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市场分析与应对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市场分析论文,应对措施论文,趋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环保产业启动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已经成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构成中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主体;其中环保服务业发展最快。“九五”期间,环保产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了近两倍。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1080亿元。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环保产业仍属幼稚产业。目前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约为1%左右,同发达国家的5%左右的比例差距较大。
2000年,中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达到18144个,从业人员为317.6万人。年收入总额达到1689.9亿元人民币,引进合同额17.2亿美元,出口总额14.1亿美元。2000年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6.2亿元,环境保护技术开发投资60.9亿元。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收入总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9%,约为同期国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1.6倍。环保服务业增速加快,其产值占到了环保产业总产值的51%。其中,环保产品的研发、环境监测等方面发展较好,环境咨询业刚刚起步,设施运营业很弱,而环境信息业等方面几乎没有;环保工艺和设备的高科技含量少,系列化水平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需要。同时,缺少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就全国范围来看,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据统计,广东、湖北、湖南等6省区的环保产业产值占到全国的2/3。
二、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
北京申奥成功唤起了政府、百姓对环保的关注,同时也将为环保企业提供上百亿元的市场空间。我国入世后,优先开放的是环境服务业和环保投融资市场,我国将利用这个机会加快制定吸引外资进入环保领域的相关政策,弥补环境治理投资不足的问题。同时,世贸组织各贸易国设置的“绿色壁垒”,正在有效地推动我国出口企业全面开展有关环境管理、生产、安全的认证工作。外部压力有效地使环保与企业的生存联系起来。环保产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环保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政府在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即到2005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2001年6月11日,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计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指出,国家不仅通过财政税收政策,而且还将通过资本市场来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在政策的驱动下,“十五”期间,我国的环保产业将成为国内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投资热点。近期的上市公司公告显示,一些上市公司纷纷通过产业转型或变更募集资金投向,逐步将环保产业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此外,环保项目也被部分上市公司列为投资重点,如首钢集团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将投资12.5亿元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环保及节能节水项目。与此同时,环保还将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国家也将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随着国家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支持以及对市场的有效监督,环保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环保产业有望摆脱微利时代。我国环保业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微利时代”。据统计,2000年环境保护行业年收入总额为1689.9亿元,年利润总额为166.7亿元,利润率不到10%,相对于业界的预期和环保产业广阔的前景而言,实属“微利”。统计显示,目前全球环保产业年产值高达6000亿美元,远远超过旅游、软件等其他“朝阳产业”。2000年,我国环境相关产品工业总产值为954.7亿元,仅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环境产业的潜在利润空间远没有被发掘。再加上国家对这一产业的支持和推动,环保产业有望摆脱微利时代。
3.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将相对集中。根据国家“十五”规划,未来5年,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和洁净产品、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服务方面。重点领域有三个:一是先进的环保技术与装备、环何材料和环保药剂,主要包括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技术,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艺技术,节水技术与装备,以污染预防为主的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装备,在线环境监测设备等。二是资源综合利用,主要以“三废”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为重点。三是环境服务,以环境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环境工程、污染防治设施运营及总承色服务为主要内容。
三、环保产业的市场分析
