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学学习来说,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若要记得牢,先要理解透。理解不透,即使把材料背得滚瓜烂熟,也靠不住。所谓理解,就是揭露现实对象和对象中本质的东西。通俗点说,理解就是懂得,懂得教材说的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科学知识是由许多概念组成的,对许多概念、定理、定律、法则和公式,都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针对具体知识,究竟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会更有利于保持好的记忆呢?由于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所学知识的特点,就如何理解的方法给予适当指导,不仅能提高记忆的效果,而且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理解记忆的优越性、灵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理解记忆方法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尝试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
抽象的数学公式是学生难以记忆的,但如果能抓住公式的特点,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揭示公式的内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而且对公式的记忆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如等比性质公式中,字母多而单调,学生记忆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特点后,让他们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公式,经过全班同学不断完善,概括成文字表达的等比性质:前项之和比后项之和等于原来的比。文字概括的等比性质形象、具体、言简意赅,便于记忆,而且学生在尝试语言描述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对等比性质的理解。
二、从知识的作用上理解记忆
数学中有的知识,其内容本身就揭示了它的作用。如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这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这条射线叫作用的平分线。如果能真正理解其作用,就无需死记硬背,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即可。
三、想象作图的过程,增强理解记忆的能力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其本身就是作图过程的描述。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能想象出它的作图过程,理解其作法及作图要素,记忆会更持久,印象会更深刻。 要注意观察,合理联想,善用比较意识,比较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的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比较,把各种事物比一比,就能使我们精确地认识各种事物固有的特点,也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记忆活动中的比较法,可循着两条途径进行。第一,同中求异,即在共同点或相似点的基础上尽量找出其不同点。第二,异中求同,即在不同点的基础上尽量找出其共同点或相似点。例如,四边形中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进行比较。
四、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理解记忆的能力
有些数学知识如果能理解和掌握其形成过程,远胜于死记硬背。有时即使忘记有关知识点,想象一下其推导过程,遗忘的部分也能立即再现。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生易记混、记错,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理解和想象其推导过程去记,记忆的效果一直保持较好。
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改条件,改问题,改解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沟通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散学生思维,促使思维灵活、敏捷。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由教师灌输知识、教授内容死板的做法,应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教会学生思考。数学教学从来不满足于一个问题只有一种解法, 而是不断地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求异的思维习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发现的学习。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程序,充满智慧地引导和调节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创造性发挥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五、运用联想的方法,增强理解记忆的能力
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知识有所认识,但当他们接触到几何图形的认知时,一方面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又有些畏难情绪。这时候的学生机械记忆力较强,但分析理解能力还不够,所以引导学生打开空间想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就是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联想能将感受到的新事物和记忆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暂时的联系。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联想,有利于增强和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联想可以是直接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等。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定义时,可以通过联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来增强理解记忆的效果;学习四边形的定义时,可以对比三角形的定义以增强理解记忆的效果等。
六、从知识字面含义上理解记忆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其名称本身就是对概念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只要理解概念名称中每个字的含义,没有必要专门记忆概念的具体内容。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角的平分线的定义等,都可以从概念名称本身理解记忆。
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理解记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并给予学生适时指导;同样也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记忆的方法,从多角度去理解和记忆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求适合个人理解记忆的方法。
论文作者:刁家宝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记忆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公式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论文; 概念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