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探索论文_赵海映

物理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探索论文_赵海映

〔摘 要〕 “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设问方式,使在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的同时逐渐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本文试就从课堂设问的必要性——为何要进行设问进行探索。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教育教学 设问探索

教学的方法实质是教师如何把一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设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具体涉及到:学习的内在动力、知识的内涵联系、科学方法的培养等三方面。它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内容、完善巩固知识、优化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1 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需要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必须重新构建,应该先对新的知识进行加工、消化、归纳、整理、重视等,然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使原知识结构得到更新,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在一个熟悉感兴趣的心理环境、真实紧张的愉快情境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的思维。联系实际、设疑提问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很快地转移到探讨解决问题的理论上来,例如:在新教材《平抛物体的运动》的教学中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用枪水平地射击一个靶子,设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的瞬间靶子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子弹能射中靶子吗?为什么?同学们议论出现两种答案争论不下,在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设问1、进行平抛运动的物体受力情况如何?设问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子弹将获得怎样的加速度?设问3、为什么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由此可以逐步展开分析。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性会体会到: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原有的知识系统通常很难改变,要消除学生原有的系统概念和系统体系,克服的方法就是给学生造成一个抵触情境,在好奇的基础上进行探讨,采用猜想——实验——讨论的形式去改变原有的系统体系,从而接受新的概念知识。所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造成的错觉设问,使绝大多数学生凭经验回答得出错误的答案,即使有不少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很大程度上也是猜测的,在这时教师提出,你们的答案对吗?或到底谁的答案对,这就抓住了学生好胜,求知欲强的心理,在这个心理基础是进行实验和理论分析,一般来说学生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的有意注意,逐步地认识原有的习惯的错误,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从而建立新的正确的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设问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内涵、规律的需要

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形成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联系,学会排除各种非本质的因素,透过表面现象,掌握事物的本质。比较分析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和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例如:交流电的概念是在与直流电相比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都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这是共同点;但交流电的强度和方向都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而直流电就没有这种特征,这就是差异点。抓住了这一本质特征,进行设问:①形成电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②直流电与交流电相比较它们的电流特征差异有哪些?这样建立交流电的概念,提出交流的瞬时值、有效值等,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接受了。又如:在学习质点模型时,可就质点和物体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比较,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设问1、在求汽车过桥所需的时间时,是否应考虑汽车本身的长度?设问2、在汽车行驶后,求汽车离出发点的距离或汽车经历的时间,是否要考虑汽车本身的长度?设问3、汽车在行驶中当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时,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设问4、汽车轮胎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

对于初学高中物理的学生来说,理想模型的建立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但把质点这一模型放置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展现并让学生充分思考时,就能真正地把握质点和物体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对质点模型的认识更趋于具体,认识也更深入。

3 设问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需要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对每个知识点的来胧去脉,对每个知识点的发生、发展过程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它可能是概念的延伸扩展,也可能是基本公式的演绎变换,还可能是实验现象的发现和总结,所以应根据所教内容和对象特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以启发探索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先可设问:任何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如果不受力会怎样?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情况下,再进行从斜面下滑的演示实验,在实验中继续设问:如果木板表面比较光滑,小车如何运动?——假若木板绝对光滑,小车又会怎样运动?再可以根据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继续进行阶梯式的设问,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结论,随后教师话锋一转,提出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出的?同时比较亚里时多德观点的得出方式,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导出的抽象过程,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逐渐转入深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事实上从高中物理教材的分析来看教材中往往隐含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条为显性主线:表现为对物理现象的展示、物理过程的分析、逐渐提出物理概念、总结出物理规律;一条为隐性主线:表现为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规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排除各种非本质的因素,透过表面现象,经抽象、演绎、推理、归纳等方法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可通过层层设问而达到上述教学要求。

设问在教学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以上是对其初步探索,当然,设问决非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然系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手段可与其它教学媒体结合有其独到的长处而达到教学的总体目标。

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新疆和田地区天津高级中学) 

论文作者:赵海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物理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探索论文_赵海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