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3种羊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南疆3种羊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一、新疆南部三种绵羊血清蛋白电泳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筱艳[1](2020)在《绵羊BMPR1B基因SNP和血液BMPR1B蛋白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繁殖性能是养羊业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绵羊繁殖性能的遗传机制和机理研究,对发展现代绵羊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研究检测分析了不同产羔性状绵羊母羊BMPR1B基因SNP与产羔性状的相关性,探索性研究了绵羊血液中是否存在BMPR1B基因m RNA和蛋白,绵羊血液BMPR1B蛋白与发情季节和性成熟的相关性,以及绵羊发情周期血液BMPR1B蛋白变化规律与生殖激素PROG、LH和FSH的互作模式。为研究BMPR1B基因调控绵羊繁殖性能的机制和机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绵羊BMPR1B基因SNP与产羔性状相关性及该基因在血液中的表达研究(1)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已知产羔性状的季节性发情的蒙古羊产单羔母羊、蒙古羊产双羔母羊和常年发情的多胎小尾寒羊、多胎湖羊BMPR1B基因Fec B位点SNP和产羔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绵羊品种的母羊BMPR1B基因Fec B位点均存在A→G突变,产单羔蒙古羊、产双羔蒙古羊、小尾寒羊和湖羊母羊群体中++型、B+型和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000、0.1939、0.0061,0.7682、0.2185、0.0132,0.0625、0.5438、0.3938,0、0.1311、0.8689。在各品种内不同基因型间产羔数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BMPR1B基因Fec B位点G等位基因是多胎小尾寒羊和湖羊的主效基因分子标记,但该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产双羔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2)通过提取产单羔蒙古羊等绵羊母羊血液中RNA、用RT-PCR结合c DNA测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证明在绵羊血液中有BMPR1B基因m 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周血液血清,结果表明血液中存在BMPR1B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动物BMPR1B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及依据。2.繁殖周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年龄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及其与繁殖性能相关性(1)用ELISA方法对季节性发情的蒙古羊产单羔母羊和产双羔母羊、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湖羊在绵羊的乏情季节(春季,4月份)和发情季节(秋季,11月份)成年母羊血清BMPR1B蛋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力的绵羊母羊的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均在绵羊的乏情季节极显着高于发情季节(P<0.01)。表明绵羊血液BMPR1B蛋白水平变化和绵羊发情季节有关。因此,推测绵羊血液的BMPR1B蛋白含量可能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绵羊发情季节,产多羔湖羊、产多羔小尾寒羊与产单羔蒙古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而产双羔蒙古羊血液BMPR1B蛋白水平显着高于产多羔湖羊、产多羔小尾寒羊和产单羔蒙古羊(P<0.05)。表明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多胎性是由于BMPR1B基因Fec B突变导致,而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对蒙古羊母羊产双羔有显着影响。在绵羊的乏情季节,产多羔湖羊显着高于产多羔小尾寒羊、产双羔蒙古羊、产单羔蒙古羊(P<0.05),而产多羔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的蒙古羊产双羔母羊、产单羔母羊三者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说明血液中BMPR1B蛋白对蒙古羊卵泡活动静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水平血液BMPR1B蛋白可能起到抑制卵泡发育的作用,使卵巢卵泡活动处于静止状态,出现乏情,而小尾寒羊和湖羊在绵羊的乏情季节可能由于BMPR1B基因的Fec B突变,导致卵巢卵泡仍然能生长发育排卵,表现出发情。(2)对春季4月份不同年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母羔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蒙古羊、小尾寒羊和湖羊血液BMPR1B蛋白含量从3月龄到12月龄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3个品种母羔羊具有基本相似的变化规律;并且不同繁殖力母羔羊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显着升高的时间与其性成熟基本一致,说明不同年龄母羔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性成熟有关。表明羔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可能对其性成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3.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与生殖激素互作模式用ELISA方法测定分析已知产羔性状的蒙古羊产单羔母羊和产双羔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中血液血清中BMPR1B蛋白和LH、FSH、PROG生殖激素研究结果表明:(1)产单羔蒙古羊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的变化规律:从发情开始第0 d到第2 d产单羔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快速增加,出现一个高峰,然后快速下降到第4 d,这可能与排卵有关,然后从第4 d~16 d(再次发情前)持续上升,出现第二个峰,达到最高峰值,说明在发情周期中随着卵泡的发育血液BMPR1B蛋白逐渐增加。从16 d到再次发情开始时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急剧下降。表明母羊发情开始0 d血液中BMPR1B蛋白处在最低水平,在发情周期中可能低水平的血液BMPR1B蛋白能促进母羊的发情开始,较高水平的血液BMPR1B蛋白能促进卵泡的生长。从整个发情周期中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的变化规律来看,血液中BMPR1B蛋白可能对母羊的发情、卵泡的发育生长及排卵具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2)产双羔蒙古羊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产单羔蒙古羊母羊基本相似。但在发情周期0 d~16 d中产双羔蒙古羊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均极显着高于产单羔蒙古羊母羊(P<0.01),表明在蒙古羊发情周期中血液BMPR1B蛋白含量与排卵数增加和产双羔有关。(3)产单羔蒙古羊母羊和产双羔蒙古羊母羊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与PROG、LH和FSH的互作模式:在整个发情周期中血液BMPR1B蛋白和PROG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基本相似,LH和FSH变化趋势相似。从总体来看,通过本论文研究首次发现了绵羊血液中存在BMPR1B基因m RNA和BMPR1B蛋白,并且绵羊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变化与产羔性状、发情季节、性成熟、发情周期中卵泡的发育和母羊的发情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动物BMPR1B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及科学依据。

葛文霞[2](2020)在《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论文研究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适用于妊娠母羊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Diet,TMR)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及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放牧绵羊抵御灾害的能力。方法:论文通过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品质及应用效果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以TMR颗粒饲料为对象,研究饲料中不同的精粗饲料比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因子A为饲料精粗比,水平分别为50:50、40:60、30:70,因子B为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水平分别为1:2、1:1、2:1,共9个试验组,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精粗比和粗饲料组成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综合评定TMR颗粒饲料的品质,确定适宜的精粗比。试验筛选出A1B1组TMR颗粒饲料,作为对照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VE(20IU/kg、40 IU/kg、60 IU/kg)、VC(250 mg/kg、500 mg/kg、750 mg/kg)和乙氧喹(100mg/kg、200 mg/kg、300 mg/kg),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测定饲料中·O2-自由基活力、H2O2含量、·OH自由基活力、总抗氧化能力,研究不同时间点,不同种类不同水平抗氧化剂对TMR颗粒饲料的抗氧化能力,确定适宜的抗氧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A1B1组TMR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和延胡索酸,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150 d,测定环境温湿度变化、饲料中水分、感官变化、霉菌总数和霉菌分布情况,确定适宜的防霉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第二部分:用第一部分生产的TMR颗粒饲料进行饲喂试验,观察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和反刍行为、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妊娠母羊血液中生化指标,评定TMR颗粒饲料的使用效果。结果:(1)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着增加(P<0.05)、硬度显着降低(P<0.05)、容重和密度显着降低(P<0.05)、颗粒长度显着增加(P<0.05),对颗粒直径没有显着影响(P>0.05);不同的粗饲料组成比例(因子B)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的精粗比与粗饲料的组成的交互作用对TMR颗粒容重和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2)在贮存期0~120 d内,各氧化剂添加组可以有效清除饲料氧化过程中产生H2O2、·OH、·O2-,提高饲料的总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C、VE和乙氧喹,各组饲料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在贮存期初始阶段15 d,30 d,60 d,各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着(P>0.05);贮存前期和贮存中期不同剂量的抗氧剂的抗氧化效果产生差异,到了后期,又趋于接近,差异不显着(P>0.05)。(3)贮存期间,贮藏室温度变化范围在16.5℃~28℃,室内平均温度为22.02℃,相对湿度在33%~75%,平均相对湿度在46.04%。在贮存期的15 d,饲料中水分出现下降,到30 d开始回升,各组间饲料水分的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在60~150 d之间,对照组饲料中的水分显着高于各试验组,差异显着(P<0.05)。在0~90 d期间,各组饲料外观保持良好颗粒饲料感官性状,无霉变。在贮存期120 d,对照组饲料表现出隐约霉变,其他各组饲料外观情况良好。在贮存期150d时,对照组饲料出现轻度发霉,各试验验组外观良好。15~120 d,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多于各防霉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120~150 d时,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极显着高于各防霉剂组(P<0.01),各防霉剂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经PCR-DGGE分析,发现各饲料中主要存在的与饲料卫生有关的霉菌有:镰刀菌,曲霉菌和青霉菌。