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国际工程投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武晋辉[1](2020)在《中建八局BY公司的海外分供招标采购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实际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一带一路”逐步成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需求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核心战略之一,与此同时,也在不断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较快速的发展,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亚非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海外分供招标采购可能受属地国地理环境影响、政治文化影响、法律制度影响、人身安全影响等客观无法预料的隐形因素影响以及分供商投标数量不足、分供商资质问题、价格无法统一、劳动力准入问题、劳动力效率低下、物资设备资源不足等主要因素影响,对整个招采采购流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国内中建某局企业内部分供招采流程为对象,就其落地项目属地国家的分供招采流程进行分类分析,对招采过程中需改进的部分进行重点明确。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对于分供招采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其次对本研究中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描述,以亚洲发达国家、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对象阐述BY公司海外分供招标采购的基本模式,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BY公司的海外分供招标采购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海外分供招标采购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应对建议,为海外项目分供招采模式建设提出一定的借鉴意义。
毕正金,黄明[2](2019)在《国际工程EPC项目投标报价》文中指出企业在国际工程EPC项目投标阶段需要综合考虑项目履约潜在的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同时还需应对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性,因此投标报价的优劣是企业能否顺利履约中标项目并实现预期利润的关键,基于国际工程EPC项目投标报价的组成内容,同时结合对国际工程EPC项目的一些履约经验,对投标报价应注意的重点事项进行探讨。
唐倩[3](2019)在《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认定和处理中的实证材料为基础,考察我国合同无效制度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领域的适用。从相关法律规范、裁判规则和观点学说变化趋势的视角,形成本文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系统性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和规则建议,化解司法实践困境,保障建筑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和法制环境下,为维护合同的稳定与交易的效率,保障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合理平衡社会公共利益与合同主体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人民法院在认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时,应当从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目的出发,在比例原则的指导下,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的价值判断标准限定为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以及建筑市场秩序的法律规范所体现出的基本价值,进一步缩限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范围。在具体认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的过程中,应当以法律行为无效制度为理论指导,形成统一的司法裁判规则,防止“类案异判”现象对司法公信力的损害,引导合同主体正确行为。第二,从解释论的角度,在《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针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已经确立参照合同结算工程价款的处理规则下,应明确参照结算的工程价款在性质上应属于无效合同中“折价补偿的价值”,而非有效合同中依约支付的“合同对价”,并由此确定参照合同的具体范围和程度;更进一步提出应将双方在履行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因过错产生的损失,认定为折价补偿价值的折损(承包人的过错情形下)或对对方责任的免除(发包人过错情形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照合同约定进行抵扣。第三,《合同法》第286条规定承包人享有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应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有效为要件,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不应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第四,实际施工人作为与发包人没有直接有效合同关系的施工主体,应以代位权制度作为其对发包人的诉权以及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法理依据。除导论和结论外,本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导论部分首先提出问题,描述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存在大量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不良现象,初步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据此对本文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行分析,归纳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其次,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探讨本文的写作思路与计划。再次,导论中阐述了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该方法在深入研究本文主旨问题中的优势。第一章是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产生原因及司法困境展开的分析。首先,为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笔者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内涵和外延作出了界定,并对采用“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这一概念的原因作出解读。其次,该章还通过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认定和处理中的特殊性作出分析,提出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形成根源于建设工程法律制度存在缺陷、行政机关监督职能的缺失以及施工合同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由此指出司法机关在认定和处理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第二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提出了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一般认定规则。