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环保产业工作会议上,确定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十五”发展规划,它将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正成为投资热点。那么,市场到底多大?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在未来10至15年内将持续以14%~17%的速度增长,是发达国家增速的2到3倍;2002年至2005年期间,全国将新增环境保护投资需求70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6%。2002年,国家批准了260多个环保项目,总投资达到500多亿元,2001年国家有300多亿元国债资金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和有关环保项目建设。今后2至3年内,仍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一个日处理千吨规模的垃圾焚烧厂,投资约在6亿元左右,而我国有600多座城市需要这一项目。到2010年,所有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应达到60%,为完成这一目标,大约要建设20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耕资数千亿元。这些无疑给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生产550亿元,占27.5%;资源综合利用产值950亿元,占47.5%;环境服务产值500亿元,占25%。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10年,环保企业将超过2万家,有近20个企业的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并将出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型环保企业。
“十五”期间,国家将研究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巩固和提高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广和应用一批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依法淘汰一批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市场供大于求的环保产品。到2005年,形成3到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一批拥有技术优势、为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服务、“专、精、特、新”的中小型环保产业企业;扶持一批环境服务企业,提高环保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我国环保业一开始就确立了“引进、消化、吸收、普及”八字方针,成为对外开放面最大的行业之一。90年代以来相继有上百家界纪著名企业进入我国环境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带来先进技术、产品和经验的同时也获取丰厚利润。例如,法国苏伊士水务集团旗下的得利满公司已在中国参与100多个水处理项目建设;日本近10个公司参与日本政府对华绿色援助计划工程项目。更多的海外公司则通过技术转移在中国建立合资、独资企业,有先进技术、雄厚的资本与低成本、熟悉市场规则的中国企业结合,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服务、开发、营销、咨询、管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洁净产品生产等跨行业、跨地区的新兴产业。
可以看出,我国环境市场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十分庞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其二是需求的多样性。
四、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根据发达国家在促使环境产业发展、壮大并走向成熟方面的经验,我国在发展自己的环境产业并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应针对自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1.加大政府环保投入的力度。经费投入是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的重要经济基础。政府投入在环境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初期。这时,政府投入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环境产业总投资的主体,而且数量也相当大。政府投入对环境产业的兴起有四大作用:一是启动作用。在环境问题初期,环境作为一个不具备市场价值的公共资源,它的存在既未明确地产权化,它的破坏也不能合法地追究责任者。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利用政府投入来启动环境保护事业,启动环境产业的创建。二是示范作用。政府投入既表明政府对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与信心,又表明环境是有价值的,环境破坏的治理是需要支付很高的经济代价的。没有政府的这种示范作用,将不可能出现有效的企业环境投入行为。三是促进立法。由政府投入启动的环境保护实践,为制定环境法规(如环境标准、环境责任制、环境税费制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从而可使环境产业能在环境法规的推动下进行。四是增强意识。政府的环境投入是政府环境意识水平的一个标志。政府的环境投入等于全民的环境投入,这种全民性支出必将促使社会公众人人关心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意识。
近年来,环保投融资工作有了一定进展,但投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距离改善环境质量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环境投入。一要坚持“污染者补偿、利用者付费、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和“排污收费高于治理成本”的原则,促使排污单位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二是进一步强化政府是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投资主体的意识,利用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推动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和灵活措施,吸引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优惠贷款,吸引海外基金组织、国际财团、企业团体建立环保基金或奖励基金,发展环保事业。
