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_农民论文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_农民论文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收入论文,对策论文,缓慢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末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日渐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焦点集中表现是农民收入增长滞缓。1989年到1991年三年间,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农民年均增长收入只有0.7%,处于停滞状态。1992年农民收入增长虽然超过5%,但紧接下来的1993年全国农民收入增长3.2%,增长幅度明显回落。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业的再生产,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试图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作一简要分析,并拟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进行初步探索。

一、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原因

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农产品交换不平等,贸易条件有所扭曲。

改革以来,受农业生产特别是主要农产品产量波动因素和市场供需变化的双重影响,合理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在工农业产品交换过程中得少失多。1978-1984年,由于农副产品价格的改革,使多年来扭曲的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得到改善,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实惠,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增长较快。1985-1988年,随着国家对工业品价格的调整,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又有所扩大,前一阶段有所改善的价格机制又重新开始扭曲,只不过这一阶段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长较快,农民收入仍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势头,矛盾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未达到激化的程度。1989年以后,农业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价格机制扭曲更加严重。1992年与1988年相比,社会农产品价格指数上升了10.87%(其中粮食市场价格指数自1989年以后一路下跌,至1992年10月跌至最低点),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则上涨了33.59%。工农产品价格总水平的不同步甚至比价复归,农业投入边际效益下降,致使农民收入增长严重受阻,个别年份甚至有所下降,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异常现象。

2、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减慢和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1989年以后,在我国经济生产出现失控的混乱的情况下,中央对乡镇企业提出了“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八字方针,抑制过快的发展速度。在国家银根紧缩的宏观背景下,不少乡镇企业和农民经营的二、三产业面临资金紧缺,市场疲软,三角债问题突出等各种不利因素的严重干扰,出现负增长,经济效益下降,扩大再生产能力减弱,致使一部分从业者复归农田。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全国关停各类乡镇企业300万家左右,企业职工比上年净减少300万人,1990年农村乡镇企业个数和从业人数又分别比上年降低2.4%和2.3%。受其影响,农民从乡镇企业及其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中得到的现金收入明显减少。近年来,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已明显出现资金增密和吸纳就业能力减弱的趋向。一些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过早地走上了“资本代替劳动”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增长。

3、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业政策的偏差,使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生产的丰收和农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一方面由于粮食等农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实际供给不能满足有效需求等矛盾日益突出,致使农村中农产品卖难问题交替出现;另一方面,在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中,由于收购资金不足或不到位,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农村普遍存在。同时不可否认,由于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的分析、估量不够深刻、不够全面,甚至脱离实际,出台的一些农业政策与市场信号相悖。造成了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幅度甚少,在某些年份甚至还有所下降,使农业比较效益降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0年,农民家庭经营的22种主要农副产品中,有10种农副产品比上年减少;粮食商品率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但远远低于当年粮食生产增长9.5%的水平。

4、其他方面的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以下三个方面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一是农民负担重,负担增长率超过收入增长率。1993年以前,由于部分地区、部分人员对农民富裕程度估计过高,一些名目较多的摊派费用使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1985年至1990年全国农民人均负担额(仅包括国家赋税和集体提留),由18.4元上升到38.2元,提高1.1倍,年均增长15.7%,尤其是1989年、1990年,农民人均负担额增长率大大超过纯收入的增长率,增幅分别比纯收入高15.5个和12.3个百分点。二是农民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过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没能很好地把握统与分、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使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农村集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许多地方出现了“分光吃尽,一分到底”的情况,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有集体,没经济”的局面,无力兴办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事情。三是受人口增长较快和劳动力素质差,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影响,导致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二、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

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尽快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增长速度,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包括农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城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要由单纯追求产量转移到更注重农业综合效益。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要让农民自己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应让农民自己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允许农民按照利润最大化法则自由选择。同时政府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服务,排忧解难,改变调整过程中面积、产量和价格波动过大的现象。在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放开的同时,通过有关产业政策和调控措施,鼓励更多的大公司介入农户和市场中,成为农户和市场联接的纽带,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和“公司+农户”格局的形成。减少农民利益流失。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构筑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二、三产业的发展格局。目前,要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打破社区封闭;通过组建乡镇企业集团,打破社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通过向城市企业转让产权、与城市企业联营和承包城市国有企业,打破城乡企业划地为牢的鸿沟。