本章侧重于构建认定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理论范式:首先,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制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主要国家法律既有认定规则的研判作出比较法的考察,结合我国认定规则在规范上的演进,归纳出我国无效合同认定规则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我国现阶段无效合同认定规则本身存在的冲突和问题,寻求理论上的解决方案,提出引入比例原则下的利益衡量方法认定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再次,在理论建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建设工程法律渊源,考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类型化分析。第三章从实务角度出发,对部分存在重大争议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问题作出具体分析。《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通过将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作出列举式的规定,方便法官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作出认定,取得了良好的司法效果。但是在该司法解释的适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对欠缺书面形式、低于成本价中标、“黑白合同”、挂靠施工、未取得建筑施工许可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难以认定的问题,困扰着司法审判人员,成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本文依据第二章提出的一般性规则,逐一进行解读和回应,提出统一的、具有操作性的具体裁判规则。第四章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后果作出分析,鉴于本文是民法学论文,本章的讨论仍以私法上的后果为主,无效施工合同违反刑法或行政法规定的法律后果,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该章通过对司法机关在处理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过程中确立的众多裁判规则进行归纳和分析,从总体的角度、发展的眼光对适用规则的理论依据、裁判效果作出评价,提出更加合理及有效的处理规则体系是本章的特色。在《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确立以参照合同的方式计算无效合同折价补偿价值的规则下,从解释论的角度,明确司法机关这一规则所体现的司法理念和法理依据,并就如何具体适用《合同法》规定的无效合同中的损害赔偿制度,提出裁判规则建议。第五章从解释论的角度,针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特殊制度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对《合同法》第286条所规定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性质和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优先权的行使与合同效力的关系作出分析,指出无效合同的承包人不应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二是针对《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提出的实际施工人制度,通过对“实际施工人”概念的准确解读,为实际施工人对发包人的诉权及其如何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寻求法理依据。最后部分是结论,除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作出回顾和总结以外,这部分还针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认定和处理中存在的制度外问题,提出司法适用方面的完善建议。具体而言:司法机关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及处理作出裁判时,不能超越立法,既要落实在对相关法理问题的深刻理解上,也要落实在司法技术上。由于司法程序对于实体权益的影响深远,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预判中如何实现司法权与工程鉴定鉴定制度的衔接,如何实现执行程序与实体裁判的衔接,亦是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钱佳萍[4](2019)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建筑统计制度改革的研究》文中提出一直以来,建筑业被认为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建筑行业的发展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是建筑业发展的“晴雨表”,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进行,对建筑业的发展及统计报表制度的改革都提出了要求,这就更加凸显了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与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合称为建筑统计报表制度)与广义建筑业发展无法很好匹配的问题,导致了建筑统计报表制度无法反应广义建筑业真实的发展形态。同时,随着一些新业态的出现,建筑业与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且两者的统计制度未能很好的衔接,不利于展示广义建筑业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规律。本文立足于建筑业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发展的现状,基于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归纳选取主要指标对建筑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针对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分别以法人和业务为单位对其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论述了新形势新要求下对建筑业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对统计的影响,揭示了现行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存在的问题:工程咨询服务行业未有统一的统计报表制度,细分行业的统计报表制度在表式设计上相似度高,在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情况下,企业重复填报现象严重。同时,随着设计施工总承包业务的推广,加大了跨建筑业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重复填报数据无法识别等主要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针对性的建筑统计报表制度改革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路径,即在现行细分行业的统计报表制度基础上,首先实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的融合和统一,继而实行广义建筑业的统计,论文还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促进建筑统计报表制度改革,更好地适应建筑业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的发展,有效地发挥其统计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杨喜[5](2018)在《国际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后,越来越多中国建筑企业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入到国际项目的角逐中,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竞争合作,在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交通、基建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打响中国制造的牌子,创造中国辉煌。但在中国企业对外承接项目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国际不接轨的问题。