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功能发展--兼论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功能发展--兼论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功能拓展——兼论江泽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内涵论文,理论论文,功能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代世界“四大发展趋势”的多变性与复杂性,我国“四个多样化”的出现,“入世”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引发了人们思想的深刻变化,涌现出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的科学,承担着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人和实现人与社会有效“合和”与互动发展的神圣使命。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功能拓展,对于完成这一使命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性审视现状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功能拓展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上重要日程的。但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来讲,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深厚坚实的理论渊源。近10多年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特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保障。但由于各个阶段社会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复杂多变性,由于各个阶层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不确定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仍有被削弱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受到了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被删除了。诚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政治教育”合并在一起,列入国家学科专业目录,对于更好地发挥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的师资培训,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改变学科、专业名称,无疑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它使思想政治教育地位被严重削弱,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至整个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学科和专业的支撑,挫伤了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信心,助长了一些人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倾向。这使许多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没能及时汇萃一堂,融入学科理论体系。在学科理论的发展创新上突破性进展少了,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半停滞状态。

二是以“两课”建设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把专业课教材编写与学科建设汇为一谈。“两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两课”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还需要有更多的内容、方法、途径来丰富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活力,增强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认为只要抓好“两课”就万事大吉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两课”学科的认识,更是一种误解。如此的思想混乱,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正常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支配,一些人将专业课教材编写与学科建设混为一谈,简单地给学科体系与专业课教材划等号,不再加以区别。如此混淆两者,不仅贻误了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而且防碍了专业教材编写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将相关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混为一谈,以及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必然需要借鉴、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如果仅仅局限于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未能由此及彼,未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规律,最终将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实践中也有一部分人,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改革开放实际,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只是为讲理论而谈理论,为搞教育而论教育。天长日久,烦而生厌,处于各种矛盾和问题之中的受教育者,势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和科学性产生疑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逆反心理。这是造成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认识不确定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说服力和战斗力的根本表现。

诸多问题和不足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并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加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与功能拓展,由此推动人与社会“合和”互动的飞跃式发展。

二、掌握科学理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功能拓展的先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的基础性理论,也是指导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与功能拓展的科学武器。从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的社会问题入手,江泽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学说,是新世纪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和富有生命力的源泉。

(一)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江泽民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讲政治、讲大局,就包括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他《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第20次会议纪要上的重要批示》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这一点要经常讲反复讲。他不但立足于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国家兴衰、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高度,而且要求“大家都要以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并实践思想政治工作。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着眼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只有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和改善。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他进一步说“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先要抓思想”,同时强调“一切工作的进步都应以思想进步为基础”并用“三个代表”思想来衡量一切工作的进步与否。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他坚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把两个文明建设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愈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愈能促进改革开放,必须为现代化建设营造铿锵有力的思想舆论保障

针对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凸现出来的两个文明建设如何统一、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江泽民指出:“做好人的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把两个文明建设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指明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都是人。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就抓住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就能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改革开放大局服务,而改革本身也必然包含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完善。江泽民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愈是改革开放,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愈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愈能促进改革开放”“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才能促进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发挥其舆论保证作用,关键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占领思想宣传阵地。江泽民说:“意识形态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领域。”面对这种“思想政治斗争”,在“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他要求,“各级党委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如果“社会主义思想和优良的社会风尚不去占领,落后的错误思想和消极不良的社会风气就必然会去占领”。针对党内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上出现的“法轮功”邪教蔓延、愚昧迷信抬头的现象,他强调要“在全党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反对迷信愚昧、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健康气氛”。他要求宣传思想战线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占领思想宣传阵地。在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批示中,他重申占领思想阵地的内涵:即占领理论阵地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占领宣传媒体阵地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占领思想道德精神阵地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占领文学艺术阵地必须“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只有牢固占领这些阵地,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舆论保证的强大作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保障,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有坚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保证

