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汉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小学 广东 佛山528000
摘要:我国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经典,这些文化经典聚集着先人的无穷智慧,也浓缩了古人的思想精华,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是我们精神上的珍贵财富。国学经典是国家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的深厚哲理对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小学教师为了更好地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手段研究,发现经典诵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本文对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展开讨论。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和结晶的浓缩,其中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尤其在《弟子规》中体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方面”的核心内涵,更涵盖了无数传统美德。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爱敬孝顺的做人准则;“凡出言,信为先。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的交际原则;“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的好学品格,“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知恩图报品格等。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能,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和价值观,对小学生的素质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当前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多小学生在言语表达上极不文明,甚至出现破坏公物、欺负弱小、索要财物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交往上,很多学生和家长缺乏沟通,与左邻右舍关系冷淡;和同学交往时表现出任性、霸道等特点。在学习上十分被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精神涣散,心理素质差,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2.如何把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
2.1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
国学经典作为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对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引导作用。学校作为育人达才的场所,要充分利用国学经典的优势深化教学改革。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有的短小精悍,易于理解;有的意义深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孔孟思想千古流传,李杜诗篇万口传诵,国学经典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因此必须让这些经典文化传送到小学生的大脑,最终形成一种校园文化,要让小学生接受古典诗歌的熏陶,感悟诗中对人文情怀的表达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2.2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培养行为习惯
教师要在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宣传、贯思想内涵,并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把《弟子规》带入课堂,并定期宣讲《弟子规》,开展与《弟子规》相关的班会和演讲大赛等,把实践《弟子规》的行动贯彻实施到课堂。此外,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在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中给学生树立好的形象。同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监督和规范学生的语言举止,让思想、行为达到要求。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尊敬师长,为人友善等品格。
学生要以《弟子规》为行为准则,在参加礼仪培训班、主题班团会课的德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学校营造和谐校风下,会在潜移默化中让礼仪道德规范自身为。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学习《弟子规》过程当中互相交换经验,学校定期表彰在表现优异的班集体和个人,达到推广的效果。
2.3将国学经典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
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成效可以在生活中得以体现,理解了“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含义,就能自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对兄妹,父母产生影响。同时,学生应该在家长和教师监督下填写弟子规践行表,对每天的行为自评,拿到班级和其他同学互评,在月末上交给教师进行点评和表彰,让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3.经典诵读的作用
3.1经典诵读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爱国是学生必备的品质之一,“没有国,哪有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国际形势动荡,在面对台独藏独问题和萨德事件上,华夏人民是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教师要通过经典文化中体现爱国的著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对爱国经典的诵读,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爱国精神,比如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告诫学生在个人利益面前,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为祖国的前途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力量。学生在进行阅读文章时,要深刻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和品德,同时学生也要关注实事,以国家安危为己任。
3.2经典诵读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小学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品行对学生十分重要,教师需让学生多诵读一些经典诗文,让学生感受经典诗文中美好品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的优秀品质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教师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教育策略,多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诗文,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真理,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些古训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是说同为人类,就应该不分族群、宗教信仰。天下一家,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才能维持生命的共同繁荣。这能体现出人的宽广的胸怀,对于培养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利于杜绝目前学生之间发生的恶性伤害事件。很多时候,作为一个班级的同学市场因为琐事发生口角,甚至产生严重的矛盾,因此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渐地丧失。通过这些经典诗文的阅读来唤醒学生见义勇为的精神。
3.3经典诵读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也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品质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因此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学生在经典诵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传统文化,也能深入学习历史知识,从历史中发掘其他的精华部分。人文素养的要求体现在学生为维护正义,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其中蕴含有丰厚的文化知识,可以起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可以从古人身上受到熏陶,学习古人不畏艰辛、追求梦想的精神。
3.4经典诵读能使学生更守纪
时代在变迁,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学生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周围也无时不刻渗透着社会上很多诱惑,学生逐渐变得浮躁和任性。对待父母的态度不冷不热,对待同学的态度自我蛮横、对待师长更是目中无人。学生需要找到让自己静下心来的方法。这种不良情况可以通过经典诵读化解。利用早自习和午休的末尾时间,选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巨著让学生朗读。通过教师领读,自读和同桌互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经典诗词的内容认识,体会诗词蕴含的道理。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恶习会得到控制,上课时情绪更加稳定,注意力更加集中,和同学间积极互动隔阂也会慢慢消除。
3.5经典诵读使学生更文明
学生在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时候,会在礼仪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为人处世上更加文明,体现出更好的素养。教师可以学生回家诵读学会的经典文章给家人听,并把领悟的道理讲解给家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自身的变化。
4.结束语
总之,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学生对经典诗词进行反复的诵读,会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让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并逐渐感受到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会其中深刻的道理,从而把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勤奋好学的精神面貌,拥有客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为学生描绘美好的人生的蓝图,也不能完全借助经典诵读的作用。但经典诵读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坚持把经典诵读做好,为弘扬民族文化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雁.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践与研究[J].中外交流,2017(13).
[2]龚星明.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7 (43):216-216.
[3]叶青松.浅析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融合[J].课外语文,2017(19):78-78.
[4]周勇.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7(13).
论文作者:肖汉雄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经典论文; 学生论文; 国学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弟子规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