(4)不同精粗比影响母羊的采食量,精粗比为50:50时显着高于精粗比40:60组和30:70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4.76%和19.13%(P<0.05);TMR经制粒后可以缩短妊娠母羊采食时间,提供采食速度;高比例的精饲料,可提高妊娠母羊的饮水次数和排便次数;不同处理的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运动和休息时间没有显着影响(P>0.05);饲喂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反刍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中CP和CF的消化率有显着影响(P<0.05),对钙磷消化率影响不显着(P>0.05)。(5)体外发酵2~8 h,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浓度快速上升,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下降,8~12 h变化速度变缓,24 h到达峰值;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提高,瘤胃液中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降低,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随着升高。(6)给妊娠母羊饲喂经颗粒化处理的TMR,饲料中苜蓿干草比例越高,母羊血清中的TP、ALP、BUN、Cre含量越高。不同精粗比和不同的玉米秸秆:苜蓿干草比对妊娠母羊血清中的Blu、TG、Ca、P没有显着影响(P>0.05),保证母羊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可维持血清中的Blu、TG、Ca、P浓度的平衡。结论:当饲料精粗比在50:50~30:70的范围内,精饲料比例越高越有利于TMR颗粒饲料的成型;相同精粗比的条件下,增加玉米秸秆比例降低苜蓿干草比例,颗粒容重和长度随之下降。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VC、VE、乙氧喹,可提高饲料的抗氧化能力。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延胡索酸,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饲料保存期。饲喂TMR颗粒饲料可以保证妊娠母羊健康,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

倪文浩[3](2019)在《新疆地区不同绵羊品种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绵羊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极强接触性传染病,对新疆养羊业发展危害极其严重。本研究针对该病通过血清学调查,可以了解新疆地区规模化羊场不同绵羊品种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of sheep)的感染情况。对候选基因NLRP3 SNP位点筛查,探究该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对新疆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和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的4个绵羊品种共1628只未免疫羊只的血清样本采用绵羊肺炎支原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了绵羊肺炎支原体抗原和抗体血清学检测。在此试验基础上以NLRP3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该基因编码区(CDS)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对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杜泊羊和萨福克羊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鉴定基因型分布规律;对错义突变位点进行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血清学调查后发现,新疆两个地区不同绵羊品种均存在MP感染。伊犁地区绵羊MP-抗原(Ab)阳性率为20.29%、MP-抗体(Ab)阳性率为16.62%,其中哈萨克羊MP-Ag阳性率为20.04%、MP-Ab阳性率为23.22%;萨福克羊MP-Ag阳性率为20.61%、MP-Ab阳性率为8.30%。巴州地区绵羊MP-Ag阳性率为14.42%,MP-Ab阳性率为14.65%,其中巴音布鲁克羊MP-Ag阳性率为17.91%、MP-Ab阳性率为18.65%,杜泊羊MP-Ag阳性率为11.08%、MP-Ab阳性率为11.08%;萨福克羊MP-Ag阳性率为14.70%、MP-Ab阳性率为13.23%。通过对NLRP3基因编码区(CDS)SNP位点分析,筛选出14个编码区SNP位点,其中在第3外显子rs161871942位点发生错义突变,氨基酸由蛋氨酸改变为精氨酸(M645R)。NLRP3基因第3外显子rs161871942(M645R)位点在四个绵羊品种中存在三种基因型:GG、GA和AA,部分绵羊品种在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显着差异(P<0.05)。NLRP3基因第5外显子rs403816614位点在哈萨克羊、萨福克羊和杜泊羊有三种基因型:TT、TG和GG,巴音布鲁克羊存在GG和TG基因型;哈萨克羊和萨福克羊的在该位点基因型分布与杜泊羊基因型分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巴音布鲁克羊在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杜泊羊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着(P<0.01)。NLRP3基因第8外显子rs109222749位点在哈萨克羊和巴音布鲁克羊有三种基因型:CC、CT和TT,在萨福克羊和杜泊羊群体中有CC和CT基因型;四个绵羊品种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显着(P<0.05)。在NLRP3基因第3外显子rs161871942(M645R)位点上哈萨克羊和杜泊羊MP-Ab阳性和MP-Ab阴性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萨福克羊和巴音布鲁克羊MP-Ab阳性与MP-Ab阴性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均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学结果表明,绵羊支原体感染在新疆南疆巴州地区和北疆伊犁地区的规模化羊场的不同绵羊品种中均普遍发生;不同地区不同绵羊品种中绵羊支原体肺炎抗体ELISA检测中,新疆本地绵羊品种绵羊支原体肺炎抗体检出阳性率高于同一地区的外来引进品种;不同年龄阶段的绵羊对绵羊支原体肺炎抗体水平感染率不同。NLRP3基因的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可能与哈萨克羊和杜泊羊MP感染率有相关性;该位点可能与萨福克羊和巴音布鲁克羊MP感染率无相关性。本研究为评估新疆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和绵羊抗病育种提供了参考。

王开胜[4](2017)在《杜泊羊、湖羊MHC-DR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关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新疆外引绵羊育种实践表明,湖羊对绵羊支原体肺炎较为易感,其感染率和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同为引进品种的杜泊羊对该病的抗病力较强,同时杜泊羊与湖羊的杂交一代绵羊也很好地表现出其父本杜泊羊较强抗病力的特性。研究证明,绵羊MHC多态性与多种疾病有一定相关性,其中,OLA-DRB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MHCⅡ类分子的DR亚区则是MHC抗性/易感性研究主要区域之一。绵羊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的基因杂合度较大,从而表现为其遗传变异程度较高。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基因分型研究的基础上,对湖羊、杜泊羊及杜湖F1代绵羊的MHC基因多态性与其对支原体肺炎的抗性/易感性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此研究在遗传学方面对新疆引进绵羊品种的抗病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可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LFP)方法对新疆引进品种杜泊羊、湖羊及杜湖F1代绵羊群体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进行PCR-RFLP多态性分析,以确定其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抗性、易感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型。本研究选择了绵羊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低且兼具父母本遗传特性、遗传背景相对一致的杜湖F1代羊为研究对该病易感与抗性基因的最佳群体,因此,挑选出候选易感、抗性基因型绵羊个体进行分组,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测量实验羊体温,观察其临床症状,进行肺脏组织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评分;采用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感染前后各组绵羊细胞免疫因子(TNF-α、IFN-γ、IL-1β、IL-2)和体液免疫因子(IL-4、IL-6、IL-10)蛋白表达变化;采用qRT-PCR检测ELISA细胞免疫因子和体液免疫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从而验证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和易感性候选基因型与该病的关联性。结果:(1)绵羊支原体肺炎易感群体湖羊、抗病力较强的杜泊羊群体及杜湖F1代绵羊群体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均可被SacⅠ、HaeⅢ、SacⅡ、MvaI和BsaHⅠ五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检测出多态性。三群体绵羊的SacⅠ、SacⅡ、MvaI和Bsa HⅠ酶切位点均由双等位基因控制,分别表现出3种基因型。HaeⅢ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三群体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对绵羊支原体肺炎较易感的湖羊群体有7个等位基因,表现出15种基因型;抗病力较强的杜泊羊群体和杜湖F1代绵羊群体均受到6个等位基因控制,分别表现出14、11种基因型。绵羊支原体肺炎抵抗力较弱的湖羊群体与抵抗力较强的杜泊羊和杜湖F1代绵羊群体MHC-DRB1外显子2在Mva I与HaeIII酶切多态中差异极显着(P<0.01),Mva I bb、HaeIII ee基因型均出现在绵羊支原体肺炎抵抗力较弱的湖羊群体,而抵抗力较强杜泊羊及杜湖F1代绵羊群体则以MvaI cc、Hae III dd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提示Mva I cc、HaeIII dd基因型可能与绵羊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在对杜泊羊、湖羊及杜湖F1代绵羊群体MHC-DRBl多态性及其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易感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分析得出与该病抗性关联的基因单倍型,从杜湖F1代绵羊群体中挑选出可能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相关的HaeIII dd和Mva I cc基因型健康绵羊各5只,分别为A组和B组,易感关联HaeIII ee基因型健康绵羊5只,为C组。人工感染绵羊支原体肺炎前后的结果显示:3组绵羊体温变化显示出起伏的变化,A组(HaeIII dd基因型)和B组(Mva I cc基因型)绵羊的体温变化趋势较为一致,C组(HaeIII ee基因型)在1 d内的体温差极显着高于A组和B组(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C组绵羊的感染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或P<0.01),而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经对3组绵羊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进行分析,A组和B组绵羊对绵羊支原体肺炎的抗性强于C组,即HaeIII dd和Mava I cc基因型绵羊的抗性明显强于Hae III ee基因型绵羊。(3)为了探明在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3个基因型组杜湖F1代绵羊体内免疫因子的应答情况,对其血清中的免疫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在感染后,TNF-α、IFN-γ、IL-1β、IL-2四个免疫因子的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A组和B组绵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出现峰值时间早于C组,且持续时间较长。(2)体液免疫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IL-4、IL-6、IL-10三个免疫因子的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A组和B组的三个免疫因子的出现峰值时间早于C组,且持续时间较长。在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C组绵羊体内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2)的表达量较A组和B组显着降低(P<0.05),但其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量较A组和B组显着升高(P<0.05)。这与C组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病情加重、病变显着的结果一致。表明A组(HaeIII dd基因型)与B组(Mva I cc基因型)表现为抗性,可以激活细胞免疫应答反应,降低炎症反应,从而保护羊抵抗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感染。