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鹏,周伟通讯作者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鹏,周伟通讯作者

李鹏 周伟通讯作者

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在土建工程建筑中,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是保障工程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混凝土的应用在所有材料中占有大部分的比例。由此可见,混凝土施工结构施工技术的运用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我国建筑行业迈入了新的台阶。基于这种背景下,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水平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愈来愈多的要求。显而易见的是,混凝土结构在具体施工中会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减少土建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灵活运用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1阐述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因素

1.1分析水泥种类对混凝土结构带来的影响

由于水泥在混凝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水泥的种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进而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土木工程经常应用的水泥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早强水泥;另一种是铝酸盐水泥,和其他类型的水泥相比较可以看到,以上这几种水泥有着较强的收缩性,而其他水泥的收缩相对较小些。不仅仅如此,一些企业只是顾忌到了眼前的利益,为了以最少的资金谋取最大的利益而使用品质不过关的水泥,亦或是检测工作不到位,检测手段不准确性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1.2探析施工技术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施工技术水平的优劣会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对于混凝土搅拌技术方面来说,相关人员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以下几种因素都会对其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第一,投料时间;第二,投料量;第二,投料的顺序,并且在进行搅拌的时候还会产生重复核算、不依据具体要求执行等诸多问题,进而致使混凝土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混凝土浇筑技术方面而言,在大部分企业开展施工的时候没有进行规范的指导,导致浇筑温度和面积出现过大的情况,这样很容易形成温度应力;针对养护技术方面来说,相关单位或者是相关人员没有对养护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为了尽快完成施工进度而忽略了养护工作,进而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2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探析混凝土浇筑技术

一般而言,混凝土的建筑通常包含诸多方面,例如楼体结构、基础底板等。相关人员在对墙体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墙体底部浇筑应当保持在5cm的范围内,并且在实际浇筑的时候要保障混凝土成分是相同的。不仅仅如此,为了实现均匀的目的,在实际浇筑的时候最好使用铁锹灌模,并且要将浇筑高度控制在40cm的范围内;就基础底板而言,混凝土的散热情况是最为显著的问题,除了要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以外,还应当采取有效手段提高整体的承受能力,为了确保浇筑过程中可以达到连续浇筑的效果,相关人员应当对材料选择、设备选择等方面引起必要的重视。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有诸多浇筑模式,浇筑模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浇筑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倘若想要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那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裂缝的产生,例如可以在其中添加一定数量的添加剂,促使混凝土自收缩值可以处于良好的状态。在使用添加剂的时候一定要满足相关要求,特别是其自身质量是否满足相关规定;亦或是在里面添加适量的增强材料,例如金属纤维等,由于此类纤维有着较强的抗拉性,同时也是控制其材料比例的重要方式。

2.3科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一般情况下,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尽可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这是因为水泥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会释放出诸多的热量,这样就会对温度应力带来较大的影响,倘若可以使用别的材料将其替代,那么就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第二,合理控制浇筑温度。相关人员在实际浇筑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避免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尤其针对气候炎热的天气来说,假如一定要在这种环境下进行,那么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降温方案,确保浇筑温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第三,强制降温。倘若能够提前敷设好水管,然后往水管里面注入一定数量的冷水,那么就可以减少内部温度。

2.4尽可能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倘若想要减少地基对混凝土带来的约束,那么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手段:第一,通常情况下,此类约束力和温度应力之间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所以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对温度应力做好科学的控制,并结合施工的具体状况选择合理的降温手段,亦或是保温手段。一般来说保温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其一,暖棚法;其二,覆盖法;其三,蓄水法。对于保温措施来说,通常都是紧紧围绕混凝土内部来说的,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之间产生的差距能够控制在科学的范围内;第二,对于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来说一般都是大面积的,这样就会产生地基约束力问题,对于这种情况采取的解决手段是设置滑动层,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其可以达到减少外部约束力的效果。

2.5重视拆模技术以及养护技术

灵活运用混凝土模板是保障混凝土结构达到稳定效果的关键所在,当完成一系列步骤以后就要开始拆模了,在开始拆模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依据“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施工原则,并且首先要将不能承重的部分拆掉,然后再依据承重程度依次拆除。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模板拆除是有时间限制的,倘若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拆模工作,那么会对混凝土结构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拆除的过程中应当将时间问题、温度问题等因素考虑在内,特别要考虑到不承重部分,假如其自身强度无法满足相关要求而提前拆除,那么就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棱角带来不利影响,而对于承重部分来说也应当遵循上述拆除原则。

养护技术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避免裂缝发生的关键点。显然做好养护 工作不但可以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而且也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通常情况下,养护工作开展的时间应当控制在12h之内,而养护工作不单单围绕着浇筑环节展开,当拆模工作结束以后,还需要对混凝土做好保护工作,保护手段大多采取喷水的方式,喷水的频率最好要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不完全固定,在实际喷水的时候还应结合混凝土的具体状况而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养护时间应当大于7天。一般而言,我国经常使用的养护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浸水养护方式;第二,覆盖养护方式;第三,围水养护方式等。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但可以促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迈入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瑜,马浩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49+54.

[2]李玉飞.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6(03):125-126.

[3]郭晓林.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13):144.

[4]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19(02):87-89.

论文作者:李鹏,周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鹏,周伟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