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论文_韩洪杰, 王振兴, 钱彬, 李娜

浅谈思想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论文_韩洪杰, 王振兴, 钱彬, 李娜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专业课教师要正确看待课程思政,合理设置课程思政内容,利用时政信息、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书育人于一体,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去,完成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分辨力、学习力、创新力、意志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完成培养学生的政府意识形态、政体国体、法律意识、公民道德意识等主流意识形态。

【关键字】课程思政 专业课 思想引领

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内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来说,面对各种价值观和社会思潮之间的交错和交融,把握其中所体现和反映的价值取向,并非易事,因为他们的自身经历浅薄、文化积淀不够、鉴别和认知能力较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稳定成型,很难做出正确选择与取舍。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理性处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并无冲突,二者仅在侧重点上存在差别。思政课程是特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则是一种课程观和课程设置理念,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学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之间不存在取代与被取代关系,相反,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并列前行的关系。

课程思政要求课程设计要育德于教之中。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兼顾品德教育,完成培养学生的政府意识形态、政体国体、法律意识、公民道德意识等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分辨力、学习力、创新力、意志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所说:“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样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状态,能为社会培养出意志坚定、益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具有时代意义,既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学习专业课的意义。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因素

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处于重要作用。教师是学生教育上的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教师首先应该对此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与理解,不能只做“教书匠”,更要成为“大先生”,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中,在专业课程中体现育人功能。同时,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坚持言教与身传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在保留自身课程知识特点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因此,要鼓励教师积极提升思政意识与专业结合的执教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依托。高校课程都是按照专业进行设计,特别是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会直接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要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与专业相关联的思政内容如大国工匠、行业名人等对自身岗位的态度与执着,深度拓展教学内容,与时代、国家、学校理念保持一致,推出高水平的教材、教案,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形成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知识与价值观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其次,课程思政要求选择正确且适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才能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避免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从而获取学生最佳专注力、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理解和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三、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方式

专业课是高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课堂主渠道的功能实现最大化,让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历练、提升,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一)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

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利用名人效应如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打破专业课程的沉闷枯燥氛围,让他们不再“抵触”上专业课,同时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但对话题的选择,教师要考虑到国家环境、时代背景等因素,以便全面的开展国情教育,从而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学会辩证思考、理性认知。

(二)利用案例以案促学

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透过专业有关的成功案例实证将专业课教学融入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教育等观念,引导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悟得正确价值观。

(三)明确政治立场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

世界是多元化的,从不同的立场去判断或衡量某一事物或事件,产生的结果往往也是不一样的。现实世界充满诱惑,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尚未充分确立的阶段,很容易被错误思想左右,陷入误区或危险区,所以应该学会理性思考、明辨是非,明确自己立场,增强自身政治意识。

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利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特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就能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鹏,邵献平.论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构建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2.吴雪逸.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究. 《中国教工》,2019年4月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

论文作者:韩洪杰, 王振兴, 钱彬, 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浅谈思想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论文_韩洪杰, 王振兴, 钱彬, 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