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说话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动性论文,说话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话是一种技能,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让他们亲自参加语言实践,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训练。因此,说话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是不待外力推动的行动。学习的主动性就是学生自己(不用老师或家长等外界因素的督促、推动)自觉,自主地学习行动。
说话教学怎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1.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参与说话的欲望
我省特级教师殷善玖老师,在说话课开始就给学生提出四个要求,并配有形象的简笔画:
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老师们吸取了殷老师的经验,并把这四点要求与当堂说话课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这次说话看什么,怎么看,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听,怎么想。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参与说话训练,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还有的老师常常在开课时采用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册《电的用处大》,教学中,老师出谜语:“小小两间房,食物里面藏,屋外三伏天,屋内结冰霜。”让学生猜,从而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电冰箱的用处。《辨别方向》一课,开课时,老师让同学们做拍手游戏,和自己周围的四个同学拍手,一边拍,一边唱:“拍拍手,你在前;拍拍手,你在后……”既激发兴趣,又辨认了方向。
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如,有位老师在教《雪地里的活动》一课时,有这样几句话:“大雪后的景色真美呀!地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的地毯,小朋友们都在雪地里玩,你们也参加进来好吗……”。这样,把学生带到画面中来,让他们成为图画中的一员,雪地里小朋友仿佛就是他们自己,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到说话训练中来。
还有些老师很善于把学生引入竞争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在课堂上常常说:“比一比,看谁说得好。”“有谁比他说得还要好吗?”“不错,谁还能跟他说的不一样?”还鼓励大家争当“故事大王”,学习鞠萍姐姐,长大做个主持人等。
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实践活动。
当前,说话教学存在着一种偏向:在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时教师的主观意愿太重,学生的主动精神缺乏。老师往往引得太细,问得太碎,简单的一问一答,看起来是在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实际上代替了学生的观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牵制了学生的表达。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观察时,要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图中事物的联系,图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观察,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如三册《老师说我做得对》的教学,老师从整体入手,先了解两幅图主要说了“我”的一件什么事。学习必须从图一“我”的试卷上是"100"分,而“我”的表情却很吃惊,图二“我”的试卷上改成了"99"分,老师翘起大拇指夸奖“我”,这些联系中了解到这两幅图主要讲“我”的卷子中有错误,“我”找老师改了分,老师夸奖“我”的事。还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不仅了解图上有什么,事物是什么,干什么,还要思考怎么样,为什么,展开合理的想象,进一步认识事物。还以《老师说我做得对》为例,看图一时,老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我”在看什么,再想想:为什么得了100分还很吃惊?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认识到“我”发现自己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没看出来,却给了一百分。表达时,根据大纲的要求,先教学生按一定的句式把一句话说完整,说通顺,再说具体(如《放学以后》),然后教学生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把几句话,一段话说连贯。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切切实实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话去说。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把话说好,教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帮助、辅导在观察、说话中有困难的学生。
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和练习说话。绝对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建议一堂说话课学生的实践活动最少保证有30分钟(累计),教师的引导最多不超过10分钟(累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譬如,指名说,自由说,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说,好的同学示范说,差的同学学着说,认真听别的同学说,听后评说……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实践,都能动眼、动脑、动口。
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观察、思考、说话中突出的地方,精彩之处,哪怕只是一个词用得恰当,一句话说得通顺,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大力赞扬,特别是对那些胆子小、成绩差不敢说的学生,更要积极鼓励,多给机会让他们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逐渐使他们敢于说,愿意说,由不会说到会说,由说不好到说得好。真正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发展。
附 教例两则
说话、写话 老师说我做得对
教学要求:
1.能按一定的顺序仔细看图,看懂每幅图的意思,根据图意展开合理想象,了解两幅图之间的联系,把两幅图连起来说清楚是一件什么事,把话说得通顺、连贯。
2.把这两幅图的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
3.教育学生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图上人物动作表情及卷面批改情况开展合理想象。
2.用第一人称说话、写话。
教具准备:
1.两张幻灯片或两幅图。
2.写有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的卡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谈话内容可结合本班学生作业或考试的实际进行设计)。
2.读题、审题。
(1)读题
(2)审题,明确要求。
3.从整体了解图意。
(1)读两幅图的题目:《老师说我做得对》
(2)看图,两幅图各画的什么地方?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主要的是谁?题目中的“我”指的是谁?
(3)这两幅图主要说了“我”的一件什么事?
4.逐幅观察图,说话。
第一幅图
(1)图上画的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
(出示卡片:时间、地点)
(2)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人物整体。出示卡片:人物、干什么)
(3)引导学生把四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4)将“地点”、“人物”位置对换,引导学生按:“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说一句话。
(5)引导学生动脑,同样这个句子,说的顺序还可以怎样变换。
(板书:
时间 地点 人物 干什么
时间 人物 地点 干什么
人物 时间 地点 干什么
地点 人物 时间 干什么)
然后再让学生按词汇排列的顺序练习说一句话。
(6)“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表情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看“我”的眼睛在看错的那一题及“我”的表情,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二句话。注意不要千篇一律。)
(7)按先说其他同学,再说“我”的顺序,完整地练习说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1)“我”来到什么地方,找到谁,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老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老师的表情、动作及试卷,展开合理的想象。)
(3)“我”又是怎么想的?
