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材二次开发的战略选择_货币职能论文

思想政治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策略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离学生更近些,教材的二次开发很重要。本文试图以《经济生活》为例,谈谈对思想政治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选择的粗浅认识。

      一、念好课标解读“四字诀”

      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要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变,就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一番增删、重组、整合等灵活化处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作了如下表述(见表1):

      

      “内容目标”与“教学提示”是目标与方法的关系。教学提示中含有行为条件、行为动词、核心概念。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通过“拓、挖、思、悟”四字诀领会课标意图。

      (一)“拓”而有度

      拓,是指拓展、延伸,课堂中知识要经历发生发展的过程,遵循一定的逻辑厘清脉络。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为例,内容目标是揭示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拓展对应的核心概念——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就要以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为主线进行拓挖、延伸:从物品到劳动产品再到商品,从商品到一般等价物再到货币,从金银条块到铸币再到纸币、电子货币等,让学生把握这些看似不相干的概念之间的“经络”联系。然而,拓展要有分寸,控制好学习程度和能力要求。那种把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列为教学重点,不惜花费一两节课进行拓展、延伸的做法是没有分寸、不合时宜的。因为现行教材并没有对商品下精确的定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只在一个探究活动中一带而过,也没有具体知识点的呈现。

      (二)“挖”而有道

      挖,就是要在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的提示下从丰富的教材资源中找到理论逻辑和知识本质。货币并不神秘,实质是一般等价物。课标中“通过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是行为条件,“说明”是行为动词,“货币的本质”是核心概念。这里主要要抓挖两个节点:一是商品交换困难的解决;二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也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分析:一是本质与职能的关系;二是一般等价物所起的作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实际上是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雏形”。如此抓挖,“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决定其基本职能”“货币产生以后,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思”而有行

      思,是指在教学中要思考知识应用的问题,即所学的经济知识和现实状况、生活实际、社会热点怎样糅合起来实现接轨,做到学以致用。要懂得内容目标中“了解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的用途”,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支票、信用卡、外汇的使用方法,感受它们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比如,信用卡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吗?信用卡具备货币的基本职能吗?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纸币发行量从而防止通货膨胀吗?此类问题的解释或解决,把生活现象与教材知识对接起来,既鲜活增技能又实用长学识,避免学而不察、用而不觉的尴尬。学生受信用卡等信用工具的启发,自然也就能明确和学会运用生活中这些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QQ钱包等移动支付了。

      (四)“悟”而有获

      悟,即悟道,最重要的就是能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或想要实现的教学理念,尤其对关键教学段的设计意图与知识呈现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知识体系与理论逻辑,又要把握生活现象和生活逻辑;既要把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又要把握教学方法的适切性;既要把握课标要求与教学程序,又要把握学情基础与发展需求。比如,教师要促成学生领悟“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就要以事载道,采用合适的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活动载体,从中获取相应的教材知识(见表2)。

      

      二、把好考试标准“三阶次”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将思想政治的考试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以明确教学内容的主次、教的深浅程度。

      (一)识记,教学要求的低阶层次

      学习从识记开始,识记是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考试标准对识记的要求是再认或再现一些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依笔者个人拙见,识记就是要保持事物特性、归属、来源的记忆和再现事实的过程、表现、状态,对应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主要是知道、了解这个层次。知道是保持对某一概念或知识内容的记忆,有所知晓即可;了解是对某一概念或知识内容,知道是什么层次的含义就可以了,不要求知道为什么。识记商品的基本属性,就是知道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了解什么是使用价值、什么是价值即可。

      (二)理解,教学要求的中阶层次

      理解主要是澄清概念和审视某种观点,是对某一概念不但要求知道是什么,能准确知道知识内容,分清易混知识点,还要求明确事物的原因、实质、理由,分析利弊等。一是要领会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把握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或观点做出初步判断。二是要比较所学知识的异同和内在联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解读试题提供的新情境,分析新问题,并能对错误现象或观点进行简单批判。“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职能”,要对货币的含义、产生、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与金银的关系、本质、基本职能等货币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加以把握,并能联系经济现象进行剖析。

