2540个企事业单位形成了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同时紧密联结了机械、电子、船舶、航空航天、造纸、印刷、纺织、化工等其他行业的一大批定点企业,担负着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烟叶、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等烟草专卖品的生产经营和专卖行政管理任务。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绝大多数计划外烟厂得以顺利关停;卷烟市场秩序得以有效整顿;烟草进出口的专卖管理得以不断加强;各种违法经营案件得以严肃查处;阻碍烟草系统正常生产经营的困难和问题得以积极解决;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巩固烟草专卖制度,保障烟草垄断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烟草专卖法》的立法与施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烟草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果,对烟草生产经营及其管理作出了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成为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建立了一个好机制,即初步建立了具有专卖特点的和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烟草经济运行机制。这个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烟草生产经营的特点出发,较好地发挥了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基本做到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与扶优限劣的政策引导有机结合。烟草及其制品兼有特殊商品和一般商品的双重属性,作为特殊商品,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进行适当控制,以防止其盲目发展;而作为一般商品,则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生产经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实行烟草专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有计划地组织烟草生产经营,但计划如何与市场结合,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是烟草行业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而积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八五”初期,国务院针对烟草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出台了三项大的政策:一个是限产压库促销,加强了宏观调控,堵住了盲目超产的后路;再一个是全面放开卷烟价格,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第三是降低卷烟产品税率,解决了卷烟工业企业的政策性亏损问题。三大政策的出台,使得烟草行业形成了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一方面运用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加强总量控制和指令性计划管理,坚决执行限产压库的七条制裁措施,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效益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促进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把具体品种和具体牌号的生产交由企业自主决定,让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来引导企业生产,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作用,提高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
三是走出一条好路子,即走出了一条“控制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增加效益”的发展路子。烟草行业“六五”和“七五”的主要特征是发展生产上规模,10年间卷烟生产总量增长90%以上。总的来说,这种状况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对卷烟消费需求的增长趋势是基本适应的。但是,需求量的增长和市场容量总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增长。8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卷烟市场基本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走“产量速度效益型”的老路,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因此,烟草行业在继续发展的方式和道路上面临着历史性的选择,在此关键时刻,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明确提出了搞好历史性转折的口号,进而又明确提出烟草行业的发展要以技术进步为中心。在这样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之下,全行业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在“八五”期间较好地走出了一条“控制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增加效益”的发展路子。
烟草行业的“八五”发展与“六五”、“七五”比较,其“质量品种结构效益型”的特征非常明显。1981年至1990年,我国卷烟产量从1704万箱发展到3260万箱,增长91.3%;年实现税利从75亿元发展到270亿元,增长2.6倍;卷烟产量平均每年增加172.9万箱,实现税利平均增加21.7亿元。而“八五”末期的1995年与“七五”末期的1990年比较,卷烟产量从3260万箱发展到3472万箱,仅增长6.5%;实现税利则由270亿元发展到710亿元,增长1.63倍;卷烟产量平均每年增加44.2万箱,实现税利平均增加88亿元。这一对比,深刻地说明了烟草行业“八五”期间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
好的体制、好的机制、好的路子,是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给予我们的深刻启迪。我们认为,烟草行业富有特色的改革及其发展路数,符合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符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搞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应当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