(4)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3组绵羊的免疫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NFα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7天均达到峰值;IL-2 mRNA表达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感染后第14天水平最高;IFN-γmRNA表达水平呈现为先下降后升高,但低于感染前的水平;IL-4 mRNA表达显着升高,而IFN-γmRNA表达显着下降,IL-4/IFN-γ比值增高。C组的IL-4/IFN-γ比值的增高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说明C组的病情较A组和B组更加严重;感染后第7天开始,C组IL-6水平始呈上升趋势,且显着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IL-10 mRNA表达水平一直低于A组和B组。各免疫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说明了A组和B组表现出的抗性强于C组,说明A组(Hae III dd基因型)与B组(Mva I cc基因型)绵羊机体的免疫力及抗病力强于C组(Hae III ee基因型)。结论:(1)本研究分析了3个群体绵羊MHC-DBR1基因第二外显子5个核酸内切的PCR-RLFP分析数据,发现绵羊支原体肺炎高发的湖羊群体与低发杜泊羊群体在HaeIII与Mva I内切酶酶切多态上存在较大差异,提示HaeIII ee、MvaI bb基因型绵羊可能易感肺炎支原体肺炎,而Hae III dd、Mva I cc基因型绵羊可能对该病具有抗性。(2)对A组(Hae III dd基因型)、B组(Mva I cc基因型)和C组(HaeIII ee基因型)绵羊进行绵羊肺炎支原体人工感染,结果表明,A组和B组绵羊在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中均优于C组,提示A组和B组绵羊对新疆本地气候的适应性和抗病力强于C组。(3)绵羊肺炎支原体攻毒后,A组和B组绵羊的各免疫因子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与C组存在差异,C组绵羊体内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2)的表达量较A组和B组显着降低(P<0.05),但其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量较A组和B组显着升高(P<0.05)。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试验验证了抗性基因型(HaeIII dd、Mava I cc)组绵羊对绵羊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力及抗病力强于易感基因型(HaeIII ee)组绵羊。

刘东晓[5](2017)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蜱传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基因组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蜱虫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生物,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目前已发现了 83种蜱传病毒,其中不乏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的蜱传脑炎病毒、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等。尤其是2007年蜱媒非洲猪瘟暴发和国内2009年发现蜱媒“新型布尼亚病毒”致人死亡事件发生以来,蜱传病毒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国家疾病防控部门的高度重视。内蒙古是畜牧业集中地带,伴随而来该地区有大量的蜱虫寄生,以动物为中介,蜱很容易将病毒传播给人类和其它动物,使得该地区是蜱传病毒病的潜在高危地区。因此,为了充分保障该地区牧民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填补我国内蒙地区蜱虫携带病毒的本底数据的空白,调查是否具有重要人兽共患病相关的病毒并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采集内蒙古左旗和右旗地区的动物寄生蜱虫,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相关技术对蜱传病毒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以下结果:(1)样品采集:本实验样品采集工作于2015-2016年间完成。2015年5月,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左旗和阿拉善盟左旗与右旗交界2个采样点采集骆驼、绵羊体表寄生的亚洲璃眼蜱共计643只;2016年4月,从内蒙左右旗交界的骆驼,嘉镇乌兰呼都格嘎查采集的绵羊及骆驼血清,共计112份。(2)样品核酸检测: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从所采集的样品进行病毒组学研究,共获得了644692条Reads,拼接出2484条Contig。通过核酸序列注释发现,其8.2%(203/2484)的contig为病毒序列,并注释到4个病毒科和4个病毒属;其中一条720bp的contig注释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根据这条contig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对样品进行检测,共计从60个蜱虫样本中检测到有4个样本携带有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基因,四株病毒分别命名为N5株,H1株,NM-18株和NM-24株,其中H1株的宿主为绵羊,其余三株的宿主为骆驼,阳性率为6.7% (4/60)。(3)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全基因组研究:本研究通过NCBI Blast比对选择参考株对其中一株病毒(NM-18株)的全序列进行了分段扩增,共设计了 18对简并引物,并扩增出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其中包括S片段1672bp, ORF为1449bp,编码482个氨基酸,Gc含量为45.25%;M片段5368bp,ORF为5070bp,编码1689个氨基酸,Gc含量为43.60%; L片段12155bp,ORF为11838bp,编码3945个氨基酸,Gc含量为41.37%。与已知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NM-18株与其他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相比,S片段的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与同样分离自我国蜱虫的HY-13株最高,可以达到95.2%; M片段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则与分离自南非的SPU415/85株最高,可以达到91.2%; L片段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与同样分离自我国蜱虫的YL04057株同源性最高,可以达到93.7%。(4)样品血清学检测:本实验利用本实验扩增出的NM-18株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S片段,使用原核表达将病毒的N蛋白成功表达,大小为54kD,并成功纯化,又利用纯化成功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N蛋白对来自内蒙地区共计2个采样点,2种蜱虫宿主共112份血清进行了Western blot检测,在采集的全部112份血清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阳性血清共有49份,阳性率可以达到43.75%。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病毒宏基因学技术次对内蒙古地区的蜱虫病毒组的研究,发现了蜱传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存在,成功的扩增出一株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宿主动物对该病毒的感染阳性率。为进一步建立西北地区蜱虫携带病毒的本底数据信息库奠定了基础,也为蜱媒人兽共患病毒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陈冬梅[6](2015)在《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重组BPI蛋白的部分功能研究》文中认为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是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多形核粒细胞内的一种阳离子抗菌蛋白,BPI蛋白能够特异性杀伤革兰氏阴性菌并中和内毒素,同时,具有免疫调节、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抗真菌、抗弓形虫感染等生物学功能。目的:本研究以新疆巴什拜羊及杂交羊(盘羊♂×巴什拜羊♀)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BPI N-端序列,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出43KD的含有199个氨基酸的重组BPI蛋白(recombinant be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r BPI),利用Ni2+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后通过抑菌试验、凋亡诱导试验、抑制支原体试验、比较巴什拜羊及杂交羊之间BPIm 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揭示BPI蛋白的体外生物学功能。方法:(1)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BPI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从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Peripheral blood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BPI N端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 PIC9K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 PIC9K-BPI,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中,并用0.5%甲醇对重组菌株GS115/p PIC9K-BPI进行诱导表达,最后用SDS-PAGE鉴定r BPI的表达。(2)巴什拜羊及杂交羊BPI基因表达产物的纯化:为了获得纯度较高的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的r BPI,对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r BPI采用Ni2+螯合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再用SDS-PAGE对纯化产物进行检测。(3)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 BPI的抑菌作用:将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 BPI分别加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 BPI对三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4)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 BPI对小鼠脑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内皮细胞(mouse brain endothelial cells,MBECs)中加入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 BPI,利用Annexin V FITC/PI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鉴定凋亡细胞,并通过细胞计数法检测凋亡率;再用凋亡试剂盒提取凋亡细胞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 ladder。(5)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 BPI对体外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向体外培养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中加入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 BPI,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O 16S r RNA的表达水平。(6)巴什拜羊及杂交羊中性粒细胞体外表达BPI m RNA水平的检测:分别在体外分离培养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的中性粒细胞,加入MO进行感染,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中性粒细胞表达BPI m RNA水平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成功构建了巴什拜羊及杂交羊BPI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分子量为43KD的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 BPI。(2)巴什拜羊及杂交羊BPI表达纯化产物经SDS-PAGE电泳后,观察到较为单一的目的条带,成功纯化了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的r BPI。(3)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巴什拜羊r BPI的浓度在20μg/ml以上即可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杂交羊r BPI的浓度在40μg/ml以上时能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表明巴什拜羊r BPI的抑菌效果较杂交羊r BPI的抑菌效果强,但均对G+无明显效果。(4)Annexin V FITC/PI染色法可检测到巴什拜羊r BPI浓度为540nmol/L(凋亡率为30.42%)、250nmol/L(凋亡率为20.46%)和180nmol/L(凋亡率为14.68%)与对照组(凋亡率3.19%)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P<0.01,P<0.01),在540nmol/L的巴什拜羊r BPI诱导作用下可见清晰的DNA ladder条带;杂交羊r BPI浓度为540nmol/L(凋亡率为14.76%)、250nmol/L(凋亡率为11.03%)与对照组(凋亡率3.06%)相比差异显着(P<0.05,P<0.05)。(5)巴什拜羊r BPI(0.46和0.23mg/ml)在作用4h时MO 16S r 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杂交羊组的肺炎支原体的16S r 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说明巴什拜羊的r BPI对绵羊肺炎支原体可起到抑制作用,而杂交羊的r BPI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无明显抑制作用。(6)在MO感染后4h至8h,巴什拜羊试验组的中性粒细胞BPI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巴什拜羊对照组和杂交羊试验组(P<0.05,P<0.05),说明MO的感染能够显着提高巴什拜羊中性粒细胞表达BPI m RNA的水平,而杂交羊中性粒表达BPI m RNA水平上升不明显。