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怎样才能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江泽民指出的答案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他从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上,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经济发展论”的思想。他强调要学会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他说,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经济建设要搞上去,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政治条件和政治保证,社会不稳定,经济就搞不上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为此,他指出,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一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政治学习,增强政治敏感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保证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他以辩证的观点对讲政治的要求进行了阐述。他说;讲政治,不是要以政治代替经济,而是要使政治同经济紧密结合,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地进行。据此,他明确提出“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业务工作中都有政治”的论断。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对经济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指出:“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他说:“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分析综合国力中精神力量的作用,强调;“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这对于指导我国参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凭借我们的政治优势和民族精神促进经济、科技、军事向优势转化,有着重大的精神和实际价值。

三、坚持与时俱进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功能拓展的根本

总结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和经验,面向21世纪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事业全局,我们必须站在事关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顺应大趋势,适应大发展,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功能的拓展,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一)必须牢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这是历史经验的昭示,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历史证明,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早在1989年邓小平就尖锐指出:“十年来我们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江泽民1999年也强调指出:“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作为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党的建设大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其重要社会功能的发挥,保障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高于思想政治教育;而作为公共课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与思想道德课程一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相关联的表现。

2.思想政治教育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它着眼于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在解决人的问题和社会问题,最终实现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有效“合和”,促进二者的互动发展。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体现出与时俱进、富有生命力的意义。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变化特有规律形成的科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有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承认或不承认。我们必须尊重科学,以创新的精神去揭示、掌握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

4.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和理论研究队伍,给大家与其它学科一样平等对待的发展环境,包括晋升职称、攻读研究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进行创新研究等。激励大家发扬科学精神,发挥聪明才智,深入实践,务实求真,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上水平。

(二)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时空范围扩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拓展,既基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也基于现代社会和学科领域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向未知领域、宏观领域、微观领域的扩展深入,开辟新的教育领域,发展新的学科分支;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向业务、经济、环境领域的渗透,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环境建设整合,克服过去的分离现象。

1.思想政治教育要向客观领域拓展。即,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政治方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市场经济体制和所有制变革带来的竞争格局,大众传播媒体形成的传媒环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引发思想文化的融合渗透,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生活方式与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这一切既深刻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折射出许多新的思想、政治、道德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与网络文化的加速涌动,促进了人们的全球意识、现代意识、民族意识、寻根意识、地方意识,也使人们价值观念取向趋向多元化;而发达的交通、通讯虽方便了人们的联系和交往,却拉大了人们信仰结构、道德追求和生活方式的距离。开放的环境需要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面向世界的人才不仅要有参与世界范围竞争的科学技术水平,也要有面向世界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不仅要有承受世界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的能力,也要有正确分析、鉴别、选择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还要有敢于竞争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健康的体魄和文明的风度。这种全球性的思想政治既分化又综合,既建构又解构的同时发生,这种开放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既相互融合借鉴,又相互矛盾冲突的状况,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回避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向业务活动、经济活动、管理工作广泛渗透,并深深植根于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面向世界,要更多地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建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分支,这已成为必然趋势。

2.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未来领域拓展。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信息的迅速变化和社会信息量的剧增,增加了人们判断与选择的难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生产方式和人们的活动方式;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也不断提升着人们的期望值。所有这些,既增加了社会的复杂程度,又加快了社会的变化频率。因此,现代社会对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既存在机遇,又存在风险。

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科学预测与决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过去时代不同之处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的整个过程也面临着机遇与风险,为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争取主动取得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通过预测尽可能降低对未来发展的无知程度,减少风险,把握机遇;通过决策,制订正确的教育计划,规范未来实施行为,开展预防教育,掌握主动权。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预测与决策问题,是教育由经验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是争取教育主动并取得成效的前提。其二是保证和促进单位和个人面向未来的顺利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不能代替人们在经济、业务方面的预测与决策,但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帮助人们增强面向未来的意识,增强预测与决策的自觉性,使之对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认定,学会抓住机遇,化解风险,避免偶然因素和不道德行为的干扰和冲击,驾驭单位和自己的发展。同时,还要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方法,克服经验主义、盲目主义倾向,防止由于复杂因素的困扰和不能面对差距而可能陷于宗教、迷信倾向的蔓延。

