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_高校学生论文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_高校学生论文

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实效性论文,高校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它培养的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优劣,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虽然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投入不少,然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拟对如何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 建立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科学,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又是有感情和意识的,这种感情和意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受到政治的、经济的、家庭的、社会的多种因素制约。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更是一些感情丰富、思维敏捷的人,这就决定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形象,而且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精湛的学识水平。在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系统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品质、精神素养、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如何,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大小。他们高尚的人格形象具有“情感上的沟通作用”、“对真理的形象化作用”、“行为上的示范作用”、“对育人环境的净化作用”等,其高尚的人格形象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其它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则能成倍地放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反之,则只会引起大学生对教育者的说理产生怀疑乃至抵触情绪,最终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结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识水平如何也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高低,他们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共产主义道德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公关学、美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信息学等现代知识,才能掌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轨迹和行为活动的规律,并应用科学真理去解决他们思想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精辟的分析能力、高超的协调能力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显得软弱无力。可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高校应该要求和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兼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因为广大教师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直接依靠力量,他们在给学生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思想品德、行为作风、治学态度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

大学生一般是步入人生青春中期的20岁左右的青年人,他们的身体在继续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逐步形成,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处在成长和发展的旺盛时期,生机蓬勃,奋发向上,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在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他们的思想特点,给予他们各方面的正确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要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二要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针对他们思想中带政治倾向性的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向他们作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政治报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使之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三要就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问题,有计划地开设一些思想教育课,引导他们树立进取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观、强烈的法制意识、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四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少数学生因社会环境或个人生理卫生影响而出现的迷惘和彷徨现象,进行心理咨询,深入学生的微观心理世界,对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理想、个人生活、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其心理潜在的某种孤独、压抑、苦闷、忧郁的心境因素,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 采用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方式,有的人甚至会对之产生枯燥无味之感,结果是教育者苦口婆心,被教育者将其只是当作“耳边风”。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克服方式的单一性和方法的呆板性。

一要尽可能地追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多样性。从青年学生爱美、爱文学、爱艺术的特点出发,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搞一些运动会、文娱晚会、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智力竞赛、作品欣赏、影视评论、专题论坛、问题讨论、报刊选读等活动,从内容到形式显得丰富多彩,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要尽可能地讲究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生动性,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表露上,都要给学生一种艺术的享受。上课时语言表达和应该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抑扬顿挫,说理充分,逻辑性强;谈话时要把握谈话对象的心理心态和性格特点,尽量做到言词适当,态度诚恳,并有态势语言相配合,以表达喜、怒、哀、乐的表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要采用旁敲侧击、引而不发的策略,既委婉地指出他的缺点,又不冒犯他的尊严;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点出他的过失或不足;对于学历层次高、阅历深的学生,要注重哲理性的启发;对于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导之以行;对于思想固执、态度傲慢的学生,应攻其要害;对于喜怒无常的学生,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现代化”也是增强其生动性的途径之一。五、六十年代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主要是靠纸和笔、报纸、广播;七、八十年代除了上述载体外,又大量运用了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科技新产品。如今,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因特网为代表的新载体,将图像、声音、文字三者奇妙地组合起来,既生动,又形象,把世上的一切都鲜活地展现在思想教育对象的面前,使事与理、情与理、情与神、情与境、情与义、情与法等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给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性,弥补单纯理论讲授的不足。

四 营造民主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

青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有较强的自尊心,尤其是高年级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采取比较民主的方法,让学生就理想、道德、民主、法制、文化、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又不放纵绝对民主化行为,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锻炼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结合起来。其主要方式有:

一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青年学生面前不要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动辄训人,以势压人,而要从爱护学生的立场出发,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与之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解决他们思想中深层次的问题。

二是组织自愿结合的党课学习小组。即把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组织起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这既可满足他们政治上要求进步的愿望,又可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党史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增进党组织与青年学生的联系,有利于党组织通过他们把握其他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组织自愿结合的马列学习小组。即把学生中的学马列积极分子组织起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再学习。在提倡自学或集体讨论的基础上,针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问题,由政工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导,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四是组织其他有益的社团。即根据学生的志向、兴趣、爱好,组织诗歌社、散文社、科协、学生记者团、爱心服务社、学雷锋小组等,让他们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同时,政工干部和教师对其活动适当给予指导,引导他们了解健康的社会思潮,阅读健康的报刊书籍,欣赏健康的文艺作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办事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 拓展跨出校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空间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国情的深入了解,缺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其实,他们的健康成长仅有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如果缺乏社会环境的配合,就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如此。社会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有时比学校教育更具体、更生动、更深刻、更有影响力。因此,高校必须拓展跨出校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空间,在搞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把校外的知识、信息引入学校,把学校的知识应用于社会,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机会,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其主要途径有:

一是在革命纪念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实习基地或德育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参观学习,聘请基地工作人员或老干部作专题报告,让学生接受比较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让其深入工厂、农村、矿山、军营、商店等进行社会调查,亲身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进而领悟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三是聘请一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获得成功的厂长、经理、企业家等给学生作专题报告,加深学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引导他们学习成功人士的开拓进取精神。聘请司法部门、公安部门的专家对学生介绍和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犯罪案例,让学生在了解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时接受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是组织学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让其在调查中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使其明白“有理想,缺行动;有知识,缺修养;有文化,缺能力;有理论,缺实践”的人才是不受社会欢迎的,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五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为民服务活动,如照顾孤寡老人、关心失学儿童、打扫社区环境卫生等,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标签:;  ;  ;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_高校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