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边的世界_北京外国语大学论文

看北边的世界_北京外国语大学论文

在“北外”看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外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建校以来,形成“外、特、精”的办学理念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成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九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四百多人,出任参赞的一千多人,学校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说实话,在提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从未真正地、主动地去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个我正在挥霍青春的地方。

      一条北京的三环路活生生把我们学校劈成了东、西两院。除了“大一”时上听力课需要花十分钟走到西院,其他时间,我的生活范围就局限在小小的东院。记得“大一”刚开学的一天,我在校外吃过饭回到学校,不小心迷路了,结果心怀忐忑地走了五分钟,竟然就从东门走到了西门,把学校横穿了,学校之小让人无奈。不过学校小,好处也显而易见,比如从宿舍楼走到食堂只需要半分钟,而且每天早上只要在上课前十分钟起床就不会迟到。

      老师们或许知道,新生刚踏入大学校门之时,难免对将要“囚禁”自己四年的这座象牙塔规模之小感到失落,每每会以梅贻琦大师的那句“所谓大学也,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来安慰我们。鉴于所有老师都在重复这一个论据(这句话我至少听到过7遍),学生们也就在羡慕其他学府面积之大时,心里多多少少有了些底气。而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另外一句在入学之初多次听到的话:“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北外’人的身影。”“北外”曾培养驻外大使四百余人,参赞一千多人,当之无愧地获得“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在“北外”学习语言,是一件极其幸福又很炫酷的事情。这里开设有六十余种外国语言课程,是中国之最,其中还不乏“北外”“独有”的语种,如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祖鲁语、阿姆哈拉语以及即将开设的索马里语。

      每当有人问我主修什么专业时,我都会神秘地一笑,反问:“你猜?”在享受过对方绞尽脑汁的一连串错误猜想之后,我会轻声回答:“是塞尔维亚语啦。”

      塞尔维亚语属于“北外”的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欧院”是一个奉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院,不同于学术至上的英语学院,也区别于国际商学院等规模较大的学院。由于“欧院”大部分班级有全班同学分批次(“大二”或“大三”)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所以原本就小而精的班级更会有研究生的待遇,例如我们班,“大二”只剩下5名学生(全班其实统共也只有11名学生),却有3名老师负责不同课程。

      小班课程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以及更高质量的学术环境,但压力之大也无法避免。我们不用去面对烦人的“高数”以及“C语言”,也没有大量的财经报表要去分析,但是隐形的压力却一直笼罩着我们——只要一天不背单词或不练语法,第二天就可能完全听不懂老师讲课。考前“突击”对于我们也是徒劳无功的,语言是一种技能,就是要靠“练”来巩固的,日积月累才能精通熟悉。

      在“北外”,“看世界”的机会特别多,且不说各种各样的文化节以及讲座,我们接触外国文化最直接的窗口就是身边的留学生。有些事情,只有你亲身体验过了才能懂得,而有些文化,只有你亲自接触过才能了解。在“北外”,有很多机会和形形色色的外国同学,通过接触,你会发现以前的很多认识误区。比如在一起策划圣诞节化装舞会时,你才知道,原来美国人也不是那样自大到唯我独尊,对于其他人的意见他们也会虚心接受。通过日常接触,你也能体会到,不是所有的韩国“欧巴”都是“都教授”那样的长腿哥哥,不是所有“欧尼”都像韩剧里那样温柔可爱,原来,在大街上、咖啡馆和餐厅里大呼小叫、不顾别人感受的,有很多是来自我们邻国的客人。

      在“北外”,你还能拥有比其他大学更多的出国机会,我就曾经参加过在塞尔维亚举办的暑期语言学习班,和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在那里,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欧洲的慢生活。大街小巷都是各式各样的咖啡馆,每到下午都座无虚席,如果赶上周末,那更是从上午10点直至晚上10点都一座难求。他们可以只买上小小一杯意式浓缩咖啡和一瓶矿泉水,坐在那里和朋友聊一个下午,或者只是坐在咖啡馆外边的小凉棚里看街景。满大街的咖啡馆都有免费WIFI,但你看不见有什么人捧着手机刷社交网站。如同我们不能理解他们一杯咖啡喝几个小时,他们也很奇怪为什么中国人的眼睛总是离不开手机。

      “大一”刚刚入学时,我预备大展宏图,报名参加了校体育部、院系生活部、校橄榄球队和院系篮球队,可能是运气较好,居然通过了所有面试,同时还竞选上了班级团支书职务。可没过多久,豪情万丈的我就发现了自己的无知——时间是有限的,工作是无限的。校体育部是“北外”唯一一个全年活动不断的部门,几乎每天中午和下午都有体育赛事需要我们维持秩序。而且“大一”还是各种课程最多的一年,记得那时候连吃午饭的时间都不够,更别提睡午觉了。慢慢我发现,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与精力,会让自己的身体与头脑同时透支,于是就做了一个痛心的决定:放弃。

      我放弃了院系生活部和篮球队,专心处理体育部和橄榄球队的大小事宜。对啦,大家可不要误会哦,本人“软妹纸”一个,是不可能在橄榄球赛场上“打打杀杀”的,只是经理兼裁判。“球队经理”这个听起来威风凛凛又拥有无上权力的称呼,真的只是个代号,我的工作除了发发短信通知,训练前给大家买水,训练时站在场边监督队员,还有带队去参加比赛之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但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工作,让我和队员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他们成了我最铁的哥们儿,最坚实的后盾。我还有幸被选为“北京大学生腰旗橄榄球联盟”的一名裁判。凭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每次比赛都不会缺席,也因着这份热情,我晋升为北京唯一的一位腰旗橄榄球女性一级裁判。

      在我看来,这么繁重的课业下,有一个骨灰级爱好真是非常可贵的,虽然这也许对我将来找工作没有任何帮助,但却让我收获了最真心的朋友。

      说来也很痛苦,因为“欧院”里大多数班级的同学都是要分两个批次出国的,所以在我们的大学生涯中要经历三次离别,两次因为留学,还有一次就是最后的毕业。留过学的人都知道,留学生活要面临饮食、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上太多的挑战,孤独、茫然、无助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情感体验,但也正是这些,让我能够有机会在平凡的世界里追逐那个不平庸的自己。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走出去,你就会认为世界就是你看到的样子。“北外”引导着我开启了面对世界的另一扇窗,让我能够张开尚不丰满的羽翼,飞出去,不怕受伤。

标签:;  

看北边的世界_北京外国语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