3.思想政治教育要向微观领域拓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领域,就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宏观的客观世界同人们的主观的内心世界,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宏观世界的开放性、复杂性、易变性,也会导致人们内心世界的开放、复杂与变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向宏观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向微观领域发展。

其一是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充分了解和掌握由社会变革和多种矛盾所引发的人们的心理震荡、增加的心理负荷,以及导致一些人心理不平衡、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等情况。通过开展心理测试与心理分析,进行心理诊断与心理咨询,普及心理保健知识,以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二是要研究人们的内心世界,还必须开发人力资源,即人本身的所有潜能、智力,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等。我们要把人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把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出来,如果不掌握人们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不能有效地把外在教育内化为人们的思想,那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三是要研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哲学、心理学、行为学、伦理学的有益成果,吸纳其理论和方法的精华,用于拓展我们的实践,探索思想内化理论,掌握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三)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必然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拓展,即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发展,由再生功能向超越功能发展,由教育功能向文化功能发展,等等。

1.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发展为主题的改革开放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政治功能受到了挑战,由此产生了多功能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强化与发展。从国际来看,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西化”、“分化”图谋的渗透与演变,国与国之间经济、文化既交流合作,又矛盾斗争,这一切无不表现出多变性与复杂性;从国内来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集中表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它反映并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某个系统、某些人的具体利益;它是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方法方式手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就是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排除干扰,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实践并落实“三个代表”。

其二是要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作用对象的工作目标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工作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作为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是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作用的目的是要促进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生命线,它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相互结合、渗透,决定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方向,直接推动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发展,从而使经济、业务不仅有质的保证,而且有量的增长,这就是其经济功能的表现。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同经济工作、业务工作是不同的,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通过“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转化来实现。人的实践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转化为物质,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提供思想、理论,实现向物质转化的必然之举。

2.由再生功能向超越功能发展。再生功能就是指不断地重复、复制。我国古代所推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就是一种再生功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受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加上过去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再生性更加突出,如满足于对上级精神的照转、照传;沿袭古代的注解、注释方式;教育从本本、原则、语录出发,对新观点、新见解采取怀疑、设防的态度,等等。这种教育,固然可以传承文化,但它过分注重原貌,只是简单再生,缺乏创造与超越,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

针对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保守性、封闭性,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主张,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这为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危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超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当代社会发展全面、变更迅速的情况,同过去时代已根本不同。现在决不是过去的再现,未来更不是现在和过去的翻版。教育的重任是要“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的人。这就为教育体系提出一次崭新的任务”。因此,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先导性作用,应当合理地被理解并作为超越功能进行发展和发挥;这种发展和发挥的基础和需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向未来领域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发展超越功能,即面向未来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并不断促进人们实现超越,才能真正把握未来,拥有未来,并“形成未来社会的一个主要因素”。否则,面向未来就是一句空话。

3.由教育功能向文化功能发展。广义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人所创造的、非自然所提供的、人适应环境的超生物手段与机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由政治、经济决定的观念文化和心理形态文化,包括政治、法律、哲学、道德、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保存、传递功能,传播、交流功能,创造、更新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局限于传统文化功能,应当说这种传统文化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文化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追求的需要。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显得十分迫切。

其一是要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作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观念文化的改革与创新,它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前提,是保持和发展人的创造性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其超越本质,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做到思想领先,也只有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其二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创建文化环境的功能。文化环境主要指精神文化环境,不仅包括舆论、风尚、传统、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等,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开放的环境,需要选择、吸收健康有益的文化因素,排除、抑制消极颓废的文化影响;激烈的竞争,需要营造宽松协调的文化氛围,防止不必要的相互防范与争斗;提倡创新,需要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有利于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反对论资排辈、压制冒尖的保守习俗;发挥民主,需要不断扩大群众参与政治、文化活动的范围,克服思想闭锁、情感冷漠、人际松散状况等等。随着“四个多样化”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面对面教育,更多地转化为通过文化环境,即运用大众传媒所营造的舆论环境的教育。通过大众参与所开展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布设所形成的氛围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和先导性。

标签:;  ;  ;  ;  ;  ;  ;  ;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功能发展--兼论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