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以欣赏课、教唱课、器乐课为例,看“语言按摩”在音乐课堂的巧用,通过教学语言上的一些转变更好地助推音乐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效果。阐述接地气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具体运用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教学语言 接地气 简化 明化 趣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同时要考虑到用什么样的语言不仅能够通俗易懂,还能够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欣赏课——通过教学语言简化“高大上”的专业术语
欣赏课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课型,欣赏课程中要求学生记住的是与所欣赏乐曲相关的知识点,并且学会如何感受乐曲的情感。因此,教师往往为了让学生们掌握知识点,教学语言会枯燥乏味,用语专业、高大上但是却难懂,学生们对这样的课听不了多久就会失去兴趣。这样的话就很难让学生们有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时,我们常常会这么说“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听的时候注意乐曲中的强弱对比,旋律走向都有什么特点,从这几个方面来感受一下乐曲的情感内涵”,这样的教学语言在教师看来是给学生们指明了欣赏乐曲的方向,但是实际上却没有达到最好的引导效果,学生对“强弱对比”或“旋律走向”这种词汇并没有很深的理解,也有可能学生理解了意思,但是由于教师给出的引导的语言太过专业,学生却不知道用什么样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其实在我看来,可以换一种更加接地气,直白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可以说成“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曲子,在听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找到曲子中声音一会儿强一会儿弱的部分,同时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手在在空中跟着曲子的旋律画线,然后告诉老师你画的旋律线是什么样子的”,如此的教学语言,虽然听起来啰嗦一些,但是却简化了“高大上”的音乐专业术语,学生对它的理解程度也高于前面跟专业的语言,学生更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当学生发现,自己在听曲子时空中画的线就能够帮助自己找到欣赏曲子的答案时,以后再上欣赏课时就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学会的是如何欣赏乐曲,学会了欣赏这个技能。
二、教唱课——通过教学语言明化知识点
教唱课对学生来说是最钟意的,因为学生可以放开喉咙,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好声音。而老师在教唱课中要抓住的重点却有很多,在让学生们尽情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音准,歌曲的节奏,最后升华歌曲需要处理好歌曲的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音准方面:为了让它学生更容易理解找音准的方法,在找音准时,我会先给学生弹一个他们比较能抓准的音,然后说“同学们,我们想象打哈欠时的样子,用打哈欠的感觉来唱这个音”,在同学们找到这个音后再弹要教的这个音,引导学生说“我们现在模仿救火车警笛的声音(教师自己先模仿),在我们模仿这个声音时,当我们发出的声音与老师弹的这个音完全一样时,我们就停在这个音上”。这样的语言,我相信学生们都能够理解了,而且模仿救火车警笛的声音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完全放开自己,不会拘束,还能利用警笛滑音的方法找到音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
2.节奏方面:用形象的具体的语言能提高学生对节奏的理解力和掌握能力。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可以说“大家都听过马蹄声吧,我们可以用模仿马蹄的方法来念这个节奏,嗒嗒嘎,嗒嗒嘎”。附点音符的节奏型,可以说“一到夏天,同学们就会听到从树上传出一种昆虫的叫声,知·了,知·了,知·了 ,我们大家一起来模仿一下”。切分节奏型,可以说“我们看见一个很大的苹果,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有感情的念出来,大 大 的”。这样的教学语言,相信学生们能很快理解,并且能够接受和掌握要教的节奏型。
3.情感方面: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一方面要靠教师的课堂准备,可以用故事,视频或者与歌曲有关的图片来给学生做一个心里的铺垫,让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情绪基础,然后再针对某些乐曲逐个的找感情。欢快的节奏通常是跳跃的,可以和同学们说“在唱这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声音去模仿兔子的跳跃来歌唱”。在唱舒缓的乐句时可以说“想象自己做完很多作业,躺在床上的感觉”。在唱激动激情的乐句时可以说“想象自己参加抽奖,中了一等奖的感觉去唱”。这样的语言引导,虽然很接地气、大众化,但是把各种感觉很形象,很具象、具体地形容了出来,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到。
三、器乐课——通过教学语言趣化吹奏方法
学习乐器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最头疼的了,学习乐器的过程是很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刚刚接触到乐器时,要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生们一开始如果没法掌握好,学习兴趣只会越来越淡化。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三年级开始,掌握竖笛的简单演奏,竖笛这个乐器在吹响方面不存在很大难度,因为它的吹嘴时哨类的构造,只要吹气就能发出响声。但是这个乐器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区分它的高中低音,如何吹出高中低的音差。按照专业的吹奏方法,要吹奏出不同的音高差别,大致需要三种用不同的气量来吹。低音的5 6 7,要用极缓的速度来吹;中音的1 2 3 4 5 6 7,都用中速的气息来吹;高音的1 2 3 4 5,用极速的气息来吹。但是这样的解释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和做起来有难度,因为他们对极缓、中速、极速这三种气息没有一个判定的标准。那么其实可以用一些比较具象的形容词或者具体的对比来引导学生吹奏。在吹低音的5 6 7三个音时,可以说成“感觉自己就像在很晚的时候吹竖笛,只能偷偷的去吹,不能吵到别人,让别人听到”,这样的语言就能立马把学生带入一个只能偷偷吹气,不能使劲的这么一个情景中,这样学生自然就能找到极缓的感觉。在吹中音的1 2 3 4 5 6 7时,可以说“就像你平时呼吸的力度一样,不用有意地加快或减缓吹气,最正常的吹气”。在吹最高的几个音的时候可以说“想象你正在100米跑步的起点一样,要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终点”。这样的三种情景设定,能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理解高中低三个音区各自的气息不同,也能够准确的区分三种不同的运气速度,这样的语言就能使学生在学习竖笛时,更快地达到练习地目标。
只要是能够切实帮助到学生的教学语言,它就是精彩的,有价值的。所以学会在教学中常常使用一些接地气的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助力是非常大的。作为一个音乐老师,要慢慢形成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稳定而且系统的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智敏.《音乐教学的语言美》.
【3】徐志梅.对音乐课堂语言的分析[J].河南农业,2010(24).
【4】王乐.如何让儿童在音乐课堂快乐起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3).
论文作者:王珏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们论文; 乐曲论文; 可以说论文; 可以用论文; 音准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