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路与发展前景_数字图书馆论文

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路与发展前景_数字图书馆论文

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前景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思路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使业内人士更多地了解国内几大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情况,以此推动在“十一五”期间数字图书馆的继续发展,特组织本期专题。以下4篇文章将分别介绍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建设中的问题;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事业十年来的建设成就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工作和主要成就;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的职能和运行模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立5年来的建设模式和所取得的成就等。

2004年正式启动的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引起了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笔者根据参加该项目建设的亲身经历,分7个部分进行论述。

1 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背景

中国国家图书馆从1995年开始跟踪国际数字图书馆研究动向,1996年参与国家“863”项目,1997年牵头组织完成了6个省市图书馆合作的数字图书馆试验项目,并参加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2002年参加科技部立项的“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对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并在理论与技术方面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国家图书馆于2000年向国务院提出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2001年11月,“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基础工程”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2003年1月27日, 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土建部分初步设计”,2004年12月28日,土建部分破土动工;2005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2 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特点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根据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其他行业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全面性、共享性、长期性。主要表现在资源建设、资源服务、数字图书馆技术、资源框架与标准、业务流程整合5个方面。

2.1 数字资源建设

国家数字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将充分履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在全面收藏中文文献信息的基础上,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文献提供中心,担负起重点收藏和长期保存中文数字资源,建立中文数字资源保障中心,建设中文数字资源查询基地的重任。

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将全面组织和揭示中文书目及索引性元数据,提供中文数字资源的检索途径;全面采购中文电子资源,重点采集互联网上的中文数字信息,有侧重地建设馆藏数字资源库,构建知识性专题资源库,与国内外图书馆合作共用,组织和建设有特色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

2.2 数字资源服务

国家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单位,具有社会知识传播与信息服务中枢的核心地位,担负着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的重任,在数字资源服务方面,将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全方位、多渠道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向用户提供多层面的数字资源服务。

国家图书馆面对四个层面的服务对象,即为中央国家机关立法决策服务,为全国重点教育、科研及企事业单位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图书馆和信息机构服务。因此,在数字资源服务方面,除了面对不同用户群提供特色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服务,把数字资源的服务延伸到全国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3 数字图书馆技术

国家数字图书馆将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硬件以先进的网络设备、标准的Unix主机、基于Linux的机群系统、SUN存储网络系统为主;软件系统以成熟的数据库、基于内容管理的框架为主,并配合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技术标准采用相关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在数字图书馆技术方面,国家数字图书馆在构建数字资源采集、加工、保存的技术支撑平台时,无论在体系结构设计、网络平台与硬件设施搭建方面,还是在软件研制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数字图书馆,它不是独立和封闭的系统,而是要保持与其他各数字图书馆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互操作性和开放性,为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共建共享提供支撑。

2.4 资源框架与标准

在资源框架与标准规范建设方面,数字图书馆理论、需求分析、接口分析、互通标准的采用与技术将实现有机结合,建成以内容管理框架为基础技术、硬件体系结构面对框架、应用软件面对框架接口的数字图书馆系统。

国家数字图书馆将通过多分布式、超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标准规范是保证数字图书馆系统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可利用、可互操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家数字图书馆将标准规范分为4种类型:①遵循标准——直接采用国际与国家标准;②参考标准——跟踪与研究相关的国际与国内标准,并参照其制定标准;③自建标准——根据本馆的特点,制定标准;④修订标准——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2.5 业务流程整合

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将始终贯彻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数字服务为目标的理念。确保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充分耦合,逐步构造面对多种载体与多种媒体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建立数字资源采集、标识、管理、存储、发布和长期保存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将其与传统图书馆的采访、编目、借阅、咨询和典藏业务流程进行整合。

在文献与资源采集方面,充分考虑印本文献与数字资源的协调,考虑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以及管理与服务;在文献与资源加工方面,考虑多种元数据的互换性;在文献与资源存储方面,考虑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在文献与资源的服务方面,要在充分发挥数字资源服务优势的同时,更好地揭示传统印刷文献。

3 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

国家数字图书馆将全面履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有重点地收藏、建设和长期保存中文数字信息,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构建数字资源采集、加工、保存的技术支撑平台,并通过国家骨干通信网向全国以及全球提供中文数字信息服务,使国家数字图书馆成为世界最大的中文数字信息保存与服务基地及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国家数字图书馆将以二期工程(2007年底竣工)为近期目标,建立统一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门户,向读者提供揭示性书目信息(书目、篇名、目次等)上千万条,在互联网、馆域网上向读者提供自建和购买的数字资源,在二期工程新馆馆区内提供近600个电子阅览室座位,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数字图书馆。

