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真实与假--论中学生写作中的虚假现象_中学生论文

假真实与假--论中学生写作中的虚假现象_中学生论文

假做真时真亦假——谈中学生写作中的假话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话论文,中学生论文,现象论文,假做真时真亦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学生作文中,假话现象泛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这种现象的认识还很不清楚,因而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想结合例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生活给我的启示

在我十五年的生活中,曾经有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这事虽小,却使我刻在心里,难以忘怀。

那还是五年前的事,也就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觉得,我没有烦恼,可没想到,烦恼竟然来了,其实只因为一个小扣子。

那天放学,我正在穿大衣,准备回家。穿着穿着,忽然发现最下面的扣子掉了,找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找到,我只好回家了。一进门,我就对妈妈说:“妈妈,帮我把大衣下面的扣子缝上吧,今天扣子掉了,我找不到了。”可妈妈却只说:“哪有扣子。”她说完,就不理我了。

第二天,我在穿大衣的时候,突然想起还没有缝扣子,心里非常生气。可我自己又没有来得及缝,只好这样上学去了。就这样,每天一回到家,想到这扣子,就想还是明天再缝吧,今天没时间。这样明日复明日,一直拖了一周。

后来,我去姥姥家。到她屋里,正看见姥姥在缝裤子。我想到了身上的大衣还有个扣子没有缝,就想让姥姥给我缝。我跟她说完,她却说:“都这么大了,这点小事自己应该能做的,要是你小时候,姥姥就给你缝上了,可现在,你也该锻炼锻炼了。”说完,递给我一根针、一根线,还有一颗扣子,我拿过来,自己把它缝上了。

其实,掉扣子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是从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在(有)爸爸妈妈哄着,是“小皇帝”“小公主”,懒惯了,让自己做点事真费劲。虽然我们现在正在上初三,学习很紧,但还是应帮爸爸妈妈做些事。其实,我们在家里足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锻炼锻炼也是很好的。

这是天津某报上登载的一篇老师指导写作的例文。对这篇作文,指导老师认为“选材上较好,……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随意性很强,没有对生活进行认真的思考,导致作文立意模糊。尤其是结尾,……议论得不准确,缺乏深刻的思考”。于是老师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我们先要进行思考,……扣子掉了到底是我的事呢,还是帮爸爸妈妈做事?答案是很明确的,把扣子钉上,是我们自己的事。所以这样写,大大削减了作文立意的深刻性。……针对掉扣子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不能依赖别人,可以把结尾改为:‘虽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是从中得到一个启示: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依赖别人,只有自食其力,才能在学业上、事业上取得成功。’……我们不妨借助名人名言来揭示全文的中心。还是这篇文章,我们将结尾修改为:其实,掉扣子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从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正像韩非子在《喻老》篇中所说‘天下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之难事必做于易’。如果我们连细事、易事都做不了,将来怎能做大事、难事”。

对于这位老师的修改,我实在不敢苟同。姑且不论缝扣子这件事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来说,是大事还是小事,是自己的事还是家长的事,单是让他引用韩非子的“名人名言”来“揭示全文中心”,就够勉为其难的了。

其实,我觉得,这位小作者已经在努力“思考”了,只是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已。从时间上看,这件事已经过去近5年了,而他仍然有记忆,说明此事给他的印象很深,但深刻的地方一定不是什么意义,从文章看,很可能是妈妈当时的态度。这应该是符合儿童心理的。但他知道,不应该在作文里“指责妈妈不负责任”(但还是忍不住流露出来,而且被老师发现了),于是在下文里就努力挖掘它的启示,其结果当然是“模糊”的,因为他其实是想努力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引导他去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反而要求他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强把一些“生活哲理”塞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只好以假话应对了。

这种文章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中学生的写作倾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假——情节的虚假、人物的虚假、情感的虚假。文章的情节可信度很低,有许多不符合生活逻辑的地方。由这篇例文,我们也可以看出,假话作文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离实、矫情、背理。离实是指故事情节或生活细节明显违背客观规律和生活逻辑;背理是说思想、情感与中心形象脱节,为了“使立意深刻”而把一些空洞的思想硬添进去,结果是貌合神离,如例文的结尾;离实或背理的文章必然是矫情的。这类文章的人物都是那么高大完美,或全心奉献,或真诚助人,或忍辱负重……总之,他们身上好像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中心思想都是正面的,基调高昂,而且充满道德说教意味。

造成学生写“假话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考高考的要求等等,都在有形无形地改变着学生的写作行为。但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因为,毕竟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行为的影响是最直接、最主要的。我们对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应该或可能达到的思想认识水平,思维能力水平没有一客观的估价,而以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思维为标准来衡量他们,逼迫他们向这种成人化的思维靠拢,其结果就是拔苗助长。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拔苗助长”完全是在无意中进行的,我们的本意还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和写作水平,是出于一种良好的用心,这就使我们更加难以察觉这种做法的危害。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写作的最终成果——作文,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写作行为本身,在这种行为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实现了交融统一。关注写作行为,也就必须关注写作主体——学生,只有立足于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真正有效果。

标签:;  ;  

假真实与假--论中学生写作中的虚假现象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