决肯·阿尼瓦什[7](2010)在《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养羊大国,新疆是我国主要绵羊生产基地,巴什拜羊是新疆乃至国内外不可多见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特殊生物学特征和特性。近年来,虽然对巴什拜羊进行了本品种选育为主的多方面常规育种工作,但对巴什拜羊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分子水平的研究很少,未见从形态特征到分子遗传标记的系统研究报告。本文采用从形态标记、细胞遗传标记、生化标记到分子遗传标记的各项研究方法,比较系统的研究了巴什拜羊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为今后肉羊生产中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研究、传统畜牧业的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实践和理论依据。1.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1)巴什拜羊种质特性研究显示:巴什拜羊的外形呈方圆形,躯体各部位结构匀称,肉用型明显,遗传性稳定、属于结实性体质。毛属粗毛,毛色以宗红色毛为主,有黑色和白色毛。角形以公母羊都无角为主,有两角和多角形。巴什拜断奶公、母羔羊生长指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生长指标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大,到成年差异最显着(P<0.01)。巴什拜羊从断奶到成年一直保持屠宰率、净肉率和骨肉比等主要产肉指标平均56%、45%和1:4kg以上的水平,放牧条件下春季到秋季抓膘性能达20—25%1巴什拜羊受胎率97%,繁殖力110%、羔羊成活率98%以上。巴什拜羊的基础生理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血清胆固醇含量低其它地方绵羊品种,其它成分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巴什拜公、母羊胆小,容易受惊,野性大,但合群性好,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将牧群分开,具有良好的放牧特性,表现为采食快、爬山能力强,采食过程中的选择性不强,采食前进速度和采食速度较快。(2)巴什拜羊产肉性能研究显示:巴什拜羊在没有任何补给草料的自然放牧条件下,4.5月龄断奶羔羊平均屠宰率为56.00%、胴体重为19.0kg、净肉率为45.7%、骨肉比为1:4.00kg,周岁公、母羊和成年公、母羊同样的保持这个水平。以上四个主要产肉指标居全国首位,基本接近欧洲6月龄育肥羔羊的中等水平巴什拜羔羊眼肌面积15.60cm2,腰部肌厚和大腿肌厚各4 cm2,臀脂占活重的5%,总脂肪占活重的19.39%。肉色鲜红、肉嫩多汁,营养成分全面,蛋白质含量19.38%、脂肪含量10.1%,胆固醇含量42mg/100g,脂肪酸种类齐全,必需脂肪酸含量44.2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88.27%,微量元素含量丰富。(3)生长规律研究显示:巴什拜羊一出生就进入最高体重增长速度和强度,也是从初生到0-60日龄绝对增长速度最高,公羔393g-295g/d,母羔372g-275g/d,相对增长强度强,公羔80.38%-19.22%、母羔78.37%一18.92%,4月龄羔羊体重35.5kg,达到成年羊体重的一半以上,典型的早熟绵羊品种。(4)巴什拜羊与野生盘羊杂交结果分析显示:野生盘羊杂交三代(回交二代)羔羊的瘦肉重显着的高于纯巴什拜羊(P<0.05),而肌内脂肪和背部脂肪层厚度显着的低于纯巴什拜羔羊(P<0.05),脂臀重、总脂肪重、脂臀占活重率、总脂肪占活重率、腰部脂肪厚度等指标及显着的低于纯巴什拜羊(P<0.01)。回交二代羊其屠宰率、胴体重、净肉率和骨肉比与纯巴什拜羊的成绩相似,但总脂肪比纯巴什拜羊减少3910g,净肉重增多了15.0%,脂臀重减少了85.3%,腰部及大腿肌层各增厚0.5cm,腰部和背部脂肪层各减薄1.5cm和1.Ocm,总脂肪含量减少53.36%,尾脂肪、肌内脂肪、肾脂肪和大网膜(脂肪)都有减少的趋势。纯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后代羊肉的常规营养成分中,水分、蛋白质含量、钙、磷和胆固醇之间有一定的数值差异,但差异不显着(P>0.05),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所有脂肪酸含量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纯巴什拜羊肉成分中钾的含量显着(P<0.05)的高于杂交后代羊,杂交后代羊肉中锌的含量级显着(P<0.01)的高于纯巴什拜羊,其它成分差异不显着(P>0.05)。纯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后代羊肉的每个氨基酸含量之间差异不显着,但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合值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巴什拜羊改良效果明显,有保留本身的优点,也吸收野生盘羊的优点,杂交后代出现双重效益的杂种优势。2.巴什拜羊多态性研究发现(1)形态标记研究证实:巴什拜羊的毛色有红、黑、白三种颜色,受三对有显性等级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显性等级为红>黑>白,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红毛基因的基因、基因型频率和产肉性能比其它毛色羊占优势,巴什拜羊的不同毛色可以作产肉性能的形态遗传标记参考。巴什拜羊角与其它的绵羊一样受三对复等位基因的控制和从性遗传的支配。但角形遗传比较特殊,有多角型,多角羊在公、母羊中都有,是特有的品种标志,有角巴什拜羊的屠宰率低于无角羊。巴什拜羊群体中角形基因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这与实际育种工作方向相符。巴什拜羊的白脸性状受一对基因的控制,而且绝对显性的常染色体遗传。(2)细胞遗传标记研究显示:巴什拜羊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54,性染色体构成为,雄性XY;雌性XX。正常体细胞(2n=54)占总观察细胞数的比率为90.42%,而2n≠54的细胞频率为9.58%。发现部分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变异,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内,也可能是试验失误。(3)生化遗传标记证实:巴什拜羊LDH同工酶含量顺序为LDH1> LDH3> LDH2 > LDH5> LDH4;与其它品种之间存在多态性。LDH同工酶中LDH1和LDH3与巴什拜羊的体重有着级显着(P<0.001)的正相关,LDH2、LDH4和LDH5与巴什拜羊的体重呈负相关,而且LDH2和LDH4呈级显着(P<0.001)的负相关。LDH1和LDH3可以作巴什拜羊产肉性状早期选种的辅助遗传标记参考。Es同工酶中除了Es5与巴什拜羊的体重呈极显着(P<0.001)的正相关外,其余的全部呈负相关,而且Es1、Es3、Es4呈级显着(P<0.01)的负相关,表明,Es同工酶中只有Es5可以作巴什拜羊产肉性状的早期选中辅助遗传标记参考。Tf基因座的七个等位基因中Tfa和Tfp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3750和0.2292。Hb基因座具有A、B两个等位基因,各基因频率为0.5208和0.4792。发现巴什拜羊的HbAB介于高原型与平原型之间,海拔适应范围比较广,可作为早期选择的遗传标记参考。HbAB基因型各类群的各座位均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比较适合于公羊的早期种选择。(4)微卫星遗传标记研究证实:①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11个。②巴什拜羊红毛品系、黑毛品系、白毛品系和瘦肉型新品系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926、0.7690、0.7721和0.8320,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8174、0.7985、0.7921和0.8468,遗传多样性丰富。③巴什拜羊群体的总近交系数为-0.1782,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211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237,巴什拜羊2.3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97.63%的遗传变异是由个体间的差异引起的;基因流Nm平均值为8.9167,没有遗传分化现象。聚类分析发现,红毛品系与黑毛品系亲缘关系较近,之后与白毛品系相聚,最后与瘦肉型新品系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品系育成史基本一致。④微卫星座位BM143、OARJMP8、BL1038、OARHH35、ILSTS018、BMS648 BM143、BM4311八个标记对巴什拜羊红毛、黑毛、白毛三个品系的体重体尺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相关,但与野生盘羊杂交的瘦肉型品系没有任何显着性相关。其中BMS648对红毛品系的所有生长指标都呈级显着的相关(P<0.01),BL1038对体长、胸围、管围有极显着相关(P<0.01),体高和体重有显着相关(P<0.05),BM143对胸围、管围体重有极显着相关(P<0.01),对体长有显着相关(P<0.05), ILSTS018对体长、管围、体重有极显着相关(P<0.01),对胸围有显着相关(P<0.05),其他座位没有相关或相关性不大。OARHH35对黑毛品系的体重有极显着相关(P<0.01),对体长和胸围有极显着相关(P<0.05),其他座位没有相关或相关性不大。BMS648座位对白毛品系的体高和体长有极显着相关(P<0.01),对胸围和体重有显着相关(P<0.05),其他座位没有相关或相关性不大。对差异显着的座位不同基因型进行多重比较显示:同一座位不同基因型对不同品系生长指标产生正、负效应。(5)巴什拜羊Callipyge基因和Leptin检测发现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巴什拜羊双肌臀(CLPG)基因和瘦素(LEPTIN)基因SNPs,发现CLPG基因和LEPTIN基因的SNPs在巴什拜羊群体中存在多态性,在CLPGD和CLPGE引物扩增区域四个群体都发现了AA、AB和BB三种基因型,但没有发现A→G碱基突变。LA、LB引物扩增区域发现AA、AB基因型,LC引物扩增区域发现、BB两个纯合基因型。

韩大勇[8](2006)在《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理想型羊只标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是用永昌肉用种羊场引进的肉羊品种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与当地绵羊(主要是蒙古羊)经过复杂杂交形成的。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十二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血液生化遗传学研究以及体重体尺测定,根据适应性,遗传结构及遗传变异,生长发育三方面综合表现,制定了甘肃肉羊新品种群理想羊只的选择标准,并指出:从F2、F3群中选择理想个体作为培育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的育种素材,进行横交固定,进而培育出肉羊新品种。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在永昌县十个乡镇随机选择不同年龄阶段新品种群个体,测定体重体尺指标,与当地蒙古羊比较,分析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生长性能,结果表明:3月龄体重BMF1、BMF2、BMF3比当地M体重羊分别提高17.98%、36.67%和42.42%,BMF2、BMF3体重极显着(P<0.01)高于M和BMF1;3月龄体重DMF1、DMF2、DMF3比当地M体重分别提高21.11%、22.50%和33.38%, DMF3体重极显着(P<0.01)高于DMF1和M, DMF2与DMF1差异不显着(P>0.05)。6月龄体重BMF1、BMF2、BMF3比当地M羊相对分别提高13.17%、21.32%和25.64%,BMF3体重极显着(P<0.01)高于BMF1、M,BMF2显着(0.01<P<0.05)高于BMF1、M。6月龄体重DMF1、DMF2、DMF3比当地M体重分别提高10.00%、16.65%和21.14%;DMF3体重极显着(P<0.01)高于DMF1、M,DMF2显着(0.01<P<0.05)高于DMF1、M。周岁羊体重BMF1、DMF1、BMF2、DMF2极显着(P<0.01)的高于M, BMF1、BMF2体重比当地M体重分别提高27.14%、30.51%, DMF1、DMF2比当地M体重分别提高22.01%、25.25%。成年体重杂种一代、二代羊极显着(P<0.01)高于M,BMF1、BMF2体重比当地M成年体重分别提高31.40%、37.67%, DMF1、DMF2比当地成年M体重分别提高26.04%、33.36%。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中各个群体的各种体尺指标优于同龄母本,F2、F3群体型外貌更具有明显的父本特征,不择食,抗逆性强,建议在F2、F3群中选择理想个体,作为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的育种素材,进而培育出新品种。2、在永昌县各乡镇农户家随机选择相同年龄段的陶赛特×蒙古羊杂交后代F2、F3,波德代×蒙古羊杂交后代F2、F3及当地的蒙古羊,测定5个群体的十二项血液生化指标,根据其生化指标的差异评价了引入的两个肉羊品种杂交改良当地绵羊产生的F2代和F3代羊对当地环境的适应状况,结果表明:高代杂种后代血液生化指标与蒙古羊有一定的差异,5个群体除血清钙浓度低于绵羊正常值,血清磷浓度高于绵羊正常值外,其余十项生化指标都在绵羊正常生化值的范围内。与生产性能直接相关的血清总蛋白高代杂种极显着(P<0.01)高于蒙古羊。说明F2、F3对当地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模式适应,羊只处于健康状态,能发挥其优良基因的优势。3、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及其父母本生化遗传学研究表明,在五个被检测蛋白位点(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

