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恒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650228
摘要: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讨论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较低,国内的信息技术能力仍然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的高度结合是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关键因素;因子分析;制度保障体系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工程项目在前期预算、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决算管理与评价等管理活动中,均采用了数字信息化等计算机技术.我国的工程建设正处于急速增长时期,建设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不但能使造价管理科学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受当前技术水平与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因此,通过对相关文件与政策的解析,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的层面,为本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现有针对工程造价信息化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未进行分类梳理和主次分析,忽略了问题的根源挖掘,导致给出的建针对性和指导性有待商榷。
1 障碍因素分析
梳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因素
企业和政府作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市场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引导信息化建设的外部媒介,三者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作用重大,因此本研究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分为企业内部障碍、外部市场障碍和政府层面的障碍三大类,结合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资深咨询工程师和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相关专家,最终将三类障碍分解成32个障碍因素指标。
2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
政府作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宏观引导者,通过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障碍,根据各关键障碍因子中的因素指标,本文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概括为四类,各类标准体系解决相对应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障碍。
2.1 工程造价信息化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从宏观层面引导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解决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障碍,完善工程造价信息化法律环境,是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有限规范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各方市场主体的行为,但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包含: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管理规范;工程造价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工程造价信息信用管理规范;工程造价信息平台管理规范;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主体的法律责任与受法律保护的权力;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及管理规范。
2.2 工程造价信息化资金保障体系
资金保障体系,旨在解决来自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本身、企业综合实力不足和企业现有任务过重的障碍,主要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三方面着手,进而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驱动。
(1)在财政支持层面。政府设立工程造价信
息化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制定经费投入、经费管理制度。设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以获得信息化建设财政支持的条件和门槛,对于不同规模的工程造价企业,设定信息化专项资金的金额与比例。
(2)税收优惠层面。根据工程造价咨询企业
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尤其是运营效益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针对获得财政支持或自主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其税收优惠比例更大;对获得财政支撑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根据其后续运营、管理、更新情况,结合息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确定税收优惠的比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旨在解决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及产权问题,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障碍。
(1)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平台)管理制度。
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包含不同的类型,主要有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咨询行业及企业服务信息化平台、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不同类型的信息化平台有不同的建设运营模式,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流程的5 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主体职责及权限,并以此制定详细的管理流程及制度。
(2)工程造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造价信息的安全性直接与信息收集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相关联,通过规定工程造价信息的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数据的上传、管理及索取,保证工程造价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保密性,用以消除信息提供者对信息安全的担忧及顾虑问题。针对工程造价信息的使用者采用信用考核制度和信用等级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及时公开信用信息,并定期或不定期考核信息使用者,对信用较差的使用者进行降级或剔除等机制,严格监督和管理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过程的保密意识和操作流程。
2.4 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
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通过制定及完善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有助于工程造价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从根本上解决工程造价数据库建设的障碍。
(1)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指
将未经加工的原始信息,如数字、文字、符号、图像等进行统一规定,包含统一分层级编码、统一计算规则以及统一为其服务的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等。造价信息数据标准是造价信息的基础技术标准,涉及每一类、每一个造价信息,是造价信息科学收集、整理、分析、分享、上报、发布的基础。在现有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尤其是完善针对造价指标、造价指数、项目特征类指标的数据标准,是推动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基础条件。完整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除了应当针对所有的造价信息外,每一个或每一种造价信息至少应当包括其概念标准、计算方法标准、数据格式标准和数据编码标准。
(2)工程造价信息收集和处理标准。获得及时准确完整可靠的信息需要合理的收集方法,而通过数据将需要表达的信息完整的传递出来就需要正确的处理方法,因此需要信息收集和处理标准。收集标准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对象、选取原则、基本方法等应规范化,及时准确地获得可靠完整的信息,并将所收集到的信息按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收集标准至少应当从收集取样方法、收集时间、收集渠道等角度对各类造价信息进行收集标准设定,而处理标准则至少应当从处理取样方法、数据加工方式、计算规则等角度进行处理标准的研究确定。
3 结语
通过系统全面地梳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因素,深层发掘影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根源,以此制定关键障碍对应的保障制度,彻底清除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现有的问题。详细地分析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对推动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造价的信息化进程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处理效率,为企业的现代化运营提供方便.我国的工程建设量堪称世界之最,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工程造价行业的历史性变革.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完善、积极的信息化手段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力.因此,以管理信息化为主导思想的管理活动是未来工程造价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红帅,蓝荣梅.关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四川建材,2012(3):249-251.
[2]徐红,周欣.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服务水平[J].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作的探讨,2007(6):97-99.
[3]邹琼玉.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初探[J].科技之友,2012(2):67-68.
[4]赵芝.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7(286):150-151.
论文作者:沈云存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论文; 标准论文; 障碍论文; 企业论文; 造价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