以勘察设计工作为例,国内企业对项目所在国家政治经济环境不熟悉,不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语言存在障碍,勘察设计方法使用不恰当,勘察设计引用的标准规范不适用,对国外勘察设计合同理解有误区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项目实施时不顺畅,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依托埃塞俄比亚Bole-Lemi工业园项目执行情况为背景,以勘察设计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案例,对国外勘察设计工作的特殊之处加以剖析,给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些的经验参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划分国外勘察设计工作流程,本文研究了包括投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国外勘察设计工作的特点及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勘察设计行业特点,包括勘察设计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规模、运营、行业监管体系的特点;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勘察设计执业人员的注册管理、保险制度以及行业信用体系;对比分析中外勘察在规范体系构成、勘察设计理念、岩土等级分类、勘察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2)本文介绍合同管理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研究了FIDIC合同条件文本中关于勘察设计的主要条款;重点总结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的三个薄弱之处,强调了合同管理在工程实施当中的重要性。(3)总结国际工程勘察设计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防范内容;利用流程图法通过算例对风险量进行定性分析。(4)针对勘察设计工作特点,定义了勘察设计费用的分类,结合国际特点提出其确定方法与国内的不同指出,通过举例说明国际索赔时效性及复杂性。(5)通过埃塞俄比亚Bole-Lemi工业园项目具体案例,分析了勘察设计全过程工作管理的重点值得关注的地方,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经验。
李明慧[6](2017)在《S公司苏丹UF公路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工程市场竞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中国对外承包企业在跟踪并实施国际工程项目时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如何系统地识别海外项目风险,提高管控项目风险的水平,有效保障自身利益,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国际工程建设项目,把S公司苏丹UF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证案例与前人积累的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经验成果相结合,针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在项目全寿命生命周期内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运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苏丹UF公路项目整体及下属各风险因素的风险影响程度及其风险等级,对项目部采用的风险应对和管控措施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风险应对和管控措施。旨在为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为S公司和其他对外承包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思路,从而增强企业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升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保障国际工程项目的良性发展。
张华丞[7](2016)在《国际工程投标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工程投标管理是指面向投标业务,围绕避免投标时各类问题的产生,提升投标过程中各项工作完成及成果形成的效率、质量,以中标为最终目的应采取的措施集合。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呈现出稳定繁荣的趋势,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量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为了选择最具性价比的承包商,公开招标仍是世界范围内业主最为青睐的招标方式。然而,国际工程投标相较于国内工程投标复杂程度更高,我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投标时仍出现较多问题及失误,这反映出我国承包商国际工程投标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文中首先对我国承包商国际工程投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在分析阐述国际工程投标主要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投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识别与归纳,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专家访谈的方法,经过多轮沟通,发掘并总结我国承包商国际工程投标管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而后,针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选取欧美及日韩国家的多家世界着名国际承包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在国际工程投标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并辅以具体案例简析作为佐证。经过对先进经验的分析总结,获得提出建议的启示。最后,在获得的经验启示基础上,从人才、组织、制度、知识、信息化五个方面提出强化我国承包商国际工程投标管理的具体措施建议。
李海文[8](2016)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工程EPC项目由于跨国界性、投资额大、工期长、参与方多、技术复杂性等特点,又涉及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宗教习惯、国际关系、汇率波动、文化差异等因素,所以国际工程项目远比国内工程项目复杂、风险大,因此,加强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以EPC项目风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EPC模式及风险相关概念着手,在全面研究和分析EPC模式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自然、社会、技术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国际工程EPC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和分类,归纳出34项典型风险因素并进行了详细阐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指标权重进行主观赋值,同时利用现有的历史资料数据采用粗糙集理论(RST)对其风险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再通过设立调整系数方法得到项目风险指标的综合权重,这一方法可使项目风险指标的权重分配更加合理;根据国际工程EPC项目的风险可控要求比一般项目高,更应重视各风险指标的风险程度,据此建立了基于RST-AHP的风险指标评估方法,根据计算出的风险指标评估权值可划分为高风险因素、中等风险因素和低风险因素三种类型,这样通过对风险指标权值的排序和分类,可以对各类风险指标采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风险控制(应对)措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最后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埃塞俄比亚艾马公路项目进行案例应用研究,得到了水源短缺、工程量变更、通货膨胀和合同风险等4项为高风险因素的研究结论,据此提出了详尽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陈取峰[9](2016)在《国际总承包工程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文中认为国际总承包工程的招标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阶段招标和议标等。报价程序包括研究招标文件、考察现场及市场调查和制定实施方案。在对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运用组建专业投标团队、招标文件澄清、合同价调整和不平衡报价等技巧,选择合适的投标报价计算方法,做出最优报价。
