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杜加平,王少生,冯其晓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杜加平,王少生,冯其晓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具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整体建筑工程蓬勃发展的过程当中,还会屡次发生各种安全事故,这些事故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属于现代建筑工程当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关乎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还直接联系到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果在施工过程当中没有合格的风险管理体系,那么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相应研究

引言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我国的建筑工程得到了稳步发展,与此同时,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不断更新及非常规工期的出现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施工中免不了安全风险的出现,施工管理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不断更新及非常规的工期的出现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施工中免不了有一些危险作业安全风险的出现,因此必须要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构建合理有效的标准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文明程度,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施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但是这项工作需要作业人员的大力配合,离不开员工素质的提高、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1.1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分别负责相应的施工环节,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同,没有引起自身的高度重视,整体呈现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对于新的施工人员来说,没有参加专业的安全施工培训,直接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作业的中,无法从本质上掌握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而出现相应的安全事故,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对于老的施工人员来说,其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更容易出现为了投机取巧、不按照施工规章制度进行严格施工的现象,比如不按要求施工安全帽等,留下相应的安全隐患。同时在危险系数较高的施工过程中,大多以自身的施工经验开展施工步骤,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法开展,整体呈现出安全意识薄弱的施工问题,无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1.2材料设备因素

实际施工中使用的都是一个半成品材料,往往因为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质量问题影响到施工质量,材料、设备的运输路线较远,因此在运输中出现了材料坠落、设备撞击等现象,在施工材料和设备不达标的情况下,出现了安全事故。技术风险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非技术风险因素主要有:施工方案中缺少防护措施;在脚手架搭建中无设计图纸;在实际施工中并未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规定来进行操作;施工现场无防爆、防火等安全措施;施工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漏洞。

1.3管理方案不健全

与既往工作有所不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案,存在不健全的现象,一旦因为外界因素触发隐患,势必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管理方案不健全的问题,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方案的设定过程中,对于备案的分析和处理,未按照最先进的标准、方法来完成,针对国家的最新规范、体系置若罔闻,甚至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规现象。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2.1配备安全防护用品

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不断强化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建施工部门应依照施工工种与项目特征,配备专业的设备人员与防触电用品,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等,监督与管理人员应根据规范要求严格检查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出现违章操作,严禁出现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应用危险性物品。

2.2加大对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的管理力度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求人员在上岗之前认真检查脚手架材料,脚手架材料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使用的挂篮平台要有安全防护栏,安全绳索的负荷达到安全施工的实际要求,避免使用有缺陷的安全带和安全帽。常用的施工设备主要有升降机,泥浆泵,钢筋拉伸机,商品砼,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等,这些设备的成本较高,体型大,因此要其运输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有效避免设备互相碰撞,并在使用之前及时对其进行安全性能检测,从而保证施工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中。

2.3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就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本身而言,现如今的工作开展,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果继续按照老旧的思想和方法来完成,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成绩,还会造成很大的挑战。本文认为,完善管理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出发:第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对不同的动态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处理,将损失降到最小的范围内。例如,施工框架结构要提前做出试验分析,观察框架的安全性、稳定性,并最大限度的促使各类隐患得到彻底的排除,为将来工作的进步,提供更多的支持与肯定。第二,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必须在制度层面上更好的干预,对于国家最新的规范、条文,以及社会上的舆论内容良好的应对,由此能够促使将来工作的进步幅度更好的提升。

2.4落实施工安全培训

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专业技术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忽视了安全意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理念,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为施工人员留下深刻的记忆,整体性的提升施工安全培训的效果。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安全培训步骤。第一,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结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内容,通过相应的事件,激发安全管理任教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促进管理人员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部门。第二,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其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详细掌握施工规章制度,结合相关的安全施工案例,促进施工人员安全局意识的激发,同时以视频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们直观的了解安全事故发生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进一步加强施工人员对自身安全施工的重视程度,进而整体性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

2.5采用多级保护措施

按规定进行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国家用电明确规定,如果施工现场有超过5台的临时用电电气设备,且设备负荷容量超过50kW,必须依照施工需要设计一套合理、有效的用电施工方案。应该明确临时用电配电房地址、电源进出线路径、供电线路走向以及总配电箱等,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与综合分析临时用电设计方案,技术总监与电气负责人共同审批现场施工临时用电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设计临时用电系统过程中,必须保证系统存在两级保护、三级配电结构,同时根据配电箱、分配电箱的结构,避免混合使用开关箱和配电箱,根据一机一箱综合保护严格配置临时用电系统,依照负荷总量对分配电箱与总配电箱额定漏电电流进行详细计算,对相匹配电流保护进行合理设置,避免漏电保护开关发生拒动或误动等障碍,不断提升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确保设备开关箱所设定的漏电动作电流<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0.1s。

结语

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正在不断的转变,很多区域的工作进步都是非常明显的,整体上的问题改善、解决,均能够按照正确的路线来完成。日后,应继续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高度关注,从体系上不断的完善,促使全局工作的进行,能够按照预期目标来完成,甚至是超出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1):329+332.

[2]康玉燕.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通讯世界,2014(22):226-227.

论文作者:杜加平,王少生,冯其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杜加平,王少生,冯其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