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及差异化趋势研究_人民币升值论文

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及其分化趋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品质量论文,趋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11)02-0038-08

一、引言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5年至2008年我国出口数量逐年快速递增,2008年前十个月我国出口数量增长了11.6%,快速增长的出口产品数量也体现出我国的出口方式仍以数量扩张为主。同时,我国出口价格指数则增长缓慢。根据收入贸易条件论的观点,出口总收入的增加说明我国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出口企业盲目扩大出口产品数量从而导致产能过剩,并通过压低出口产品价格来维持市场份额,使得贸易冲突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加,出口企业已处于越来越不利的竞争地位。此外,企业盲目增加出口产品种类,通过增加产品种类而不是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也使得出口产品附加值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由这些现象催生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伴随着2008年末国际市场需求增速的大幅下降而迅速呈现出来。外部需求的下降、贸易摩擦的增加、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得我国玩具、食品、汽车、玻璃器皿等多个出口行业出现了企业数量大幅缩减的情况,其中玩具出口企业在2008年一年中减少了49%,并且已影响到上下游产业中的众多企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指出,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升值是我国出口数量增速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新华网的数据,从2005至2008年的三年时间里,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21%。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制造业,尤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造成质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着重从宏观层面考察出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出口国经济及福利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微观层面的研究,特别是缺少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实证研究。在国际贸易研究中,通常使用产品价格或单位价值(Unit Values)作为质量的代理变量。相对于出口数量指数的大幅提高,我国的出口价格指数却呈现出缓慢和不连续的增长,扣除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压力,我国出口产品的实际价格有可能呈现下降的趋势。那么,在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实际情况下,企业如何能够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在外部环境冲击和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是否存在明显的分化趋势?人民币的升值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我国现有或新兴的出口企业应如何通过灵活的产品组合策略应对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企业来说,除了不断增加产品数量和种类之外,合理搭配出口产品组合,保持高质量产品的出口,减少或淘汰低质量产品的出口,从而通过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来提高企业收益,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企业处于高度不确定的贸易环境中时,发挥企业自身策略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保持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变化对出口企业的产品组合策略以及企业产品的持续竞争力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选取出口产品质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别考察:(1)我国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三大产业出口产品在11年里的质量变化;(2)不同产业出口细分产品(HS10)的质量分化对比;(3)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变化的实际影响程度。

二、文献回顾

Hummels和Klenow(2005)将出口增长分为内延式增长(Intensive Margin Growth)和外延式增长(Extensive Margin Growth)。其中,外延式增长主要强调产品种类范围的扩大,即出口多样化,内延式增长则强调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出口数量扩张。外延式增长即出口多样化,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产品多样化是指充分细分的产品类别。单个厂商可以通过生产不同式样的产品或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异质产品增加利润,因为这样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差异(Lancaster,1990)。

Hicks(1969)研究指出,一个国家将从国际贸易增加的产品多样性中获利。在Hicks之后的几十年中,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热情一直没有减退。以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宏观层面展开研究,探讨了贸易中的产品多样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层面的研究普遍认为,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多样性会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出口产品多样性对出口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出口多样性将带来大量的投资,如FDI(Marhubi,2000);(2)出口多样性增加将导致出口国生产率增加(Feenstra和Kee,2004; Saviotti和Frenken,2008);(3)通过出口多样性的产品可以减少外部不利冲击的影响,并且能够产生一定的知识外溢(Hesse,2007);(4)国际贸易中出口多样性的增加将迫使某一出口国在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学习,从而促进出口国的经济发展(Herzer和Felicitas,2006)。产品多样化同样会增加进口国的收入(Krugman,1979),提高进口国的福利。Broda和Weinstein(2004)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美国福利增长中有3%来自于进口产品多样化,并且说明全球商品多样化的发展对世界福利的增长是有利的。

出口多样化既包括品种范围扩大的水平多样化(Horizontal Diversification),又包括出口商品质量和技术提高的垂直多样化(Vertical Diversification),其中,垂直多样化是水平多样化的基础(Grossman和Helpman,1991),即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的提高比单纯的品种范围扩大更为重要。与宏观层面的分析不同,要了解产品质量的变化就需要从微观层面(即细分产品的层面)展开研究。

目前产品多样化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领域。一是企业产品多样性策略与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以Rumelt(1982)为代表,他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企业的产品多样性策略对企业收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二是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Slack(1983)定义产品结构的灵活性是企业在尽可能短的计划期内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组合的能力。产品组合范围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使用的技术以及组织生产过程的活动。Feenstra等(1999)通过对比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数据,证明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对出口产品多样化具有影响,高度一体化的商业组织出口的产品多样性较低,但是产品数量却更多。Li(2010)从组织灵活性的角度研究发现,出口协调和过程控制机制能够减少出口产品适应性决策的刚性问题。