国家数字图书馆将以“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为中期目标,完善中文文献的书目数据库建设,通过网络向公众全面提供中文元数据;完成馆藏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向公众提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源,包括甲骨资源库、金石拓片资源库、敦煌资源库、地方志资源库、图书馆学资源库、中国国情资源库、中国博士论文资源库、中国学资源库等;建立中文互联网信息资源库,保存中国重要的网站网页信息,并向公众提供查询服务;与其他行业性、地区性数字图书馆系统连通,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信息库,使国家数字图书馆成为中文数字信息的查询中心。

4 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体系

国家数字图书馆将确立以建立国家数字图书馆科学管理体系、数字资源建设体系、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体系、数字资源组织管理与存储体系为目标的四大体系。

4.1 科学管理体系

在吸取和学习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理论及分析研究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将建立数字图书馆理论模型,构建国家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结合的人力资源需求、业务工作流程、组织管理结构、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支持环境需求与管理、传统服务与网络服务的系统与管理框架。

例如:在数字资源组织管理方面,将对资源安全、资源级别、资源调度、权限控制、元数据与对象数据进行管理,有效地调度异地异构数据资源和进行服务综合协调等,其主要工作项目包括元数据管理、对象数据管理、资源整合、资源调度等。再如: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将进行资源的存储、永远保存、异地备份、数据迁移、数据仿真等,其主要工作项目包括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备份、数据存贮。在长期保存方面,还将考虑对象数据库的管理与印刷型文献管理的分工及管理调度等问题。

4.2 数字资源建设体系

国家数字图书馆将确定资源建设原则、建设方针、建设重点和建设规划。数字资源采集方针将明确采集的内容、载体类型、来源方式和不宜采集的内容与类型。

在建立数字资源馆藏管理机制时,将确定数字资源的馆藏比例,资源建设经费的比例,自建资源与购买资源的比例,印刷型资源与数字型资源的比例以及优先购买的原则等。

在确定数字资源的馆藏级别时,将根据国家图书馆的职能,把数字资源分为永久性保存、短期保存、短期服务、镜像与连接服务4个级别。

在制定数字资源保存与服务的管理措施时,将确定长期永久保存资源的本地保存与异地保存方式,数字资源馆藏电子目录与财产的管理措施,数字资源保存格式的确定,不同馆藏级别的使用措施。

在制定数字资源采集与制作的评价指标与管理措施时,将建立数字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包括数字资源内容的正确性、使用的交互性、数据的稳定性、数据量等。

在制定知识产权解决措施中,将充分利用现行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制定本馆自建数字资源的方针与策略,优先对不存在版权问题的文献进行数字化;在购买数字资源库时,将考虑长期保存与永久使用权问题。同时向社会征集作者授权,购买已解决了版权问题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权与网络传播权。

4.3 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体系

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即通过建设数字资源支撑技术平台与网络平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高效跨库、无缝链接、个性化与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同时,遵循“以用户为本”的宗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中国西部地区、服务于教育、服务于提高全民素质、服务于研究性主题和个性化主题,为科技强国服务。

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将包括:通过元数据揭示出更多的图书、期刊、报纸、音频、视频等在馆资源,提高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使用率;通过数字资源的发布服务,利用网络把图书馆的资源延伸到全国网络能够覆盖的地方,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与其他行业数字图书馆和资源供应商的链接服务,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全国总书目的联合编目,并通过联合目录来提高全国图书馆馆藏的利用率;加强党政军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加强研究性主题参考咨询服务;加强文献馆际互借和信息推送服务。

4.4 数字资源的组织管理与存储体系

按照国家数字图书馆的需要及有关标准规范组织数字资源,制定数字资源的组织封装规则,并根据需要制定一次数字资源加工成为二次、三次数字资源及在线、近线、离线存储数字资源的原则,研制数字资源的管理、定位、迁移、转换、仿真、电子账务、数据仓库技术。同时,为了确保国家数字资源的安全和可长期保存,将建立异地灾备系统,以数字资源的永久保存为第一目的,在必要时可以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5 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任务

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图书馆现有自动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文献数字化加工中心、数字资源加工(整合)中心、数字资源存储管理中心、网络管理中心、数字资源服务中心、系统开发维护中心、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中心和展示与培训中心,构建起能够满足数字图书馆海量资源的存储、管理、服务和安全需求的稳定可靠且具有可扩展性的网络运行系统,并通过应用系统实现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归档、组织、发布和利用。

5.1 八大中心的功能

● 文献数字化加工中心:主要进行普通纸介质文献、古籍善本、缩微文献、音视频、特殊资源(如舆图、甲骨等)及特有的、不能缩微和影印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处理。