搞好城乡人口的迁移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工作。农业受自然因素如气候、水土的影响较大,二、三产业所受影响较小,因而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越多,农民收入就越稳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有规律。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城市和农村都是有益的,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并加强管理,及时解决城乡人口流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促使乡镇企业继续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目前主要是建立以流动人口为对象的全国职业介绍网络和传授基本技能的职业培训网络;从小城镇开始到大城市,逐步取消户口管制;在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区发育自制组织;允许集体土地有条件地进入一级市场,促进土地流转;加速社区集体经济的改革,实行集体经济的股份制,清产核资,划定股权,折股到户,消除流动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2、加强市场建设,强化社会服务,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形成,是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加强市场建设,强化社会服务。市场建设方面,首先要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在农产品重要集散地和消费地的交通枢纽及大中城市,有计划、有步聚地尽快建起一批具有特色、标准较高、配套齐全、功能较多的多种层次和类型的综合市场、集贸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创造良好的卖方环境。其次是大力发展要素市场。通过要素市场的建设,使各种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人才等都进入市场流通。同时还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社会服务方面,以流通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在流通服务中,一是继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发展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用股份制形式组建的农民购销联合体与购销集团;二是加强市场管理,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通过种种手段压低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从中牟取暴利,损害农民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打破粮食等农作物的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信息服务,主要通过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迅速可靠的市场信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导向,使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组织经营,从而使农副产品的实际供给符合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克服“卖难”“买难”现象,增加农民收入。

3、促进农业向多种经营、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对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见缝插针,拾遗补缺,利大利小均可为之。实行农业的集约经营,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对农业的投入,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目的;规模经营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而且随着经济市场化范围的扩大,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和残酷,这就迫使农业必须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因为只有规模经营才有竞争能力,才有效益可言,农民的收入水平才会提高。

在此基础上,还必须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为此,在种植业方面,要坚持科技兴农的方针,加强科研攻关和成果推广;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复种指数,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吨粮田;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蓄水功能,增强土地抗旱能力。在畜禽养殖方面,一是要实行优种化,引进肉奶兼用的良种牛并加快繁殖;二是提高饲料转化率,注重科学搭配和合理饲养。

4、制定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健全配套措施。

从近期来看,为解决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矛盾,政府部门应采取增加财政对农业(包括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建立价格支持制度,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这种办法的核心是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改变被扭曲的价格机制,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要稳定并逐步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对国家规定的粮棉挂钩的平价农用物资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稳定价格;要变对城市补贴为对农产品补贴逐步提高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价格,用减少的城市居民财政补贴建立农产品调节基金,对农产品收购价格进行保护和调节。二是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问题,中央下达了一系列有关政策规定,各地在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农民负担过重仍是一个普遍问题,部分地区和部门仍然存在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因此在从根本上保证农民收入增加,必须继续抓好清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三是改革农村税制。我国的农业税负是比较轻的,但与此相比,农村的各种摊派名目之多、数量之大则远远超过税收。农民的社会负担、隐性负担不断加重。“税”少“费”重。“赋”轻“捐”多。因此应尽快按照费改税的思路进行农业税制改革,即堂堂正正地提高农业税(土地税)税率,一部分上缴,一部分作为地方附加,在县以下结算返回乡财政。除此以外的任何收费,农民均不承担。从长远来看,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问题还必须靠提高农业本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来实现,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一方面为农民积极开拓市场和强化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要为不断减轻农民负担创造条件,双管齐下,方能奏效。

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问题解决好了,政府部门还必须运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和搞好配套措施,一是抓好政策的落实,保证政策落到实处,避免政策悬空。二是强化市场立法和管理工作,确保流通渠道畅通无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会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确保农民收入快速稳定增长。

标签:;  ;  ;  ;  ;  ;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