张鹏[10](2016)在《国际工程总包项目争端索赔管理机制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承包商对业主的索赔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处理好国际工程索赔需要一个有效的索赔组织、工程流程和组织管理策略。本文以系统论、风险理论、网络分析等为工具;从索赔的法律基础、风险管理、合同系统理论、工期管理及费用索赔入手,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国际总包项目索赔组织与流程,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索赔法律理论、经济学基础以及国际工程争端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国际工程争端索赔是由不可预见因素、合同变更及缺陷、业主违约和政策法令等因素导致。建立了索赔因素模型,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国际工程中索赔争端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引起索赔事件发生的主因素依次为合同变更与缺陷、不可预见因素、其他影响及业主违约,引起索赔的子因素主要为合同缺陷,其次为地质条件与计划不一致。(2)运用管理学的系统原理和方法,提出了组织结构影响因素与组织结构设计的关系框架,并指出该系统组成的要素,即工程规模、管理因素、组织机构特征和环境因素是索赔组织系统构建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从因素归属性的角度将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分为四类: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组织结构特征因素和组织规模因素,并运用模糊决策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对组织设计影响因素综合重要度排序中管理层次最为重要,其次为索赔战略、集权程度、规范化程度、专业化程度、人员结构、信息化程度、组织技术、工程规模以及组织文化等因素,为索赔组织设计提供依据。(3)在明确索赔管理组织组建原则的基础之上,针对索赔管理组织的特点,提出了依据企业规模应选取索赔组织模式:中小型企业使用直线职责式组织架构、大型企业选用矩阵式组织架构。并针对矩阵式组织模式中存在的集权度不够、领导力不强等缺点,对矩阵式组织模式进行了改善,增设了新的管理层次——索赔部,加强了组织的纵向联系。(4)运用组织理论,构建了索赔管理组织的机制保障:沟通、激励和冲突管理,并基于国际总包企业调查的量化分析指出索赔组织人员应具备的素养。(5)以索赔工作的一般程序为出发点,设计了国际工程索赔的具体流程,即运用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和面谈法等方法提出了机会识别方法,合理应对对方所提出的索赔要求,并达到减少索赔纠纷,控制投资成本。进而再提出了索赔过程中,分析合同条款、收集证据、制定策略等内容,从而可以使承包在国际索赔中保障自身权益。(6)界定了工期索赔的含义。对工期延误按是否可以申请工期索赔、延误事件间的影响和发生延误工序的重要性分成三类。提出了分析索赔事由、分析事件影响和确定索赔策略的索赔步骤。为合理量化工期索赔值,提出了有效索赔时间的概念,运用按比例计算的简单处理方法和按责任分摊的量化方法,并得出按工序延误原因、设置相应的变量和对总工期影响的变量、确定出对有效的延误工序、实际情况分析、延误责任划分、索赔计算模型计算索赔值的工期索赔计算步骤。最终得出在多事件延误的情况下,承包商向业主进行工期索赔值为业主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工期延误。(7)分析了各项费用增加的原因、责任分担和计算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各项费用的索赔计算方法。分析了构成索赔费用的七个组成项目发生的原因、处理办法及计算方法等,对各种费用索赔进行了科学地分类,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索赔计算模型,并系统分析了各种计算模型适用的范围与条件,笔者还站在承包商的角度,提出了有关的索赔策略,以求得索赔值在合理的前提下的最大化。(8)基于国际工程快速发展趋势以及索赔管理中的这种现状,本文在此提出了索赔组织管理策略,提出了国际工程总包商索赔管理对于风险、工程变更、合同索赔和反索赔管理方面的应对策略。从预防与控制的角度,详细分析了索赔风险管理控制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与风险转移,并提出了风险控制的模型,为国际总包索赔组织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对引起索赔的工程变更,分析了变更索赔的影响因素:设计变更、施工暂停或工期延长引发、不可抗力引发,提出应对变更的方法,为总包商正确进行工程变更决策和控制工程变更风险提供依据。从反驳索赔的角度,重点讨论了承包商对业主索赔的反驳,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索赔管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等,采用模糊决策法和灰色关联度将国际索赔管理机制与策略作为研究内容。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索赔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得出了引起索赔事件发生的主因素依次为合同变更与缺陷、不可预见因素、其他影响及业主违约,引起索赔的子因素主要为合同缺陷,其次为地质条件与计划不一致。(2)提出了索赔管理组织构建是由承包工程规模、管理因素、组织结构特征和环境因素四方面因素影响,并运用模糊决策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对组织设计影响因素综合重要度排序中管理层次最为重要因素。(3)提出了国际工程索赔组织组建原则,对矩阵式组织模式进行了改善,增设了新的管理层次——索赔部,构建了索赔组织机构模型。(4)提出索赔组织机构的索赔工作流程。工期索赔中,提出了有效延误时间,并对网络计划模型进行了相应的完善,设置新的变量来确定工期索赔值。费用索赔中,将各项可能的索赔费用进行量化。
二、浅谈国际工程投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国际工程投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中建八局BY公司的海外分供招标采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际分供招采模式研究背景 |
1.2 国际分供招采模式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际分供招采模式异同 |
1.3 国际分供招采模式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招标采购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招标采购模式的相关理论 |
2.1.1 国际工程发承包模式理论 |
2.1.2 招投标理论 |
2.1.3 国际工程承包风险 |
2.2 招标采购决策 |
第3章 BY公司的海外分供招标采购基本模式 |
3.1 亚洲发达国家地区(以韩国为例) |
3.1.1 地区特点分析 |
3.1.2 招标模式现状 |
3.2 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地区(以印度尼西亚为主要研究对象) |
3.2.1 地区特点分析 |
3.2.2 招标模式现状 |
3.3 非洲发展中国家地区(以毛里求斯为例) |
3.3.1 地区特点分析 |
3.3.2 招标模式现状 |
3.4 BY公司海外分供招标采购模式 |
3.4.1 招采计划 |
3.4.2 分供商选择 |
3.4.3 各区域招采模式设计列表 |
3.4.4 海外招标采购实际操作流程 |
第4章 BY公司的海外分供采购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招标因素 |
4.2 政治安全因素 |
4.3 法律因素 |
4.4 管理因素 |
第5章 海外分供招标采购模式管理建议 |
5.1 海外分供招标采购模式相关方面管理建议 |
5.1.1 招标因素方面的管理建议 |
5.1.2 政治安全因素方面的管理建议 |
5.1.3 法律因素方面的管理建议 |
