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相应的各项基础设施也进入了高速的建设时期。而在建设工程领域中,基础质量决定着上层建筑的质量,而桩基础也是现代基础的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所以桩基础在工程施工中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也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由于桩基础的施工工序比较繁杂,相应的难度系数也比较高,施工难题也会频频出现,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处理,就会很容易的影响到后面的施工过程,从而影响施工进度以及延误工期。所以一开始便制定一系列的规定以及程序是很有必要的,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以及程序进行施工,就会相应的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方法措施
在目前的建设工程领域中,桩基础的施工方式通常有钻孔压浆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人工挖孔灌注桩等施工方式。其中每一种方式都会有各自的特点,因此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设计要求以及不同的施工需求之下选择不同的桩基础施工形式,由于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范,这样也便于在出现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方便快速的解决,也同时能在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中继续总结经验,能够更好的使施工方法得以改进,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使得工程建设能够更加有效率的进行与完成[1]。
一、钻孔压浆灌注桩施工及注意事项
钻孔压浆灌注桩的特点具有耗材少、施工方便、经济、工期短以及对周围建筑没有影响及破坏等特点。
图一:钻孔压浆灌注桩施工
1.桩点定位质量控制。先进行定位抄测,根据地勘报告以及设计文件,先进行轴线及桩点位的抄测记录;再进行桩点定位,按照对应图纸的尺寸要求进行桩点位置及数量的复核,确认无误后进行定位。
2.成孔质量控制。选用合适的钻机机械,进行施工要点控制:一是控制轴线位移;二是控制钻孔长度;三是控制钻孔垂直度。并需要人工配合清孔。
3.压力注浆。对注浆材料的原材需进行复验,制浆过程需要严格按程序进行,禁止出现水灰比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前者会发生离析与流浆,强度无法保证,后者则会产生施工困难的情况。同时对钢筋笼的原材需进行抗拉性能、屈服性能、冷弯性能以及焊接性能等方面进行复验;对制作加工进行主筋数量、间距、长度、及箍筋数量间距等方面的控制。
4.采取反循环泵吸成孔、导管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桩技术。首先要按照规定进行护筒的埋设,既能够一定程度上的防止孔壁坍塌,也能够起到桩点定位的作用。然后在钻机钻孔的时候要控制好垂直度以及钻进速度,在钻进到不同土质的土层时,需采用不同的钻进方法与速度。在钻进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孔内水位及地下水位的情况,避免出现承压水导致的孔壁坍塌。当钻至持力层,需进行验收并且在下放钢筋笼后要进行二次清孔。
5.灌注混凝土。先下导管,控制好导管距底部距离,然后进行灌注,采取逐步灌注逐步拔管的措施连续灌注到超过设计标高的一定高度下,再进行人工凿桩头即可。
此外以上过程均需要进行专人看管,并且形成书面记录。在需要检查的节点,需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的查验,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有效率的进行下去[2]。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及注意事项
钻孔灌注桩主要是用于现在的公路、铁路及桥梁基础中,其特点为可靠度高、方便施工、成本适中。因此钻孔灌注桩应注意的问题常在桥梁建设者中讨论研究。
1.桩位测量。测量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及相关的规范方案来确定,在桩位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后面的施工,严格控制误差,为后期埋设护筒及钻孔奠定基础。
2.护筒埋设。在桩点定位的工作结束后,需按设计及施工要求对护筒的一系列参数进行控制,在定好护筒的基础上进行护筒埋设工作,需使护筒中心线与灌注桩的中心线重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缩小误差。埋设过程中,如果遇到的是较为坚硬的岩石部分,则可以直接进行埋设;如果土质松软,则需先进行夯实,待坚实度达标后方可进行护筒埋设。埋设中需保证埋设尺寸高于地面,这样对以后的施工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3.制作浆液及灌注。制作浆液需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进行多次的实验来确定最佳配置比。配置过程中,原材料、搅拌频率、灌注速度等都需要进行控制。在灌注过程中,护筒应保持垂直,灌注应保证持续性。
4.后期养护处理。在灌注浆液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养护工作,对其温度、湿度、扰动性等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待达到设计及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时间后方可结束养护工作,期间如果发现灌注的密实度不足,则需要及时的进行补灌工作[3]。
三、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及注意事项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将人工挖掘进行最大化发挥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具有操作简单、造价低、设备占用空间小且成本低、对地质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在有些地质条件比较恶劣,不适用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情况下,人工挖孔灌注桩的优势就能够很好的显现出来,也正是如此,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危险性比较大,无法使人身安全做到十足的保障[4]。
图二: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1.施工准备。需要前期做好“三通一平”的准备工作,例如:通水、通电、通路及场地平整。按照实际的情况,有时需要先做好混凝土垫层、设置好排水沟,为后续工作奠定好基础。然后分析图纸及相应的设计文件,明确桩点位置等信息,也要对桩周围土体的坚固程度做好控制。再对相应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及相应的操作程序培训,让他们具有安全意识, 能够纠正错误的工作方式方法,并且端正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
2.施工过程。按照相关的国家法规及规范与标准,制定标准的施工过程,其具体为:定位、挖土、支模、测量控制、施工、制作钢筋笼及准备、下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型及养护。
3.关键工艺。需要对关键工艺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桩的成型质量。其关键工艺分别为:(1)桩中线的定位。通过测量以及复核对其进行精准定位;(2)墙体保护模板质量。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用于保护墙体的模板质量必须达到相关的标准及要求。禁止用不合格的伪劣产品以次充好。(3)钢筋笼稳定性。需要对原材料及加工制作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其质量以及强度对桩的强度乃至建筑的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4)其他常见的问题。例如对地下水位的控制、一定深度下的通风换气等工作都需要按要求严格执行。
4.施工中常见问题。例如:地质条件的影响,前期地勘及设计要求;钢筋笼质量,原材料及制作加工的质量都会有影响;混凝土离析,由于孔底有水使得混凝土不能够完全落下,易产生离析等问题;地下水渗透,人工挖孔过程中需持续关注地下水水位和及时进行降水,否则地下水容易对挡土墙壁产生侧压力,对人身安全及桩体成型都有很大影响[5]。
结束语:
建设工程对现代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而作为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桩基础对工程的重要性也已经不言而喻。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桩基础的施工及注意事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技术,对以后的项目施工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以后的工程建设具有很实际的参考意义,能够让施工过程更加顺利,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敏歆.浅析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J].科技风,2019(20):105.
[2]左亮.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8(11):174.
[3]陈芬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52):22-23.
[4]丁春祥.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7(35):6.
[5]王开贵.针对复杂地质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7,36(04):92-93+109.
论文作者:张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钻孔论文; 桩基础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