● 数字资源加工中心:负责网上信息资源的挖掘,进行数字化资源的组织、加工与整合,并建立专题概念体系知识库。将对采编部、报刊部、善本部以及分馆等业务部门的采编业务功能进行整合,并拓展其原有的业务工作范围,使数字资源的采集与加工能够集中进行。

● 数字资源存储管理中心:负责解决海量数字资源的调度、服务、存储、长期保存问题以及存储系统与设备、存储技术支撑、异地备份系统、数据安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并整合典藏部与自动化部的业务。

● 网络管理中心:负责计算机网络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包括查询子系统、调度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安全子系统、卫星数据广播系统、卫星备份线路系统、卫星国际电视会议系统、行业中心高速连接系统、智能检索系统和异地容灾备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该中心将与自动化部现有业务有机融合。

● 数字资源服务中心:负责拓展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展资源检索、资源提供、资源调度、资源保存等业务,将整合现采编、报刊、典阅、分馆、参考、善本等部门的有关业务。

● 系统开发维护中心:承担数字图书馆应用软件系统的维护和部分技术的开发工作,确保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系统正常运行。该中心将与自动化部现有业务有机融合。

● 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跟踪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有关技术与研究动态,对全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走在前面,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做出贡献。该中心将设在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内。

● 展示与培训中心:主要负责新技术的展示与宣传及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该中心将与国家图书馆原参考研究辅导部的展示与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设在参考研究辅导部。

5.2 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公益为主、突出特色、遵循标准、科学管理、自建与购进并举、重视知识产权、边建设边服务。数字资源建设实行以中文为主、外文为辅,通用型资源以外购为主,特色资源以自建为主的方针。数字资源建设将侧重中文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和中文元数据的采集。数字资源馆藏级别分为长期保存级、短期保存级、短期服务级和镜像与连接服务级。目前,正在实施2003—2005年资源建设规划,已经完成2006—2010年资源建设规划的制定。

5.3 数字资源服务

国家数字图书馆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方针,首先,在改造现有计算机存储设备的基础上,推出了国家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以尽可能揭示已有数字资源,逐步丰富门户网站资源并提供相应服务;其次,在完善馆藏中文元数据库,重点采集非馆藏中文元数据的同时,通过网络全面揭示中文书目型元数据,导引读者查阅数字资源;再次,研究读者使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行为倾向,并利用新技术手段,改善受欢迎的传统服务项目,开发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的新项目、新内容。

5.4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将反映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水平,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将联合国内重要的图书馆和有关机构共同制定标准。国家数字图书馆目前正在制定的标准主要涉及7个方面,包括汉字规范处理、古籍用字规范(生僻字、避讳字处理),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对象管理规范,国家图书馆元数据应用规范与元数据置标规范,专门元数据、知识组织规范,资源统计标准、资源长期保存规范等。目前正在草拟标准项目任务书。

5.5 软硬件系统指标

根据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整个系统将具有这样的能力:每年数字化30万册件纸质文献,拍摄和缩微300万张胶片,处理9万条书目记录、文摘记录、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等;标引6000小时视音频资源;在线存储60TB,近线存储340TB,离线340TB数字资源;全馆6000个信息点的接入,互联网资源输出大于1TB/天,接入带宽3000G/秒,10万次检索请求/分,1万次检索请求/秒,2亿条元数据检索,1亿页全文检索资源提供。

6 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①建设方向。也就是说,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各级主管领导应始终坚持以数字图书馆功能需求与资源服务目标为主导,而不能片面追求新技术。应以数字图书馆最终所要求的服务功能作为选择适合技术的标准。②人才。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既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等新技术,又熟悉传统图书馆特有规律的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数字图书馆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网络软硬件高级工程师严重短缺,无法深入研究新问题和进行二次开发。③建立模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不同就是数字对象的科学管理,国家数字图书馆要解决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究,采用新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构造数字资源模型,这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④传统观念与习惯思维。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对立起来,甚至各自为政,互不相关。或者按照传统思维方式来建设数字图书馆,即在对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管理、服务等业务工作进行设计和管理时,无法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模式,因此,需要让图书馆员参与数字图书馆各个业务环节的建设,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才可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

7 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2007年底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完成时,国家数字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服务、数字资源管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将实现第一个目标,从而为读者提供方便、充分、快捷、没有时限的、不会被拒借的数字信息服务。

今后5年,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是,在数字图书馆技术、 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制定与应用、数字图书馆业务模型构建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文元数据制定与应用、中文主题知识库模型构造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标签:;  ;  ;  ;  

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路与发展前景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