(4)把上面几点连起来完整地练习说第二幅图。
5.综合评议
(1)把两幅图连起来,说清楚是一件什么事。说话前先要想好,两幅图的意思该怎样连。
(2)自由轻声练说。
(3)指名说,评说。
6.总结。
老师为什么说“我”做得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7.把看图说话的内容写下来,注意写得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附板书:
教室 同学们 我
办公室 老师
时间 地点 人物 干什么
时间 人物 地点 干什么
人物 时间 地点 干什么
地点 人物 时间 干什么
说话举例:
数学试卷发下来了。下课后,同学们都在教学里看自己的试卷。拿到试卷,一看,是100分,我心里真高兴!可仔细一看,有一道口算题做错了,老师没看出来。我想,去不去找老师改分呢?改分吧,我好不容易才得了个100分;不改分吧,这个100分是假的,那不是不诚实的行动吗?想到这里,我急忙来到老师办公室,把试卷交给老师,说:“张老师,有一道题我做错了,您没看出来。”老师接过试卷一看,果然有一道题改错了,他马上改了过来,把100分改成了99分。他翘起大拇指对我说:“你做得对,真是个诚实的好学生。”我高兴地笑了。(硚口区南垸坊小学 彭志萍)
说话 放学以后
一、教学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通过弄清图中人与物的关系看懂图意。
2.能用一两句话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3.教育学生课余要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二、教学重难点
用完整的句子具体地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幻灯机片或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说话”。(板书:kàn tú shuō huà)看图说话有什么要求呢?首先要认真地观察图画,看懂图的意思,然后根据图的意思练习说话,说话时要注意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二)明确题目要求
1.指名看拼音读题目
2.题目要求我们干什么?(题目要求我们先看图,然后说说放学以后他们在干什么)
3.提示:“放学以后”指的是“什么时候”,“他们”指的是四幅图中的四个小朋友,“干什么”指的是事情。
(三)指导看第一幅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谁?谁能给这个女同学取个名字?(我给她取个名字叫小丽。)
2.图上除小丽外还有什么?(图上除小丽外还有桌子、椅子、台灯和书)
3.谁能按“什么时候,谁,干什么”的句式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放学以后小丽在看书。)
4.这幅图的意思是“放学以后,小丽在看书。”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看小丽坐在桌子前,她手里拿着书,眼睛盯着书,就知道她正在看书。)
5.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练习把句子说具体。
①通过看图,我们知道这幅图画的是“小丽在看书”,谁能在“小丽”的前面加个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具体呢?(一年级的小丽在看书。学生还可能说:爱学习的小丽在看书。)
②小丽在什么地方看书?(小丽在家里看书。学生还可能说:小丽在台灯下看书。)
③小丽在怎样地看书?(小丽在认真地看书。)
④请同学想一想,小丽可能在看一本什么书?(小丽在看一本有趣的课外书。学生还可能说:小丽在看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⑤谁能用上“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怎么地干什么?”把这幅图的意思具体地说一说?(放学后,一年级的小丽在台灯下认真地看一本有趣的课外书。)
7.总结看说第一幅图的方法。
先看图上有什么,然后用完整的句子把图的意思说出来,最后练习把句子说具体。
(四)指导学生按照看说第一幅图的方法看说其他三幅图。
1.指导看说第二幅图提示:图上有一个小男孩。(给他取个名字叫小冬。)图上除小冬外还桌子、椅子,桌子上有收音机和茶杯。(从收音机旁边的四根线可看出收音机正在播音。)用完整的句子说图意应是:放学后,小冬在听广播。把句子说具体应是:放学后,一年级的小冬坐在桌子前认真地听广播。
2.指导看说第三幅图提示:
图上有一个小男孩。(给他取个名字叫小明。)图上除小明外还有扫帚和铁簸箕。用完整的句子说图意应是:放学后,小明在扫地。把句子说具体应是:放学后,爱劳动的小明正在家门前认真地扫地。
3.指导看说第四幅图提示:图上有一个小女孩。(给她取个名字叫小兰。)图上除小兰还有一个小皮球。(从皮球下面的三根线可以看出球正在跳动。这是小兰拍打皮球。)用完整的句子说图意应是:放学后,小兰在拍皮球。把句子说具体应是:放学后,一年级的小兰在院子里拍皮球。
(五)指导学生按顺序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先轻声自说,再指名说)
提示:按“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学生可能说:放学后,小丽在看书,小冬在听广播,小明在扫地,小兰在拍皮球。学生也可能说:放学后,爱学习的小丽在看一本有趣的故事书,一年级的小冬在家里认真地听广播,爱劳动的小明在家门前扫地,一年级的小兰在院子里拍皮球。)
(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看图说话课,我们认真仔细地观察了四幅图,知道了每幅图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学会怎样用完整的句子说图意和怎样把句子说具体。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放学后,我们要向图上的四个小同学学习,像他们那样多做有意义的事情。(黄陂县教研室 夏涛波)
标签:升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