综上所述,以往的文章较多关注宏观层面的研究,并且以研究出口品种扩大的水平多样化对经济和福利的促进作用为主,相关结论对于一国或地区的政策制定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对于出口企业特别是新兴的出口企业而言,这些研究结论的参考作用是有限的。本文将以我国三大类产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为研究的切入点,另辟蹊径,从微观层面探讨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对目标国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以及在汇率波动环境下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程度,从而为我国出口企业制定灵活的出口产品策略提供参考。

三、模型设计与数据处理

(一)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模型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研究中,通常使用产品价格或单位价值作为质量的代理变量,其优点是能够较为便捷地计算和估计产品质量。但是,当研究中需要考虑产品的水平特性(如产品样式)和垂直特性(如产品舒适性)时,使用产品价格或单位价值来衡量产品质量就不再合适。

本文将产品质量定义为产品适应市场明确需求和隐含需求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对于两个有相同产品价格或单位价值的产品来说,具有高市场份额的产品被认为具有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和特性,因此这种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在衡量产品质量的时候,本文将同时考虑产品价格和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具体影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产品差别市场的分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计量经济学家更加重视在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下对单个行业进行具体分析,其中以Daniel McFadden(1974)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最具有代表性,之后Berry(1994)的研究拓展了离散选择模型的形式。

假设存在一个外部产品,j=0。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外部产品用以替代内部产品N中的某个产品。如果缺少外部产品,则消费者不得不购买内部产品,需求只取决于价格的差异。所以,总的价格上升并不会减少总的产出,这将影响到差异化产品市场的经验研究。

通过Logit模型,本研究可以将产品j的市场份额表示如下:

在离散选择模型中,嵌套Logit(Nested Logit)模型弥补了多项式Logit模型的缺陷,从更加符合消费者行为规律的角度描述出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该模型将市场上的产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不同的小组,同一小组中的随机扰动项(即产品之间某些未观察到的产品性能)被认为是相互联系的,而不同组的随机扰动项则是相互独立的。同时,只有选择同一组产品的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系数是相同的。

如果产品j在g组中,那么关于产品j的市场份额(作为全部组份额的一部分)可以写为:

(7)

相同地,g组的份额为:

(8)

由此可以得出市场份额的表达形式为:

(9)

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的概率,等于消费者在每个选择阶段做出每种选择的概率乘积。

外部产品是组0的唯一成员,并且,则有:

从基本模型出发,本文可以得到关于平均效用层面的简单分析形式。对市场份额取自然对数,则有:

这样就可以通过对产品市场份额、产品价格和组间份额的对数形式求回归,从而得到β、α和σ的估计值。

为了保持统一,本研究将(12)式做如下变换:

(二)汇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测度模型

早期的实证研究(Geroski,1995; Nickell,1996)发现,产品创新能力将随着竞争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本文使用出口国产品在HS6层面相应产品的进口关税作为衡量产品竞争程度的替代变量。使用进口产品关税衡量具体产品的竞争程度有两个优点:一是能够代表细分产品层面上不同产品的竞争差异;二是进口产品关税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即进口产品关税具有时间特征,可以在不同的年度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未报告的回归图形显示,产品质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口产品关税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本研究选择以下模型对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关税进行回归:

通常认为,的数值为正,即随着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将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带动产品质量升级。鉴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对出口产业进行分类比较,从而探索人民币升值对于不同产业产品的实际影响程度。Aghion、Blundell、Griffith、Howitt和Prantl(2009)、Amiti和Khandelwal(2009)的研究都发现,进口产品关税的系数<0,表明提高进口产品关税将对相应的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向影响,即竞争程度下降将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情况,① 本文使用11年(1996~2005年和2007年)的产品数据(HS10层面)来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变化情况以及中美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采用黄先海(2006)综合OECD和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本文选取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三大类产业分别进行研究,并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产品进行筛选:(1)排除某类产业产品价格中高于99%和低于1%的产品;(2)排除产品价格年增长超过200%和年降低超过66%的产品;(3)排除年度缺失值过多的产品。经过以上三个步骤的筛选,本文最后选择了99种产品,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22种,资本密集型产业39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38种。选取的具体产品类型和代码如表1所示。模型中各个变量的说明及其数据来源详见表2。

四、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一)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质量变化情况

