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四川资阳 641300
【摘 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模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优质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与患者评价。结果 研究组平均健康知识掌握分数(49.5±2.5)分,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分数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评价十分满意23例、满意7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研究组十分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开展可帮助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缩短恢复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评价。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03-0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特殊、危险性高,不仅需要及时规范的治疗,还需要密切有效的护理服务巩固疗效、促进康复[1]。本研究为寻求有效实用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模式,对比了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效果与常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8.6±3.4)岁。研究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8.3±2.7)岁。2组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根据治疗需要配合护理,基础生活护理和指导。
治疗组予以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
首先,密切关注心电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现象并及时报告医生,定时检查电极片固定情况,翻身避免脱落。随时关注血压指标,危重患者每半小时测定记录1次。随时查看患者颜面特点、液体出入量、四肢有无水肿,及时调整滴速、输液量,减轻心脏负担,若患者使用利尿剂,密切关注电解质特点,警惕低钾血症并积极应对。
询问患者疼痛部位、特点和实践,必要时予以哌替啶、吗啡注射止痛。若发现胸闷、胸痛,要及时控制以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心肌过度缺氧、梗死面积扩大、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及时、规范吸氧,维持合理的心排血量,改善血氧饱和度,防控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发生,避免梗死范围过大,从而有效控制病情,每日及时更换清洁消毒处理的鼻导管以及湿化瓶、瓶内蒸馏水,随时维持鼻腔通畅。
根据病情特征、合并症状况以及身体状况、用药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摄入更多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控制盐分、脂肪和刺激性食物摄入,多饮水、适量摄入蜂蜜和新鲜蔬果,忌烟酒,控制每餐饭量,每餐七分饱,少食多餐、促进消化、减轻心脏负担。
开展健康教育,与患者沟通内心想法与困惑,耐心解答患者问题、解决患者困难,帮助患者适应院内环境和面对病情,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后,一对一讲解病机病理及自身病情实际、治疗方案、恢复效果、护理要点,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明确护理配合方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并学会判断和应对病情变化,提升健康知识掌握率。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住院费用,以了解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2]。
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发放统一的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对照组住院时间7~23d,平均住院时间(15.55±0.75)d;平均健康知识掌握分数(42.45±2.13)分。研究组住院时间4~17d,平均住院时间(12.12±0.72)d;平均健康知识掌握分数(49.5±2.5)分,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分数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2.2 患者评价
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评价十分满意6例、满意17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76.7%;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评价十分满意23例、满意7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研究组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护理人员要重视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工作,根据既定的工作安排开展护理工作,严格规范CCU病房护理、供氧、镇静止痛、心电监测、静脉溶栓护理配合,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变化和病情异常。还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互动,帮助患者认识病情、学会基础配合、掌握健康知识[4]。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进展迅速、复杂多变,可能涉及文化、习俗、人格与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单一传统护理模式效果不佳,需要在配合治疗开展护理工作同时防控病情恶化和并发症出现、强化病情观察和用药效果评估,密切配合阶段性个性化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实施科学的一体化人性化优质护理工作,控制病情、巩固疗效,降低心肌梗死病变及并发症进展相关的致残率、病死率,改善疾病预后效果和患者身心状态[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开展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后,住院时间短,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率高、护理服务评价满意度高,证实优质护理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健,周丽娟.从预见性护理的角度构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灌注风险模型[J].中国全科医学,2014,(30):3626-3629.
[2]杨丽娟,李荣,周淑英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194-1195.
[3]赵力立,曹明英,姚朱华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3-1465.
[4]李姝颖.体位护理在 CCU 监控室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9):777-779.
[5]张莉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9):860-861.
论文作者:曾艳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情论文; 满意度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知识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