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跷法治疗腰背肌劳损60例疗效观察论文_吴铸

鞍山市盲人按摩第二分院 辽宁/鞍山114000

摘要:腰背肌劳损是由于长期从事腰背部持力工作及姿势不良等引起腰背部肌肉、筋膜劳损或筋膜松弛,或有慢性撕裂伤,或有瘀血凝滞,以致腰背部疼痛难愈;或因急性损伤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反复损伤而发生损伤处肌肉、筋膜粘连,迁延成为慢性劳损。

关键词:踩跷法 疗效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电脑的普及,腰背肌劳损渐渐成为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且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我院采用踩跷法治疗腰背部劳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诊的腰背肌劳损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排除椎间关节、胸腰椎结核等疾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7~71岁,平均45.6岁,病程6天~3年,平均1.8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7岁,平均43.5岁,病例12天~2年,平均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89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诊疗常规》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腰背部多为隐痛,可有较广泛压痛,压痛一般不甚明显,劳累后可加剧酸痛,休息后减轻,有风寒湿邪者与气候变化有关;在腰背部可触及条索物或大小不等的结节,叩击时有明显的舒适感;检查时脊柱外形一般正常,病情严重时疼痛较重,活动稍有受限;背伸试验(+),髋膝屈曲试验(+),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直腿抬高试验(-),X线检查排除椎间先天变异,或见有骨质增生缘。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采用踩跷法治疗。踩跷是医者用足作用于经穴或患处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按摩,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患者俯卧于踩床上,全身放松,无胸闷、气短等不适方可进行。1脚掌柔踩法:患者取俯卧位,尽量使肌体放松;医者双手撑杆,双脚沿膀胱经上下往复柔踩竖脊肌、骶脊肌,使双侧肌肉放松,约5min,再用双脚柔踩腰部1min,左脚置于腰部左侧,右脚踩右臀横纹“承扶”穴处,双脚相对交替用力晃动腰骶部,后脚固定,前脚可在腰部上下移动,痛点处多踩,2min后交替至另一侧。2单脚滑拨法:医者双手撑杆,左脚固定腰骶部用右脚掌或脚跟从右髂后上棘沿脊柱右侧滑拨至右侧斜方肌处,左侧同法,左右交替,脚掌与脚后跟交替使用,约5min。3脚尖或脚跟点揉法:医者双手扶杠,用脚尖或脚跟点揉脊柱两侧膀胱经穴位、天宗、腰眼、环跳及阿是穴,约6min;4复踩法:双脚沿膀胱经放松腰、背、臀部肌肉约4min收工。全程约25min,操作中脚法要柔和、渗透、流畅,作用于痛点时要吸定。要领为“上实下虚”:上实,即双臂用力撑起体重,调控脚下重量;下虚,即脚下要灵活,无需用力,力度主要借助术者之体重。隔天治疗1次,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疗程内治愈的患者则不再继续治疗。

1.3.2 对照组 参照《中医筋伤学》中的传统推拿法治疗。1按揉法:患者取俯卧位,尽量放松肌体;医者用两手指腹或掌根,先自大杼穴开始自上而下按揉,再点按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以膀胱经腧穴为主,约5min,目的在于疏通经络。2调理腰背肌:患者取俯卧位,医者按推其两侧腰背肌,着重于痉挛一侧,由周围逐渐向痛点推理,再在痛点上方将竖脊肌向外下方推理直至 后上棘,反复操作3~4次,约5min。3拿捏腰背肌:医者以两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对合用力拿捏方向与肌肤垂直,从胸1起至骶部臀肌,重点是两侧竖脊肌及压痛点处,反复5min。4按腰扳腿:医者一手按住患者腰部,另一手前臀及肘部托住患者一侧小腿小腿上段,手反扣大腿下段,双手配合,下按腰部及托提大腿相对用力,有节奏地使下肢起落数次随后摇晃、拔伸,有时可闻及响声,同法再做另一侧,约5min。5揉摸舒筋:医者以掌根或小鱼际着力,在患者腰骶部行揉摸手法,以患侧及痛点处为主,边揉摸边滑动,以局部感到微热为宜,约5min。隔天治疗1次,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疗程内治愈的患者则不再继续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疼痛及其它症状消失;显效:自觉疼痛消失,症状减轻;有效:疼痛减轻,担仍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无效:疼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善。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53.5%,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26.7%,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疼痛程度 两组患者每一疗程的VAS评分均较前一疗程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一、二疗程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三、四疗程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腰背肌劳损主要病理变化为腰背部肌肉的肌束、肌纤维出现断裂、出血、渗出、粘连,多表现为腰部弥漫性钝痛、酸胀等不适感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肌紧张。祖国医学认为,因劳损、受寒邪而使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寒性凝滞、收引,从而引起肌紧张,产生疼痛。长期坐位工作或单一弯腰劳动可造成椎体前沿受力过大,后侧的肌群和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终易致疲劳性损伤,进而硬化使功能降低。患者俯卧可使脊柱压力减小,在背部进行缓慢柔和的踩法可使腰椎关节、肋椎关节恢复正常位置,使过度后凸得到纠正。通过背部揉踩、滑拨等方法,可使腰背部软组织解除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恢复;由于长期的慢性病变使局部组织出现炎症、渗出、粘连、变性等变化,呈现结节状和条索状物,造成局部酸困不适,通过背部揉法、拨法及点法可以改善以上症状,使结节、条索软化消散。踩跷的作用面积大,可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且协调性好,能充分使脊柱两侧肌肉得到放松。

踩跷法是一种刺激量较大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做踩法之前,应首先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向患者讲解踩法的目的、作用,让患者精神放松,做好医患配合;要详细询问过去病史和查看相关检查资料(X片、CT片等),如有下列情况者不适宜施踩法:1年老体衰或患高血压、心脏病者;2有结核病史并怀疑有转移现象者,脊柱恶性病变造成骨组织破坏者;3骨质增生形成骨折、椎弓狭部不连或伴有滑脱症者;4发热、急性炎症期、骨质疏松症、风湿性脊柱炎等患者慎用;5妇女在经期和妊娠期不宜用踩法;6踩后可引起血压变化,产生头晕,因此踩后应卧床休息10min左右。

踩跷法治疗腰背肌劳损疗效肯定,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自身亦需加强腰背部肌肉的功能锻炼,使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加强,可有效防止腰背肌劳损复发,从根本上治疗腰背肌劳损。

论文作者:吴铸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踩跷法治疗腰背肌劳损60例疗效观察论文_吴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