杨永新[9](2004)在《部分绵羊品种血液酶活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青藏高原区民和县园艺场小尾寒羊和藏羊;荒漠生态环境区酒泉双塔农场蒙古羊、甘肃高山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检测了不同绵羊品种(群体)血清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血清酯酶(Es)、Amy、LDH、POD和铜蓝蛋白(Cp)五个同工酶位点的多态性。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Amy和POD活性既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又受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水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LDH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对外界环境因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同工酶位点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绵羊品种(群体)中,Es和Amy2两个基因座存在多态性,均有两种表型,藏羊中Es(+)的表型分布比率最高(0.9333),甘肃高山细毛羊最低(0.5666);酒泉小尾寒羊Amy 2A的表型分布百分数高达0.5333,藏羊最低,仅为0.2143;Amy 1、Amy 3和Cp基因座呈现出单态。藏羊和小尾寒羊中均检测出五种LDH同工酶,甘肃高山细毛羊和蒙古羊中分离出四种;藏羊和蒙古羊中存在五种POD同工酶,小尾寒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具有四种POD同工酶。根据同工酶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基因座百分数可知:两小尾寒羊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最高,蒙古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次之,藏羊最低;各绵羊品种(群体)的多态基因座百分数相同,均为40.00%。Nei氏平均基因杂合度和相对Shannon信息量对各绵羊品种(群体)的群体内遗传变异估测结果一致:两小尾寒羊群体均有较高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和相对信息量,藏羊则最低,蒙古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居中。通过相对Shannon信息量的分析还可表明,各绵羊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主要由杂合体的连续存在所致,杂合体遗传变异在总遗传变异中占有主要地位。

陈晓军,钟发刚,罗淑萍,王新华[10](2004)在《多浪羊BMPR-IB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多浪羊为实验材料,BMPR-IB为候选基因,通过PCR-RELP检测该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研究发现在该品种上,BMPR-IB基因存在多态性++(94 12%)、B+(5 08%),推断存在BB纯合子。说明多浪羊的多胎性能与BMPR-IB基因存在极为密切的遗传连锁关系,很可能与Brooroola羊遗传机制相同。

二、新疆南部三种绵羊血清蛋白电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南部三种绵羊血清蛋白电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绵羊BMPR1B基因SNP和血液BMPR1B蛋白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家畜繁殖力及其影响因素
        1.1 遗传因素
        1.2 环境因素
        1.2.1 光照
        1.2.2 温度
        1.3 营养因素
        1.4 生理及管理因素
    2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及调控
        2.1 卵泡发育
        2.2 卵泡发育的调控
        2.2.1 卵泡发育的激素调控
        2.2.2 卵泡发育的相关因子调控
    3 绵羊BMPR1B基因研究进展
        3.1 BMPR1B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
        3.2 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4 调控绵羊繁殖性能相关激素的研究进展
        4.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 RH)
        4.2 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4.3 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
        4.4 孕激素(progesterone,PROG)
        4.5 雌激素(estrogen,E)
    5 本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简介
        5.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及方法
        5.1.2 ELISA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5.2 免疫印迹技术
        5.2.1 免疫印迹的原理及方法
    6 本研究绵羊品种简介
        6.1 蒙古羊(Mongolian sheep)
        6.2 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
        6.3 湖羊(Hu sheep)
    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绵羊BMPR1B基因SNP与产羔性状的相关性及该基因在血液中的表达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BMPR1B基因多态位点检测
        1.3.1 血液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1.3.2 引物合成
        1.3.3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条件
        1.3.4 PCR产物检测及测序
        1.4 BMPR1B基因m RNA在绵羊血液的表达
        1.4.1 血液RNA提取及c DNA合成
        1.4.2 引物设计
        1.4.3 反转录-PCR(RT-PCR)
        1.5 BMPR1B蛋白在绵羊血清中的表达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绵羊BMPR1B基因FecB位点的多态性与产羔性状相关性分析
        2.1.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2.1.2 BMPR1B基因FecB位点扩增结果
        2.1.3 PCR产物测序结果
        2.1.4 BMPR1B基因FecB位点遗传多态性
        2.1.5 BMPR1B基因FecB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
        2.1.6 BMPR1B基因FecB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的关系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 BMPR1B基因FecB位点多态性对m RNA二级结构的影响
        2.2.2 BMPR1B基因FecB位点多态性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2.2.3 BMPR1B基因FecB位点多态性对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影响
        2.3 绵羊血液BMPR1B基因m RNA的表达
        2.3.1 总RNA提取结果
        2.3.2 目的产物RT-PCR扩增的结果
        2.3.3 RT-PCR产物测序结果
        2.4 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的表达
    3 讨论
        3.1 BMPR1B基因多态性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3.2 绵羊BMPR1B基因的表达
    4 小结
第三章 繁殖周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年龄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变化规律及其与繁殖性能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血液BMPR1B蛋白含量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
        2.2 不同产羔类型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
        2.3 发情季节和乏情季节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
        2.4 不同年龄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
    3 讨论
        3.1 绵羊不同繁殖力对血液BMPR1B蛋白影响
        3.2 绵羊季节性发情对BMPR1B蛋白的影响
        3.3 绵羊不同年龄BMPR1B蛋白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BMPR1B蛋白与生殖激素互作模式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血液BMPR1B蛋白和生殖激素含量的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单羔蒙古羊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天数比较
        2.2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变化规律
        2.3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PROG含量变化规律
        2.4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LH含量变化规律
        2.5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FSH含量变化规律
        2.6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PROG、LH和FSH的互作模式
    3 讨论
        3.1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BMPR1B蛋白变化规律
        3.2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PROG变化规律
        3.3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FSH和LH变化规律
        3.4 BMPR1B蛋白和生殖激素的互作对卵泡发育的调控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试验仪器及设备
    附录2 绵羊血液RNA提取方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我国及新疆养羊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2 我国羊饲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3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研究进展
        2.4 羊用TMR颗粒饲料加工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2.5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使用
        2.6 TMR颗粒饲料在极端气候情况下的应用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第一部分 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工艺影响的研究
        试验一 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TMR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项目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物理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的影响
        3.3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3.4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容重和密度的影响
        3.5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长度和直径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不同水平VE、VC和乙氧喹抗氧化效果对比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设计
        1.4 样品的采集
        1.5 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2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3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3.1 氧化与抗氧化剂