5.1.4 管理因素方面的管理建议 |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国际工程EPC项目投标报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工程EPC项目的中标价与报价组成 |
2 国际工程EPC项目投标报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1 装置性材料及设备费报价 |
2.2 项目报价合理性 |
2.3 EPC项目报价资料 |
2.3.1 业主提供的资料 |
2.3.2 投标人投标资料 |
2.4 EPC项目投标方案 |
2.5 EPC项目技术标准要求 |
2.6 EPC项目投标报价决策 |
3 结语 |
(3)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问题的提出 |
2.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
3.文献综述 |
4.研究路径 |
5.研究方法 |
第1章 无效施工合同的产生原因及司法困境 |
1.1 无效施工合同的界定 |
1.1.1 施工合同的法律定位 |
1.1.2 “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概念使用 |
1.1.3 无效施工合同的审查主体 |
1.1.4 无效施工合同的特殊性 |
1.1.4.1 司法认定无效情形严重 |
1.1.4.2 参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价款 |
1.1.4.3 实际施工人对发包人的诉权 |
1.2 无效施工合同的产生原因 |
1.2.1 施工合同立法存在缺陷 |
1.2.1.1 对意思自治过度限制 |
1.2.1.2 与国际工程建设实务不适应 |
1.2.2 施工合同法律实施存在障碍 |
1.2.2.1 政府机构职能缺位 |
1.2.2.2 主体守法意识弱 |
1.3 无效施工合同的司法困境 |
1.3.1 裁判规则不统一 |
1.3.2 司法与行政脱节 |
1.3.3 恶意诉讼频发 |
第2章 无效施工合同的一般认定规则 |
2.1 认定施工合同无效的法理依据 |
2.1.1 法律行为无效制度 |
2.1.1.1 法律行为的效力根源 |
2.1.1.2 我国法律行为无效的规范演进 |
2.1.2 法律行为欠缺生效要件 |
2.1.2.1 生效要件的存废之争 |
2.1.2.2 行为能力制度的价值重申 |
2.1.2.3 意思表示瑕疵的弥合 |
2.1.3 法律行为符合无效事由 |
2.1.3.1 违法性事由的进一步限制 |
2.1.3.2 公序良俗原则的规范适用 |
2.1.3.3 形式要件的效力排除 |
2.2 无效施工合同认定中的主要问题 |
2.2.1 强制性规定仍旧难以甄别 |
2.2.2 公序良俗的内涵仍旧模糊 |
2.2.3 无效规则引发实践冲突 |
2.3 无效施工合同中的价值判断标准 |
2.3.1 施工合同无效的价值目标 |
2.3.1.1 协调自由与正义 |
2.3.1.2 平衡效率与安全 |
2.3.2 法律适用中的比例原则 |
2.3.2.1 比例原则的逻辑结构 |
2.3.2.2 比例原则的具体适用 |
2.4 无效施工合同的类型化分析 |
2.4.1 施工合同无效的主要因素 |
2.4.2 主体不适格的无效施工合同 |
2.4.2.1 发包人的主体要求 |
2.4.2.2 承包人的主体要求 |
2.4.3 形式违法的无效施工合同 |
2.4.4 内容违法的无效施工合同 |
第3章 施工合同无效认定规则的具体适用 |
3.1 招投标程序与施工合同的效力 |
3.1.1 欠缺书面形式的施工合同效力 |
3.1.1.1 招投标订立施工合同的主要流程 |
3.1.1.2 中标通知书的承诺性质 |
3.1.1.3 招投标文件具有合同约束力 |
3.1.2 低于成本价中标的施工合同效力 |
3.1.2.1 规范依据 |
3.1.2.2 成本价的确定 |
3.2 “黑白合同”的效力认定 |
3.2.1 “黑白合同”的界定 |
3.2.1.1 “黑白合同”的产生原因 |
3.2.1.2 “黑白合同”的主要特征 |
3.2.2 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认定 |
3.2.2.1 “背离”及“实质性内容”的内涵 |
3.2.2.2 合同的合理变更 |
3.2.3 “黑白合同”的具体效力 |
3.2.3.1 “黑”合同并非必然无效 |
3.2.3.2 “黑”“白”合同的效力关系 |
3.3 挂靠施工合同的效力认定 |
3.3.1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标准的统一化需求 |
3.3.1.1 建筑市场中挂靠施工现象仍旧猖獗 |
3.3.1.2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的实践现状 |
3.3.2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的行为界定基础 |
3.3.2.1 挂靠施工概念的类型化表达 |
3.3.2.2 与相关行为甄别的标准及意义 |
3.3.3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规则的疑难探讨 |
3.3.3.1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强制性分析 |
3.3.3.2 挂靠施工合同效力认定的规范缺失 |
3.3.3.3 挂靠施工合同中的双重法律关系 |
3.4 未取得建筑许可的施工合同的效力认定 |
3.4.1 建筑许可制度的主要内容 |
3.4.2 未经许可施工合同效力的规范现状 |
3.4.3 未经许可施工合同效力的判定规则 |
3.4.4 未经许可施工合同的效力补正 |
3.4.4.1 效力补正规则的参照适用 |
3.4.4.2 效力补正规则的具体程序 |
第4章 无效施工合同的法律后果 |
4.1 处理无效施工合同中的法理依据 |
4.1.1 恢复原状的基本范式 |
4.1.2 请求权性质 |
4.1.3 折价补偿规则 |
4.1.3.1 折价补偿的适用条件 |
4.1.3.2 折价补偿的数额量定 |
4.2 .折价补偿的具体方式——参照合同结算工程价款 |
4.2.1 参照结算的前提条件 |
4.2.2 参照结算的合同范围 |
4.2.3 参照结算的司法难点 |
4.2.3.1 “黑白合同”中的参照结算问题 |
4.2.3.2 未取得建筑许可的施工合同能否参照结算? |
4.2.4 参照结算规则的理论评析 |
4.3 合同外补偿方式 |
4.3.1 另行达成结算协议 |
4.3.2 工程造价鉴定 |
4.4 无效施工合同中的损害赔偿责任 |
4.4.1 赔偿责任的法理依据 |
4.4.1.1 请求权基础 |
4.4.1.2 责任范围 |
4.4.2 无效施工合同损失赔偿的具体规则 |
4.4.2.1 对第三人的违约责任损失 |
4.4.2.2 履行瑕疵引发的损失 |
4.5 收缴非法所得 |
4.5.1 规范分析 |
4.5.2 司法现状 |
4.5.3 规则建议 |
第5章 无效施工合同处理中的特别制度 |
5.1 实际施工人制度 |
5.1.1 实际施工人的界定 |
5.1.1.1 实际施工人的类型 |
5.1.1.2 实际施工人的权利义务来源 |
5.1.2 实际施工人的制度价值 |
5.1.3 实际施工人制度的完善 |
5.1.3.1 理论支持 |
5.1.3.2 规则建议 |
5.2 无效施工合同中的工程优先权 |
5.2.1 工程优先权的概念和性质 |
5.2.2 合同效力与工程优先权 |
5.2.3 实际施工人的工程优先权 |
5.2.3.1 实证分析 |
5.2.3.2 可行性分析 |
5.2.3.3 适用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建筑统计制度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建筑统计制度的基本分析 |
1.1 统计制度的基本分析 |
1.1.1 统计制度的含义及意义 |
1.1.2 统计制度的改革发展 |
1.1.3 建筑统计制度的基本设置 |
1.2 建筑业及其发展的基本分析 |
1.2.1 建筑业的基本含义 |
1.2.2 工程咨询的基本含义 |
1.2.3 工程咨询行业的服务内容 |
1.3 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 |
1.3.1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 |
1.3.2 现行建筑业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 |
1.3.3 现行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 |
第二章 基于现行统计制度的建筑业发展分析 |
2.1 建筑业发展模式 |
2.1.1 建筑业总产值 |
2.1.2 建筑业增加值 |
2.1.3 建筑业固定资产 |
2.2 建筑业产业素质 |
2.2.1 企业数 |
2.2.2 劳动力 |
2.2.3 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 |
2.3 建筑业组织结构 |
2.3.1 国内承包能力 |
2.3.2 产业集中度 |
2.3.3 国际承包能力 |
第三章 基于现行统计制度的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
3.1 以企业法人为单位分析 |
3.1.1 行业产值 |
3.1.2 人均营业收入 |
3.1.3 企业规模 |
3.1.4 工资水平 |
3.2 以业务活动为单位分析 |
3.2.1 工程咨询行业业务 |
3.2.2 勘察设计行业业务 |
3.2.3 工程监理行业业务 |
3.3 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两个建筑强省为典型分析 |
3.3.1 江苏、浙江两省总体发展情况对比 |