2.推动环境产业的技术创新。环保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它对技术有着极高的依赖性。可以说,技术创新是环境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在我国,由于环境市场规则尚不完善,环保企业多以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主,因而既很难表现环境产业的高新技术特点,又很难看出技术创新是环境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这样的技术基础既薄弱又落后的环境产业,无论在国内环境市场还是在国际环境市场,均不具有竞争力。我国环保产业无疑必需走技术创新之路。环境产业的企业家们与管理环境产业的政府部门应当自觉地认识这一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一点。制定激励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应当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利用市场机制,激励环境技术创新。我国环境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的环境市场需求不足。一旦环境市场需求由潜在变为现实,它将成为环境技术创新的首要动力。这一点已经表现在最近10多年来大陆家电生产(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的技术发展历程中。技术引进曾是我国家电行业初创阶段技术升级的主要途径。环保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也不会例外。因此,在大力开拓环境市场需求的同时,应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环境技术引进,应充分吸取家电业的经验与教训,抓紧技术选型、技术消化、技术后续开发三个环节,力避因盲目、无序而使引进活动低效、无效和失败。二是利用研究经费、税收和信贷政策,支持环保产业的研究开发活动(R&D)。环保产业的R&D投入是相当高的,并且风险也是相当高的。对此,政府的支持可以表现为如下方面:第一,政府的R&D预算中应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环保产业。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无疑应是环境技术R&D投入的主体。因此政府应对致力于R&D的环保企业在税收和信贷上给予优惠,或对给环保企业技术开发以贷款的金融系统以政策优惠。三是开创既解决环境问题又具有国际环境市场竞争力的多样化环境技术。以这种多样化技术支持的环境物品和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占领中国国内环境市场,而且有利于争夺国际环境市场。
3.发挥国际环境贸易对发展环保产业的作用。国际贸易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对于中国以末端污染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来说,它们的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将使这些产业由国内的抵御性消费性质(即不增加财富和福利)变为从国外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性质(即增加财富和福利)。这一转变无论对处于起始阶段的这些环保产业的生存,还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提高,都是极为重要的。(2)在国际环境贸易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特点,迅速提高自己的环境技术水平与环境技术开发能力。政府应当制定积极而周全的“以市场换取技术”的战略。(3)在复杂的环境需求背景下诞生的多样化的环保产业,将对国际环境市场有着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与竞争力。随着环保产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地位日趋上升,环保产业可以也应当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为此,中国的国际环境贸易应当考虑以下内容:一是中国的国际环境贸易的进口,应以环境技术进口为主,尤其应重视和推进“以市场换取技术”战略的有实效实施。二是在开发中国环境技术和产品时,应考虑国际环境市场的需求和规范,并为产品和技术的国际适用性和再开发能力留有一定余地。三是国际环境贸易应根据不同类型国家的特点来推进,并有区别地制定相应的环境贸易策略。四是国际环境贸易政策应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政策相协调,应将环境物品和服务列入成套项目出口之中,列入对外援助与贷款之中,列入中国国家与企业的国外投资之中。
4.实行上下游并重、上游优先的原则,促进对不同层次环保产品和服务全面需求。无论是环境问题的发生还是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出现的,因而有上游与下游之分。就污染问题而言,企业的末端污染排放,实质是由产品内容及其生产工艺决定的。由此可见,下游(即末端)的环境问题是由上游要素(即产品与生产工艺)造成的。因此,对环境的保护,既可在下游解决,即末端污染控制,又可在上游解决,即或通过变更产品内容、开发绿色产品,或通过变更生产工艺,采用洁净生产技术,最好在对新企业与新生产线投资时就能加以考虑。这些解决方式分别对应着对末端污染控制领域、洁净技术领域与绿色产品领域的需求。并且,由于在经济效益的排序上,绿色产品高于洁净技术高于末端污染控制。因此,在技术经济可行的条件下。解决环境问题应实行“上下游并重、上游优先”的原则,以利于促进对不同层次环境物品和服务的全面需求,促进环境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环境产业由低层次(末端污染控制)向高层次(洁净技术与绿色产品)的过渡。
5.建立环保产业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由于我国环保产业隶属关系复杂,分布十分广阔,大中型企业少,而乡镇企业多,关于环保产业的经济、技术、市场信息等收集和分析十分困难。所以,要尽早建立健全环保产业信息咨询系统,主要包括建立环保产业数据库和开发咨询和服务等业务。
6.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环保产业投资。按照市场规则扶植和培育一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环保企业或企业集团。目前政府投资占环保产业投资总需求的56%。企业投资主要指工业污染的治理按照“污染者承担”的原则,由企业自己负责解决。企业投资约占总需求的44%。民营企业参与环保产业主要是通过社会投资来实现的,就是通过改革排污收费体制和环境保护投资、融资体制,利用市场机制动员和吸收社会资金。随着“十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空间的大幅度增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介入到其中。面对这些空间,民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环保产业的经营活动。当然,环保企业要想参与到环保产业巨大“利益分配”的角度中来,摆脱“微利时代”,必须走上一条技术创新化、市场规范化、企业规模化、产品体系配套化以及发展国际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