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健康群体心理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群体论文,作用论文,环境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创造的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激励、鼓舞和促进作用的环境。大学生健康群体心理是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上进的共同心理。它包括在理想、追求方面的进取心理,在学业成才方面的务实心理,在改革、参与、民主、竞争意识上的渴求心理,在社会角色意识上的荣耀心理等。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群体心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
一、从点上看,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群体心理
高等学校相对社会可看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系统和稳定的“点”。有序和稳定是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核心内容。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培养出在理想追求方面具有进取的目标心理,在学业成才方面具有务实的价值心理的大学生。
1.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
(1)在办学方向上,必须实现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与学术问题自由争鸣的统一。社会主义的高校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四有”人才的摇篮,它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必须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但科学探究和通向真理的道路往往表现为多角度、多途径,只有在不同的学术争鸣和探讨中,才能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达到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正因为如此,高校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是一个在政治上绝对保证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方向的环境,又是一个学术上充满自由气氛的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这是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中的“两个基本点”在高校中的辩证体现。
(2)在办学形式上,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井然有序与丰富多彩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井然有序,是指这种环境具有整套科学的制度和规范。良好的纪律和高效率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高度有序化的标志,统一的意志和严谨的作风,则是这种有序化的高层次的表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井然有序,是高校办学的前提,是创造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丰富多彩,不仅表现在校园建筑的布局和风格多样化,学生文化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上,而且表现在教学体制、学术思想、文化观念的多样化上。只有多样化的环境,才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追求,才能为各种教育机制的运行提供条件。
(3)在办学途径上,必须实现“育人”与教书、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育人”是指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它不仅仅是少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更是高校每位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共同职责。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位一体”,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
2.相对稳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影响
相对稳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显著特点是有序性。即这种环境是经过教育工作者精心选择、设计的,又具体表现为定向性(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系统性(具有完备的结构和模式)、继续性(相继而不间断)、渗透性(“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等具体特点。这种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循序渐进地激励大学生群体产生积极稳定的情感,并推动大学生不断朝更高层次目标去追求和奋斗。
3.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途径
(1)对大学生进行将“德育”放首位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这里,必须抓住三个带根本性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一个中心(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包括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教学改革)、“三个面向”(即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二是进行以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为主线的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发挥三个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作用。
(2)围绕两个方面的内容创造和谐的校园气氛。一是要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从形式上看,包括师生之间、干部与学生、工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的系别、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籍贯、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关系;从内容上看,包括需要正确处理师生员工之间的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利益关系、竞争关系、伦理道德关系等等。二是要使校园里充满一种争强好胜、你追我赶的紧张而又活跃的竞争气氛。既使大家感到有一定的思想压力,又使他们受到激励和鼓舞,营建起宽松、自由的良好环境。
二、从面上看,创造开放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群体心理
高校作为一个在环境内容上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面上的一个点来看,它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表现在: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建立科学的开放的校园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意识方面的时代心理——改革心理、参与心理、民主心理与竞争心理。
1.建立开放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指导原则
(1)面向现代化,即我国高等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服务。无论在专业方向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安排,人才规格的要求等方面均要紧密结合党的总方针总路线总任务进行。
(2)面向世界。我国的教育比较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有一定的差距,要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批判地吸收国外有益的办学经验,努力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搞上去。
(3)面向未来,即要研究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力争主动。
2.开放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影响
开放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是教育的高度综合性,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内容上既有政治领域的,又有思想领域的;既有外来的影响(包括国内、国外的影响),又有自身的风格;既要有历史的沿袭,又有现实的改革,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它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导致了大学生群体思维的异常活跃。大学生群体往往关注政治、思想敏锐,尤其对国外的各种社会思潮和国内的改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他们思想和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了大学生群体心理具有典型的二重性。建立开放的综合性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就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的二重性,而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措施,必然有助于发展大学生群体心理中的积极因素,抑制和克服其消极因素。
3.建立开放的综合性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和途径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除了原有的传统的思想教育部门外,还应增设外来信息的接收部门(如校信息办公室)、信息分析部门(如政策研究室等)、信息处理部门(如校教育改革委员会等)。开放的综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应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起处理、过滤和净化的作用。
(2)根据全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区别,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一方面,要对全校教职员工系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使他们掌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这是从培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好《形势与政策》、《人生哲理》和《法学基础》等课,以增强广大学生的免疫力。
(3)加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的实践环节。如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或利用寒暑假到工厂、农村、街道作社会调查,进行军训,组织到校办工厂劳动等,以减少大学生头脑中异想天开的成份,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从线上看(即从动态的纵向看),保持一贯和谐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群体心理
由于社会的发展,高校不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静态的点,而且是一个纵向的动态的无数点的集合。所以优化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静态中有动态,稳定中有发展的立体环境。
1.建立动态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
(1)培养优良的校风。优良的校风是高校长期积淀下来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端正的教风,学生良好的学风,管理者优良的政风。
(2)建立繁荣的校园文化。一是建立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传播体系,二是建立充实的校园业务文化生活,三是创建优美的校容校貌。
2.动态保持校园思想政治环境优化的途径
(1)必须具有系统工程的战略思想。即高校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从美化校园风景,设置和更新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校风建设等方面必须有系统配套的计划和措施。
(2)要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作为重点。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反映了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它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培养方式和途径,影响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观念。体制是环境中比较稳定的结构。体制通过改革不断得到完善,并为校园创立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要致力于观念文化的建设。校风属于观念文化的范畴,观念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深层结构的要素之一。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必须在观念文化的建设上狠下功夫。观念、风气的形成,要靠大力倡导,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发展,才能见到成效。而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有悖于观念文化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