      (三)运用,教学要求的高阶层次

      运用,或是支持某种论断,采纳某种见解;或是采取某种行动,经历、感受、体验其过程。它不但要求初步运用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分析、探究和说明一些简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还要求灵活运用,能熟练应用学科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述,具有体现学科内容的综合能力。运用纸币的发行规律,探究和论证我国目前消费系统升级政策的实施,要从供求关系、价格与币值变动、买卖双方、宏观调控等角度展开分析,从而得出“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任意发行纸币”的道理。

      三、用好教材处理“五对策”

      比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独立研究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的灵活化处理、创造性使用与变动性实施。

      (一)适度增扩,有意强化,延伸思考

      增扩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增加,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既有的教材无法把最新、最鲜活的素材都容纳进来而显得滞后。增扩教学内容,可以扩充背景材料,从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现实生活中最新的、典型的现象入手,比如货币政策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各种纪念币、纪念钞也可以在学习货币、纸币之后做些补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现代科技产物已司空见惯,已是电子货币发展的新形态,然而教材并没有涉及,这可以在学了信用卡之后做适当拓展,以弥补教材这方面的不足。

      (二)裁剪浓缩,化繁为简,直奔主题

      教学内容安排要简约,避免烦琐,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简约,首先是要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去粗取精”;其次是要有取舍,抓住关键,“牵牛要牵牛鼻子”,反对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教材中的内容落后于实践,或对学生建构知识意义不大,为了“减负瘦身”,理顺教材的理论逻辑,可以把它放入“回收站”清空。比如,有的教师会在商品定义上大做文章,设置许多稀奇古怪的情形来辨析是不是商品,争议颇大。避免这种纠结,淡化定义,将原来“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改成“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成为商品”,就是裁剪浓缩,直奔主题。又比如支票,尽管也是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但毕竟离学生尚远,又没有理解上的难度,可以略讲或不讲。再比如纸币与货币的区分。要防止无谓的纷争和混淆视听,其实教材也删除了“人民币是我国的合法货币”、纸币定义中的“价值符号”等表述。

      (三)新陈代谢,等同替换,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经济教材中相关辅助文中的一些素材明显过于老化、陈旧。一种简单的做法就是用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材料取代教材中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材料,以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比如课本第10页2010年与2013年的人民币汇率比较、第16页90年代牛蒡价格的涨落、第40页三鹿奶粉企业破产及1978~201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第65~67页国家财政支出相关数据、第89页能源消耗的年份数据、第94页2008年金融危机等,都可以被更新被取代,这样既让人感到近在眼前,鲜活生动,又能促进生活现象与理论观点的有机统一。

      (四)调整迁移,结构优化,融会贯通

      调整迁移包括内容顺序调整、形式调整等,这样做不是简单的摆放和增减,而是通过对内容的有机整合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丰富、激活某一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处理和使用教材可以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不拘泥于教材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一个教学单元(课、框题)内部知识教学顺序的调整迁移。比如“消费及其类型”一框原来的逻辑结构是: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到消费的类型,过渡不够顺畅,衔接似乎“断档”,因此有必要对框内知识顺序进行前后调整,从各种消费场景引出不同消费类型的划分与分析,进而探究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明显更加自然,水到渠成。2.多个教学单元(不同框题、课)的教学顺序的调整迁移。比如“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相对来说比较独立,自成体系,不妨移至最后一课组织教学。3.多个教学单元跨课、跨单元知识点的调整迁移。比如“市场配置资源”中“市场失灵”可以调整到后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的宏观调控”,整合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一知识点上来。

      (五)具象为形,深入浅出,事半功倍

      一些经济原理、观点较抽象,学生感到费解,运用棘手。化抽象为具象不失为一种处理教材的有效方法。具象化的图形可以用来描述一些复杂的过程或者结构,使用图形来说明比文本要直观、明确,图文结合,深入浅出。如“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目中涉及的原理有: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有所不同;商品的需求量还受到替代品和互补品等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把这些原理通过一个个需求曲线图像表达出来,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便于理解,效果较好(如下图所示)。

      

      除图形外,具象化还表现为现象类比或成语俗语的运用,可以用根与叶表示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用菜园子、菜摊子、菜篮子来表示生产、交换和消费;用“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形容投资理财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用劣币驱逐良币来说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比喻“转方式、调结构”。

标签:;  ;  

思想政治教材二次开发的战略选择_货币职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