        3.2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不同水平防霉剂对TMR颗粒饲料贮存效果的影响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1.4 试验设计
        1.5 样品的保存与采集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室温湿度变化
        2.2 贮存期间水分的变化
        2.3 贮存期间饲料霉变情况
        2.4 贮存期间饲料中霉菌数量的变化
        2.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环境对饲料防霉效果的影响
        3.2 贮存期内饲料水分的变化
        3.3 贮存期内饲料感官的变化
        3.4 贮存期内霉菌的变化
        3.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4 小结
    第二部分 TMR颗粒饲料饲养效果研究
        试验四 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反刍行为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设计
        1.4 饲养管理
        1.5 测定的指标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影响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五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供体动物与瘤胃液的采集
        1.3 人工瘤胃培养系统
        1.4 试验设计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值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六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饲养管理
        1.5 血样的采集
        1.6 测定指标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总蛋白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的血磷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血磷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新疆地区不同绵羊品种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绵羊肺炎支原体研究进展
        2.1.1 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类地位及形态学
        2.1.2 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性
        2.1.3 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
        2.1.4 绵羊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
        2.1.5 绵羊肺炎支原体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6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诊断及检测技术
        2.1.7 绵羊支原体肺炎的防治途径
        2.1.7.1 抗生素药物治疗
        2.1.7.2 疫苗免疫接种
        2.1.7.3 环境卫生控制
        2.1.7.4 培育抗病品系
        2.2 抗病的机理及遗传学
        2.2.1 抗病的概念
        2.2.2 抗病的机理
        2.2.3 抗病的遗传基础
        2.2.4 抗病育种的途径
        2.2.5 与绵羊支原体肺炎相关的基因
        2.2.5.1 MBL基因
        2.2.5.2 MHC基因
        2.2.5.3 NLRP3 基因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3.1 主要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新疆地区不同绵羊品种支原体肺炎血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2 血样收集与处理
        1.3 Sheep MP抗原抗体ELISA检测
        1.3.1 Sheep MP抗体检测
        1.3.2 Sheep MP抗原检测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伊犁丶巴州地区不同品种绵羊血清中MP-Ab ELISA检测结果
        2.2 伊犁丶巴州地区不同品种绵羊血清中MP-Ag ELISA检测结果
        2.3 伊犁地区哈萨克羊(成年羊与羔羊)血清中MP-Ab和 MP-Ag ELISA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年龄阶段的绵羊对MP抗体水平阳性率比较
        3.2 不同绵羊品种对MP抗体水平阳性率比较
        3.3 不同绵羊品种对MP抗原水平阳性率比较
        4 小结
    试验二 NLRP3 基因与绵羊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1 试验材料采集
        1.2 主要生物试剂
        1.3 试验设备
        1.4 试验方法
        1.4.1 血液DNA提取
        1.4.2 引物设计
        1.4.3 PCR扩增
        1.4.4 PCR产物的凝胶电泳检测
        1.4.5 数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NLRP3 基因外显子SNP位点的筛选
        2.2 NLPR3基因遗传学分析
        2.2.1 不同绵羊品种NLRP3 基因第3 外显子rs161871942位点(M645R)分析
        2.2.2 不同绵羊品种NLRP3 基因第5 外显子rs403816614 位点分析
        2.2.3 不同绵羊品种NLRP3 基因第8 外显子rs109222749 位点分析
        2.3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MP感染率的相关性分析
        2.3.1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哈萨克羊的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2.3.2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萨福克羊的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2.3.3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巴音布鲁克羊的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2.3.4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与杜泊羊的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绵羊NLRP3 基因SNP位点多态性筛查
        3.2 NLRP3 基因rs161871942(M645R)位点、rs403816614 位点和rs109222749 位点的遗传变异分析
        3.3 NLRP3 基因第三外显子rs161871942位点(M645R)与MP感染率相关性分析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4)杜泊羊、湖羊MHC-DR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专业名词缩略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绵羊品种的地域分布
    2 新疆绵羊品种及其培育
        2.1 新疆绵羊品种
        2.2 新疆绵羊引进品种的繁育
        2.3 杜泊羊、湖羊及其杂交后代的繁育
    3 新疆引进品种的绵羊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
        3.1 绵羊支原体肺炎及其发病机制
        3.2 治疗手段
        3.3 遗传学方面的探索
    4 MHC在畜禽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4.1 MHC的特性
        4.2 MHC与畜禽抗病性的相关性
    5 展望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绵羊MHC-DRB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 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2.2 PCR-RFLP酶切分型
        2.3 DNA PCR产物回收及测序结果
        2.4 MHC-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频率统计
        2.5 群体遗传结构稳定性检验
        2.6 群体遗传参数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杜湖F_1代绵羊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病症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工感染后支原体的分离鉴定
        2.2 羊临床症状观察及其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2.3 羊体温变化及环境温度的关系
        2.4 肺脏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基因型杜湖F_1代绵羊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免疫因子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清中绵羊肺炎支原体抗体的ELISA检测结果
        2.2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TNF-α 浓度水平变化
        2.3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FN-γ 浓度水平变化
        2.4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1β 浓度水平变化
        2.5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2 浓度水平变化
        2.6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4 浓度水平变化
        2.7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6 浓度水平变化
        2.8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IL-10 浓度水平变化
    3 讨论
        3.1 支原体感染与TNFα 的关系
        3.2 支原体感染与INFγ 的关系
        3.3 支原体感染与IL-1β 的关系
        3.4 支原体感染与IL-2 的关系
        3.5 支原体感染与IL-4 的关系
        3.6 支原体感染与IL-6 的关系
    4 结论
第五章 不同基因型杜湖F_1代绵羊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前后血清中免疫因子mRNA表达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7种免疫因子的PCR电泳结果
        2.2 标准品的溶解曲线
        2.3 攻毒前后血清中7种免疫因子mRNA表达变化
    3 讨论
        3.1 ALI/ARDS的适用性
        3.2 TNF-α、L-1β mRNA水平
        3.3 IL-2、IFNγ、IL-4、IL-4/IFNγ mRNA水平
        3.4 IL-6、IL-10 mRNA水平
        3.5 7种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其蛋白水平表达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获成果及发表的文章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内蒙古西部地区蜱传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基因组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1.1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简介
    1.2 流行病学和生态学
    1.3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4 病毒的传播媒介
    1.5 病毒的理化性质
    1.6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
    1.7 诊断、治疗和疫苗
    1.8 国内的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内蒙古西部地区蜱虫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全基因组研究
    3.1 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血清学研究
    4.1 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6)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重组BPI蛋白的部分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
        1.1.1 BPI蛋白的命名和结构
        1.1.2 BPI蛋白的功能
    1.2 真核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真核表达系统的优势
        1.2.2 酵母真核表达系统