本文从三个产业的产品组中各选取6个产品作为例子进行分析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在每个产品组中,前三个产品的值均具有上升的趋势,表明其具有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可以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提升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适应能力,而后三个产品的值均具有下降的趋势,表明这些产品的质量呈现不断恶化的状况,市场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应该缩减质量较差的产品的出口,对相关产品的产业进行转移,或是积极选择、调整出口目标国,通过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来不断改变出口产品组合,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图1 各产品值对照图

在确定了出口产品质量的实际状况之后,本文将进一步关注中美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如果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将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向影响,那么质量较差的相关产品所在产业应选择适当的、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如进行产业升级或产业转移;如果这种影响是正向的,那么出口企业应把握优胜劣汰的契机,改进产品研发、市场调研、售后服务等,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二)中美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这里,将产品质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相关HS6位代码产品的进口关税数值代入模型(16)进行估计。由于模型估计的是每个产品(HS10)的质量,而这些产品涉及不同的产业(NAICS6),为此,模型中通过控制产品的个体效应保证了不同产业的产品能作为同组数据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详见表4。

如表4所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三组产业回归的F值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同,产品进口关税税率的提高将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向影响,即竞争程度的弱化将降低出口产品的质量,模型中三组产业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中美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质量产生了正向影响,即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质量随之提高,回归结果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对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reer系数为负,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随着人民币升值,这两种产业的产品质量随之下降,这一结论应该引起重视。

我国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外国直接投资对于其技术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国内众多研究(孙霄翀、刘士余和宋逢明,2006;于津平和赵佳,2007)认为,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将减少外商直接投资。以成本为导向的直接投资,即在大陆建立生产基地、产品出口海外的外商直接投资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抑制,随着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劳动力、资源等成本的逐步提高,这部分投资会逐步减少。因此,本文的实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出口产品之间的关系。

(三)稳定性检验

1.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检验。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不能拒绝原假设),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值充分接近。通过将相关数据代入模型(16)进行模拟,结果显示(限于篇幅,未报告),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得到的回归结果和使用固定效应得到的结果相同,即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并不会改变本文的结论。

2.使用差分模型(Change模型)进行检验。本文之前使用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都是基于Level层面的,为了检验模型整体的稳定性,本文利用2007和2005年、2005和2003年、2003和2001年三组差分数据比较了Change层面模型的回归结果(限于篇幅,未报告)。结果发现,各变量符号没有发生变化,鉴于观测值数量的减少,t检验值有所下降,结论基本保持一致。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对中国三大类产业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中美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分化趋势,并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显著影响着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从而必然影响到出口企业的产品组合策略。

(一)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分化趋势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分化趋势,同一产业(NAICS6)的产品质量存在明显差异。部分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对出口国市场的适应性持续增强,而另一部分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则持续下滑,只能依靠不断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但是,这样做容易引发产品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且不利于出口国产业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我国应适当减少低质量产品的出口或采取策略积极应对,例如,对相关产业的产品线进行技术升级或产业转移,或是将低质量产品生产线外包,以增加企业核心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合理调整出口产品组合不仅能够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将资源集中于质量较高的产品,而且能对相关生产线、产业链进行优化,从而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出口产品的质量影响显著

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应该把握住人民币升值的契机,淘汰落后生产线,增加研发力度,通过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对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人民币升值将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创新、学习模仿和FDI是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是通过吸引大规模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利用这些投资带来的技术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大环境下,相关产业应该增加自主创新力度,通过购买国外先进技术来提升产品质量,或是通过合理并购实现产业整合来实现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进而增强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外贸竞争力。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整合来避免货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对FDI的吸引力。

(三)出口国政策导向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出口国的政策来看,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如降低进口产品关税或出口退税税率)将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进口产品关税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然而相对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口产品退税税率也在不断提高。在汇率持续波动的大环境下,如何既减小出口企业的生存压力,又能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收稿日期]2010-12-13

注释:

① 美国统计局仅在1997、2002和2007年实施了三次全国经济普查(Economic Census and Surveys),这三次经济普查涉及产业特别是制造业NAICS6位代码产业的具体增加值数据,其余8年的产业数据需要通过产业代码转换(Industry Concordances)、产品归并而获得。

② 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了年度NAICS3位代码产业增加值,笔者依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CE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atabase)和Jon Haveman提供的产业转换代码(Industry Concordances)对不同产品进行了归并,进而对具体产业的产业增加值进行了细化(从NAICS3至NAICS6)。http://www.macalester.edu/research/economics/page/haveman/Trade.Resources/tradeconcordances.html.

标签:;  

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及差异化趋势研究_人民币升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