3.3.2 江苏、浙江两省工程监理企业细分业务收入对比 |
第四章 建筑统计制度改革要求与路径分析 |
4.1 建筑业发展要求及其对统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
4.1.1 推行工程总承包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1.2 建立新型工程公司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1.3 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2 工程咨询行业发展要求及其对统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
4.2.1 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2.2 推行电子招投标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2.3 强化个人执业资格及其对统计的影响 |
4.3 建筑统计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 |
4.3.1 现行统计制度对建筑业发展的不适应分析 |
4.3.2 建筑统计制度改革初步设想 |
4.3.3 建筑统计制度改革原则 |
第五章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研究 |
5.1 分设统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5.1.1 统一工程咨询服务行业统计制度 |
5.1.2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的深入优化 |
5.1.3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后的功能实现 |
5.2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之统计指标的创新构建 |
5.2.1 “固定资产”和“设备投资”统计指标 |
5.2.2 “建筑市场模式”统计指标 |
5.2.3 “人才素质”统计指标 |
5.2.4 “建筑信用”统计指标 |
5.3 建筑统计制度重构的配套措施建议 |
5.3.1 完善建筑统计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
5.3.2 放宽资质管理,允许市场准入 |
5.3.3 完善建筑统计监督管理机制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国际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流程特点分析研究 |
2.0 工作流程图 |
2.1 准备阶段特点分析 |
2.1.1 中外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体系对比 |
2.1.2 中外勘察设计执业人员管理体系对比 |
2.1.3 国外行业监管体系 |
2.2 投标阶段特点分析 |
2.3 合同签订阶段特点分析 |
2.4 实施阶段特点分析 |
2.4.1 实施阶段划分差异性分析 |
2.4.2 中外勘察设计规范标准分析 |
2.4.3 中外勘察理念的差异性分析 |
2.4.4 勘察工程等级划分的差异性分析 |
2.4.5 中外规范标准中关于岩、土体分类差异性分析 |
2.4.6 中外勘察方法差异性分析 |
2.5 竣工验收阶段特点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 |
3.1 合同管理的内容 |
3.2 FIDIC合同中有关勘察设计工作的合同条款 |
3.2.1 FIDIC合同条件文本简介 |
3.2.2 EPC合同条件下的项目特点 |
3.2.3 有关勘察设计工作的FIDIC合同条款 |
3.3 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常见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风险管理 |
4.1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风险识别 |
4.1.1 环境风险 |
4.1.2 技术风险 |
4.1.3 管理风险 |
4.1.4 组织风险 |
4.1.5 风险清单 |
4.2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风险评估 |
4.2.1 风险评估原理 |
4.2.2 具体算例 |
4.3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风险防范及实例 |
4.3.1 风险回避 |
4.3.2 风险分散 |
4.3.3 风险自留 |
4.3.4 风险转移 |
4.4 本章小结 |
5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费用与索赔管理 |
5.1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费用的整体构成特点 |
5.2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费用计算 |
5.2.1 设计直接费的确定 |
5.2.2 勘察施工直接费 |
5.2.3 管理费 |
5.2.4 分包费 |
5.2.5 利润 |
5.2.6 税金 |
5.3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费用支付方式 |
5.4 国际工程勘察设计索赔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6 埃塞俄比亚Bole-Lemi工业园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
6.1 .项目概述 |
6.2 项目全过程管理案例 |
6.2.1 准备阶段案例分析 |
6.2.2 投标阶段案例分析 |
6.2.3 合同签订阶段案例分析 |
6.2.4 项目实施阶段案例分析 |
6.2.5 竣工验收阶段案例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2.1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
7.2.2 应对合同风险的措施 |
7.2.3 费用及索赔管理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S公司苏丹UF公路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基础 |
第2章 风险管理概述 |
2.1 风险管理 |
2.1.1 风险管理的含义 |
2.1.2 风险管理的国外研究概况 |
2.1.3 风险管理的国内研究概况 |
2.1.4 对风险管理研究的评价 |
2.1.5 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
2.2 项目风险管理 |
2.2.1 项目风险管理含义 |
2.2.2 项目风险管理的范畴 |
2.2.3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
2.2.4 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2.3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2.3.1 国际工程的定义 |
2.3.2 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 |
2.3.3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的含义 |
2.3.4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概况 |
第3章 苏丹UF公路项目简介及其风险识别 |
3.1 背景介绍 |
3.1.1 S公司背景介绍 |
3.1.2 苏丹UF公路项目背景介绍 |
3.2 苏丹UF公路项目风险规划 |
3.2.1 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
3.2.2 项目风险管理的组织 |
3.2.3 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
3.3 苏丹UF公路项目风险识别 |
3.3.1 政治风险识别 |
3.3.2 社会风险识别 |
3.3.3 法律风险识别 |
3.3.4 经济风险识别 |
3.3.5 自然风险识别 |
3.3.6 合同风险识别 |
3.3.7 技术风险识别 |
3.3.8 管理风险识别 |
3.3.9 苏丹UF公路项目风险因素识别结果 |
第4章 苏丹UF公路项目风险评价 |
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 苏丹UF公路项目风险估计 |
4.2.1 风险估计方法的确定 |
4.2.2 制定专家调查打分表 |
4.2.3 专家调查结果的输出 |
4.3 苏丹UF公路项目风险评价 |
4.3.1 “一级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
4.3.2 “整体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
4.3.3 苏丹UF公路项目风险综合评价表 |