        1.2.3 甲醇营养型表达系统
        1.2.4 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1.3 巴什拜羊和杂交羊的生物学特性
        1.3.1 巴什拜羊的生物学特性
        1.3.2 杂交羊的生物学特性
        1.3.3 巴什拜羊与杂交羊BPI基因编码序列的差异
    1.4 展望
第二章 巴什拜羊及杂交羊BPI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菌株、试剂及主要仪器
        2.1.3 巴什拜羊及杂交羊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1.4 测序鉴定
        2.1.5 重组表达载体的转化与鉴定
        2.1.6 诱导表达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巴什拜羊及杂交羊BPI基因N-端序列的克隆
        2.2.2 重组表达载体pPIC9K-BPI的双酶切与PCR鉴定
        2.2.3 巴什拜羊及杂交羊重组菌株GS115/pPIC9K-BPI的鉴定
        2.2.4 巴什拜羊和杂交羊重组菌株GS115/pPIC9K-BPI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巴什拜羊及杂交羊重组BPI基因表达产物的纯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3.1.2 试验主要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BPI的抑菌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菌株及主要试验材料
        4.1.2 试验主要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巴什拜羊rBPI的抑菌活性
        4.2.2 杂交羊rBPI的抑菌活性
    4.3 讨论
第五章 巴什拜羊和杂交羊rBPI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5.1.2 试验主要仪器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Annexin V FITC/PI染色法检测MBECs凋亡
        5.2.2 rBPI诱导MBECs凋亡的生化鉴定
    5.3 讨论
第六章 巴什拜羊及杂交羊rBPI对绵羊肺炎支原体的作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主要仪器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样品总RNA的提取结果
        6.2.2 目的基因PCR扩增结果
        6.2.3 溶解曲线结果
        6.2.4 扩增曲线结果分析
        6.2.5 MO 16S rRNA水平的检测结果
    6.3 讨论
第七章 巴什拜羊及杂交羊表达BPImRNA水平的检测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动物
        7.1.2 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7.1.3 试验主要仪器
        7.1.4 试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样品总RNA的提取结果
        7.2.2 目的基因PCR扩增结果
        7.2.3 BPI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
    7.3 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实验试剂配制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7)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国内外家畜遗传资源及遗传多样性
        1 国内外家畜遗传资源及保护现状
        2 国内外家畜遗传资源
        2.1 国外家畜遗传资源
        2.2 我国家畜遗传资源
        3 遗传多样性
        3.1 遗传多样性概述
        3.2 遗传多样性的内涵及其研究层次
        3.3 家畜遗传多样性
        4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4.1 形态学多样性
        4.2 细胞水平的多样性
        4.3 生化多态性
        4.4 DNA分子标记
    第二章 绵羊遗传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
        1 绵羊在系统分类学中的地位
        2 绵羊的起源
        3 我国绵羊品种资源概况
        4 绵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5 巴什拜羊
        5.1 巴什拜羊的育成历史
        5.2 巴什拜羊的研究进展
        5.3 巴什拜羊原产地自然环境
        5.3.1 地理位置
        5.3.2 地形地貌
        5.3.3 气候特征
        5.4 巴什拜羊的生物学特性
        5.4.1 巴什拜羊的品种特征
        5.4.2 生产性能
    第三章 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1 遗传标记的种类
        1.1 遗传标记概念
        1.2 分子标记分类
        1.2.1 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
        1.2.2 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
        1.2.3 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
    第四章 微卫星遗传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1 微卫星标记的原理
        2 微卫星标记分析
        3 微卫星标记的特点
        3.1 丰富的多态性
        3.2 微卫星标记的保守性
        3.3 易检测、重复性好、省时,适于自动化分析
        4 微卫星在羊遗传育种的应用
        4.1 构建基因图谱
        4.2 制作DNA指纹图
        4.3 定位功能基因和QTL
        4.4 个体及群体亲缘关系的鉴定
        4.5 杂种优势预测
    第五章 Callipyge、Leptin基因和SNP研究进展
        1 Callipyge基因
        1.1 Callipyge基因的遗传方式
        1.2 Callipyge基因的印记性
        1.3 Callipyge基因突变与SNP
        1.4 Callipyge基因的遗传效应
        1.4.1 Callipyge基因对瘦肉率的影响
        1.4.2 Callipyge基因对屠宰率的影响
        1.4.3 Callipyge基因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1.4.4 Callipyge基因对肉质的影响
        1.4.5 Callipyge基因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2 Leptin基因
        2.1 Leptin基因结构
        2.2 Leptin的氨基酸序列
        2.3 Leptin的生物学作用
        2.3.1 Leptin与脂肪
        2.3.2 Leptin与生长和代谢
        2.3.3 Leptin与生殖和发育
        2.3.4 Leptin与免疫和造血机能
        2.3.5 Leptin参与应激反应
        3 SNP分子标记
        3.1 PCR-SSCP标记(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部分 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研究
    第一章 巴什拜羊种质特性的研究
        1 引言
        2 巴什拜羊原产地生态环境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3.1 气温
        2.3.2 降水
        2.3.3 日照
        3 巴什拜羊的品种特征及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巴什拜羊外形体质描述
        3.2.2 各龄巴什拜羊体尺、体重测量鉴定
        3.2.3 毛色、毛质、毛量
        3.2.4 生产性能
        3.3 巴什拜羊的活动行为
        4 巴什拜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巴什拜羊与杂交后代基础生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5 讨论与小结
        5.1 外形体质与体尺体重
        5.2 生产性能
        5.3 生理生化指标
        5.4 巴什拜羊的活动行为
    第二章 巴什拜羔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收集资料
        2.2.2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羔羊不同生长时期体重、体尺测定结果
        3.2 羔羊在不同生长阶段体重体尺变化规律的测定结果
        3.3 生长曲线
        3.3.1 体重生长曲线
        3.3.2 体高生长曲线
        3.3.3 体长生长曲线
        3.3.4 体胸生长曲线
        3.3.5 管围生长曲线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巴什拜羊产肉性能与肉品质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32只巴什拜羔羊屠宰实验结果
        3.2 巴什拜羔羊肉剃肉及成分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效果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杂交后代羔羊生长发育观察、测定
        2.2.2 屠宰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一代生长发育
        3.2 回交二代羔羊生长发育
        3.3 巴什拜羊和各代杂交羊体尺、体重测量结果对比
        3.4 屠宰性能结果对比
        3.5 肉成分的结果对比
        3.5.1 巴什拜羊和杂交后代羊肉常规营养成分
        3.5.2 巴什拜羊和杂交后代羊肉脂肪酸含量
        3.5.3 巴什拜羊和杂交后代羊肉微量元素含量
        3.5.4 巴什拜羊和杂交后代羊肉氨基酸含量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部分 巴什拜羊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一章 巴什拜羊形态多样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选配实验及观察收集资料方法
        2.2.2 什拜羊毛色的遗传
        2.2.3 什拜羊角形的遗传
        2.2.4 什拜羊白脸性状的遗传
        3 结果与分析
        3.1 巴什拜羊毛色遗传结果
        3.2 不同毛色巴什拜羊体尺、体重差异分析
        3.3 巴什拜羊角形遗传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4.1 毛色
        4.2 角形
    第二章 巴什拜羊细胞遗传多态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羊
        2.1.2 药品和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主要药品配制
        2.2.2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2.2.3 染色体核型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染色体多态性分析
        3.2 染色体核型分析
        3.2.1 不同品种染色体核型图片
        3.2.2 染色体的相对长度
        3.2.3 染色体着丝粒指数及臂比值
        3.2.4 什拜羊部分染色体变异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巴什拜羊生化遗传多态性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羊和来源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LDH同工酶的多态性
        3.2 Es和LDH与巴什拜羊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巴什拜羊其它血清蛋白多态性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4.1 同工酶
        4.2 血清蛋白
    第四章 巴什拜羊微卫星座位多态性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羊样品及性状记录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试验药品及试剂
        2.1.4 常规溶液及试剂配制
        2.1.5 分析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DNA的提取
        2.2.2 基因组DNA质量及浓度检测
        2.2.3 PCR扩增
        2.2.4 PCR扩增产物检测
        2.2.5 微卫星位点PCR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电泳和染色
        2.2.6 带型分析
        3 数据统计分析
        3.1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
        3.2 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E)
        3.3 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
        3.4 群体杂合度(Heterozygosity,H)
        3.5 群体间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DA)