第5章 苏丹UF公路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及管控措施 |
5.1 政治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措施 |
5.2 社会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措施 |
5.3 法律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措施 |
5.4 经济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措施 |
5.5 自然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措施 |
5.6 合同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措施 |
5.7 技术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措施 |
5.8 管理风险的应对与管控措施 |
5.8.1 投标报价和成本管理风险的应对和管控措施 |
5.8.2 质量管理风险的应对和管控措施 |
5.8.3 物资设备管理风险的应对和管控措施 |
5.8.4 分包商管理风险的应对和管控措施 |
5.9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应对和管控措施对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国际工程投标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
1.3.1 论文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我国承包商国际工程投标管理现状分析 |
2.1 国际工程投标主要工作内容及特点 |
2.1.1 国际工程投标主要工作内容 |
2.1.2 国际工程投标的特点 |
2.2 我国承包商国际工程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
2.2.1 基于问卷调查的常见问题识别 |
2.2.2 基于文献研究的常见问题识别 |
2.2.3 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2.3.1 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2.3.2 组织支持力度较弱 |
2.3.3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
2.3.4 业务知识管理力度不足 |
2.3.5 业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
2.4 本章小结 |
3 国际着名承包商投标管理经验及启示 |
3.1 国际着名承包商投标管理经验分析 |
3.1.1 欧美着名承包商投标管理经验 |
3.1.2 日韩着名承包商投标管理经验 |
3.2 国际着名国际承包商投标管理经验启示 |
3.2.1 凭借人才优势强化管理 |
3.2.2 加强组织支持提供保障 |
3.2.3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控制 |
3.2.4 重视业务知识管理投入 |
3.2.5 提高业务信息化程度 |
3.3 本章小结 |
4 强化我国承包商国际工程投标管理的措施建议 |
4.1 加大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
4.1.1 立足业务特点制定培养方案 |
4.1.2 完善人才培养所需知识结构 |
4.1.3 评估培养效果并持续改进 |
4.2 加强组织层面支持力度 |
4.2.1 动态调整组织结构与机构设置 |
4.2.2 建设高效专业化投标团队 |
4.2.3 寻求境外优势合作伙伴 |
4.3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
4.3.1 建立系统的投标评审制度 |
4.3.2 完善投标阶段风险管理制度 |
4.3.3 健全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 |
4.4 构建投标知识管理体系 |
4.4.1 营造投标知识共享氛围 |
4.4.2 设立投标知识管理机构 |
4.4.3 搭建投标知识管理设施 |
4.4.4 完善信息采集与知识转化机制 |
4.4.5 建立投标知识仓库 |
4.5 提升投标业务信息化水平 |
4.5.1 企业层面信息化支持 |
4.5.2 员工层面信息化改进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2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分析概述 |
2.1 国际工程EPC项目的定义 |
2.2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的特点 |
2.3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定性分析 |
2.3.1 定性分析的定义 |
2.3.2 定性风险分析方法选择 |
2.4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定量分析 |
2.4.1 定量分析的定义 |
2.4.2 定量分析的目标和作用 |
3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
3.1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3.1.1 风险识别概述 |
3.1.2 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 |
3.1.3 风险识别的方法 |
3.2 国际工程EPC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 |
3.2.1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因素的一般分类 |
3.2.2 国际工程EPC项目典型风险因素分析 |
4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指标评估方法 |
4.1 风险评估概述 |
4.2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指标构建准则 |
4.3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指标体系 |
4.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3.2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
4.4 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RST-AHP)的项目风险指标评估 |
4.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权重确定 |
4.4.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客观权重确定 |
4.4.3 综合权重确定 |
4.4.4 基于RST-AHP的项目风险指标评估方法 |
5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控制与应对 |
5.1 风险控制概述 |
5.1.1 风险转移 |
5.1.2 风险规避 |
5.1.3 风险缓解 |
5.1.4 风险自留 |
5.2 项目环境风险控制 |
5.3 项目自身风险控制 |
5.4 项目干系人风险控制 |
6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
6.1 埃塞俄比亚艾马公路项目概况 |
6.1.1 项目简介 |
6.1.2 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
6.2 风险因素识别 |
6.3 项目风险指标评估 |
6.3.1 主观权重确定 |
6.3.2 客观权重确定 |
6.3.3 综合权重及风险指标评估 |
6.4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
7 结论 |
7.1 结论 |
7.2 论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国际总承包工程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概述 |
1.1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程序 |
1.1.1 研究招标文件 |
1.1.2 考察现场及市场调查 |
1.1.3 制定实施方案 |
1.2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影响因素分析 |
1.2.1 工程量清单完善 |
1.2.2 支付币种的风险 |
1.2.3 政治、经济环境 |
1.2.4 所在国风俗习惯 |
1.3 国际总承包工程投标报价计算方法 |
1.3.1 定额报价法 |
1.3.2 成本报价法 |
2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 |
2.1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策略 |