        3.6 F-统计量
        3.7 基因流
        3.8 聚类分析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及微卫星PCR产物的电泳结果
        4.1.1 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
        4.1.2 微卫星PCR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4.2 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
        4.3 个绵羊品系微卫星位点的群体遗传特性
        4.4 品系间遗传变异分析
        4.4.1 F-统计量与基因流
        4.4.2 群体间遗传距离和系统发生关系
        5 讨论
        5.1 关于抽样和样本含量
        5.2 微卫星座位的选择
        5.3 关于基因型判断的问题
        5.4 关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5.5 群体间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
        5.5.1 基因分化系数与基因流
        5.5.2 聚类分析
        6 小结
    第五章 微卫星标记与体重、体尺的相关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同四章)
        3 数据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4.2 各微卫星位点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各微卫星标记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分析
        5 讨论
        5.1 关于微卫星标记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5.2 关于微卫星标记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的相关性
        6 小结
    第六章 巴什拜羊Callipyge基因和Leptin基因的PCR-SSCP检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有关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2.1.2 数据分析软件
        3 试验方法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同四章)
        3.2 引物设计
        3.3 目的片段检测
        3.3.1 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3.3.2 PCR-SSCP检测
        3.4 数据分析
        3.4.1 基因型频率(Genotypic Frequency)(同四章)
        3.4.2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ies)(同四章)
        3.4.3 杂合度(Heterozygosity,H)(同四章)
        3.4.4 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同四章)
        3.4.5 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同四章)
        4 结果与分析
        4.1 基因组DNA的检测结果
        4.2 PCR产物结果
        4.3 PCR-SSCP结果
        4.3.1 基因多态性分析
        4.4 品系间遗传变异分析
        4.4.1 F-统计量与基因流
        5 讨论与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8)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理想型羊只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外肉羊业发展概况
    2 国内肉羊业发展概况
        2.1 我国肉羊业发展现状
        2.2 我国肉羊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千家万户分散养羊与大市场的矛盾
        2.2.2 羊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水平不高
        2.2.3 草场粗放管理,单位面积产值低,天然草场和草坡、草山是羊的主要放牧地
    3 羊适应性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3.1 适应性的概念及内涵
        3.2 羊适应性研究的目的、意义
        3.3 羊适应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3.1 针对某一生态因子研究和评定适应性
        3.3.2 从某一侧面研究评定适应性
    4. 血液生化遗传多样性概述
    5 绵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进展
        5.1 绵羊血液生化遗传多态研究进展
        5.1.1 血红蛋白(Hb)的多态性
        5.1.2 血清运铁蛋白(Tf)的多态性
        5.1.3 白蛋白(Al)的多态性
        5.1.4 血浆脂酶(Es)的多态性
        5.2 绵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的应用
第二章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生长发育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测定方法
        1.2.2 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阶段各个群体体重比较分析
        2.1.1 不同阶段各个群体体重比较
        2.1.2 各阶段平均体重与土种羊相比相对提高对比分析
        2.2 不同阶段各个群体体尺比较分析
        2.2.1 不同阶段各个群体体高比较
        2.2.2 不同阶段各个群体体长比较
        2.2.3 不同阶段各个群体胸围比较
        2.2.4 不同阶段各群体管围的比较
    3 讨论
        3.1 不同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生产性能主要指标的影响
        3.2 生产性能与适应性的关系
        3.3 根据生产性能选择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理想型个体的探讨
第三章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清蛋白及离子测定
        2.2 血液酶活力测定
    3、讨论
        3.1 血清离子
        3.1.1 Ca、P 与家畜健康
        3.1.2 钾与家畜健康
        3.1.3 Na 与家畜健康
        3.2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家畜健康
        3.3 血液酶
        3.4 根据生化指标高低衡量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的适应能力的探讨
第四章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生化遗传学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血样的采集和预处理
        2.1.1 凝胶贮液的配制
        2.1.2 其它缓冲液
        2.1.3 其它试剂的配置
        2.2 凝胶板的制作及安装
        2.2.1 模具的制作
        2.2.2 分离胶的制备
        2.2.3 浓缩胶的制备
        2.2.4 模具的安装
        2.2.5 电泳检测
        2.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血液蛋白多态
        3.1.1 血红蛋白(Hb)
        3.1.2 转铁蛋白(Tf)
        3.1.3 后转铁蛋白(PTf)
        3.1.4 白蛋白(Al)
        3.1.5 酯酶(Es)
        3.2 多态蛋白(酶)位点变异程度分析
        3.2.1 Nei 氏预期基因平均杂合度(H)与基因纯合系数(H0)
        3.2.2 基因均质度(H.I)
        3.2.3 Shonnon 信息指数
        3.2.4 有效等位基因数与多态基因座位百分数
        3.3 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I)和遗传距离(D)的计算
    4 讨论
        4.1 血红蛋白(Hb)多态性
        4.2 转铁蛋白(Tf)多态性
        4.3 后转铁蛋(Ptf)白多态
        4.4 白蛋白(Al)多态性
        4.5 酯酶(Es)多态性
        4.6 群体内遗传变异
        4.7 杂种后代与父本的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系数
第五章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理想型标准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9)部分绵羊品种血液酶活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 略 语 表
一 文献综述 绵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应用
    1 遗传多样性概述
    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3 绵羊生化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4 生化遗传多样性在绵羊育种中应用
        4.1 遗传起源与进化的研究
        4.2 适应性研究
        4.3 表征品种特征
        4.4 性状选择
        4.5 预测杂种优势
二 试验部分
    前言
    1 材料
        1.1 样本采集
        1.2 主要试剂及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电泳系统的选择
        2.2 酶活性测定
        2.3 电泳过程
        2.4 分型
        2.5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绵羊品种(群体)酶活性测定
        3.2 各绵羊品种(群体)酶的多态性
        3.3 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程度的分析
        3.4 品种(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4 讨论
        4.1 酶活性的研究与应用
        4.2 同工酶多态性
        4.3 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
        4.4 杂种优势的预测
        4.5 遗传检测中统计方法和抽样代表性
        4.6 遗传变异分析中Shannon信息量的应用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同工酶电泳常用溶液的配制

(10)多浪羊BMPR-IB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剂
    1.2基因组的提取[3]
    1.3引物的设计合成[1]
    1.4 PCR-RFLPs检测单核苷酸多态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
    2.2 PCR扩增
    2.3 PCR-RFLP电泳结果
    2.4 结果
3 讨论
    3.1 BMPIR与TGFβ信号传导的关系
    3.2 BMPR-IB基因与产羔数的关系

四、新疆南部三种绵羊血清蛋白电泳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绵羊BMPR1B基因SNP和血液BMPR1B蛋白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D]. 张筱艳.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2]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D]. 葛文霞. 石河子大学, 2020
  • [3]新疆地区不同绵羊品种绵羊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比较研究[D]. 倪文浩.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4]杜泊羊、湖羊MHC-DR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抗性关联分析[D]. 王开胜.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5]内蒙古西部地区蜱传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基因组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刘东晓. 宁夏大学, 2017(02)
  • [6]巴什拜羊及其杂交羊重组BPI蛋白的部分功能研究[D]. 陈冬梅. 石河子大学, 2015(01)
  • [7]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 决肯·阿尼瓦什.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8]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理想型羊只标准的研究[D]. 韩大勇. 甘肃农业大学, 2006(04)
  • [9]部分绵羊品种血液酶活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杨永新. 甘肃农业大学, 2004(02)
  • [10]多浪羊BMPR-IB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J]. 陈晓军,钟发刚,罗淑萍,王新华. 新疆农业科学, 2004(01)

标签:;  ;  ;  ;  ;  

南疆3种羊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