2.2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技巧 |
2.2.1 组建专业投标团队 |
2.2.2 招标文件澄清 |
2.2.3 合同价调整 |
2.2.4 不平衡报价 |
3 结束语 |
(10)国际工程总包项目争端索赔管理机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FIDIC合同条件简介 |
1.2.2 索赔预防和规避的研究 |
1.2.3 索赔计算的研究 |
1.2.4 索赔管理的综合研究 |
1.2.5 索赔管理组织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和手段 |
1.3.3 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际工程争端索赔起因理论分析研究 |
2.1 国际工程总包项目争端特点 |
2.1.1 广泛性 |
2.1.2 临时性和变动性 |
2.1.3 职责多样性、人员素质要求高 |
2.1.4 复杂性 |
2.2 国际争端索赔的法律理论分析 |
2.3 国际索赔合同及证据资料分析 |
2.3.1 合同条件 |
2.3.2 合同文件和施工相关资料 |
2.4 国际工程索赔的成因分析 |
2.4.1 不可预见因素 |
2.4.2 合同变更 |
2.4.3 业主违约 |
2.4.4 政策、法令等政策法令等因素 |
2.5 国际工程索赔原因因素关联分析 |
2.5.1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
2.5.2 索赔原因因素关联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际工程总包的索赔管理组织构建 |
3.1 国际工程索赔管理的系统分析 |
3.1.1 系统理论 |
3.1.2 国际工程索赔管理系统的要素特征分析 |
3.2 索赔组织机构设立的影响因素 |
3.2.1 索赔组织机构设立的影响因素 |
3.2.2 索赔组织的影响因素和结构设计的关系 |
3.3 国际项目索赔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 |
3.3.1 传统组织设立形式 |
3.3.2 索赔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 |
3.4 国际工程索赔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
3.4.1 国际工程索赔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变量 |
3.4.2 国际工程索赔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 |
3.4.3 国际工程索赔管理组织结构各部门的职责 |
3.5 国际工程索赔管理组织运行的机制保障 |
3.5.1 改善索赔管理组织的沟通 |
3.5.2 加强索赔管理组织的激励 |
3.5.3 处理好索赔管理组织中的冲突 |
3.6 国际工程索赔管理人员素质 |
3.6.1 国际工程索赔管理人员素质 |
3.6.2 基于国际总包企业调查的量化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索赔组织管理机构工作流程研究 |
4.1 国际工程索赔流程规划 |
4.2 索赔契机及合约条款分析 |
4.2.1 寻求索赔契机 |
4.2.2 分析合约条款 |
4.3 搜集索赔证据 |
4.4 拟定索赔策略 |
4.4.1 明确索赔目的 |
4.4.2 索赔方分析 |
4.4.3 承包企业的运营策略剖析 |
4.4.4 承包企业的重要对外关联分析 |
4.4.5 索赔评估 |
4.4.6 承包企业的索赔值估测 |
4.4.7 赔偿双方要求对比剖析 |
4.4.8 索赔协商过程 |
4.5 提交索赔申请报告 |
4.5.1 索赔报告书的内容 |
4.5.2 编写索赔报告书应注意的问题 |
4.6 解决索赔争议 |
4.6.1 解决国际工程项目承保的具体方案 |
4.6.2 DAB方式与其他争端解决方式的比较 |
4.6.3 国际总包工程索赔争端解决DAB方式的优势 |
4.6.4 国际总包工程索赔争端解决的DAB方式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期延误的索赔计算方法研究 |
5.1 工期延误概述 |
5.1.1 工期延误及工期索赔含义 |
5.1.2 工期延误分类 |
5.2 工期延误索赔分析 |
5.3 工期延误索赔处理方法分析 |
5.3.1 工期索赔的难点分析 |
5.3.2 多事件延误责任归属分析 |
5.4 多事件延误有效索赔时间分析 |
5.4.1 有效索赔时间的简单处理方法 |
5.4.2 有效索赔时间的责任分摊法 |
5.5 多事件延误工期索赔计算方法 |
5.5.1 工期索赔计算方法的提出 |
5.5.2 工期索赔计算方法步骤 |
5.6 有效延误工序分析 |
5.6.1 设置新时间参数 |
5.6.2 工序延误状况及原因分析 |
5.6.3 有效延误工序的确定 |
5.7 基于工序延误的多事件工期索赔计算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费用索赔的计算与分析研究 |
6.1 工程合同费用的组成 |
6.2 费用索赔的分类 |
6.3 索赔费用的组成部分 |
6.4 索赔项目直接费的计算 |
6.4.1 人工费 |
6.4.2 材料费索赔 |
6.4.3 施工过程中机械费的索赔 |
6.4.4 价格浮动带来的直接费索赔 |
6.5 间接费用的索赔 |
6.5.1 施工现场管理费 |
6.5.2 总部的管理费索赔计算 |
6.6 有关利息索赔的分析 |
6.6.1 利息索赔形成的原因 |
6.6.2 有关利息索赔的数据表示 |
6.6.3 在库存资金下的利息索赔情况 |
6.6.4 款项的利息索赔 |
6.7 利润索赔的计算 |
6.7.1 利润索赔的介绍 |
6.7.2 工程延期时利润索赔 |
6.7.3 合同终止的情况之下利润索赔 |
6.8 索赔费用的不同组合 |
6.9 索赔款的计价方法介绍 |
6.10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国际总包索赔组织管理策略研究 |
7.1 索赔风险管理与控制 |
7.1.1 索赔风险的概念与作用机理 |
7.1.2 索赔风险的特点 |
7.1.3 国际工程项目索赔风险识别 |
7.1.4 工程索赔风险分析与评价 |
7.1.5 工程索赔风险转移 |
7.2 工程变更索赔管理与控制 |
7.2.1 工程变更索赔风险的影响因素 |
7.2.2 工程变更的种类 |
7.2.3 工程变更的索赔方法 |
7.3 合同索赔管理与控制 |
7.3.1FIDIC合同索赔的法律含义 |
7.3.2 国际施工工程合同索赔根据 |
7.3.3 合同变更的索赔策略 |
7.3.4 基于FIDIC合同条件索赔策略 |
7.4 应对反索赔管理 |
7.4.1 反索赔的定义 |
7.4.2 反索赔种类 |
7.4.3 反索赔的特点 |
7.4.4 应对反索赔需要注意的问题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主要获奖 |
附录A 索赔组织设立要素调查问卷 |
附录B 国际项目索赔部门人员素质要求调查表 |
四、浅谈国际工程投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建八局BY公司的海外分供招标采购模式研究[D]. 武晋辉.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2]国际工程EPC项目投标报价[J]. 毕正金,黄明. 云南水力发电, 2019(S1)
- [3]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研究[D]. 唐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4]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建筑统计制度改革的研究[D]. 钱佳萍. 东南大学, 2019(05)
- [5]国际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管理研究[D]. 杨喜.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6]S公司苏丹UF公路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 李明慧.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7]国际工程投标管理研究[D]. 张华丞.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2)
- [8]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研究[D]. 李海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 [9]国际总承包工程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J]. 陈取峰.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03)
- [10]国际工程总包项目争端索赔管理机制与策略研究[D]. 张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7)
标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施工合同论文; 合同风险论文; 工程索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