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娟
山东省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 山东鄄城 2746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农业经济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的良好管理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的稳步发展,实现稳产增产,从而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加强新农村建设,应当基于设备设施、人才引进、税收政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经济管理,逐渐实现农业经济的规范化、持续化、有效化。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优化;策略
引言
良好的农业经济管理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保持稳产增产的方向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应该对阶段发展面临的财税支持、设施用地、人才引进等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
1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农业经济管理其实就是有效结合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对农业发展生产力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将农民增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进而不断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发展农业生产、监理农民增收、创收的发展管理机制,主要目的就是将农村整体生活水平提升上来。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有效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科学配置和规划,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进步。再加上对农村经济管理中制度控制以及理论指导的应用,对农村经济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到了充分明确,同时为农村经济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制度和规范。
2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创新有待完善
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目前,地方政府不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能支撑农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另外,农业科技也缺乏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这种现象导致了农业科技人才的流失、农业科技创新力低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在农业经济管理上,由于传统模式的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落后,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另外由于城乡一体化的大力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地区出现农田荒废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劳动力缺乏。另外,在发展农业经济上,不够与时俱进,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够,没有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管理,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落后,降低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要切实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建设,使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能够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对生产、分配、消费等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协调。同时,还应当对农民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其大力开展农业活动,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但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十分匮乏,大多数人才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面对复杂的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无从下手,无法对整个农业发展进行有效科学的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管理人员缺乏对农村经济的整体认知,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对其可持续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导致工作无法有效推进。
3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的优化策略和措施
3.1强化管理意识
首先,相关领导人员必须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自身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严禁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地方政府当中都存在着过于关注工业生产创造的GDP,而对农业发展却不够重视,必须要迅速解决这一问题。管理人员应当从从事农业生产建设的管理者开始着手,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让其加强对新型管理模式的应用。再者,农村基层组织和集体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对管理意识的重视,对发展资金以及农业生产做到科学管理,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要想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最后,应当广泛推广宣传公民权利意识,作为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主要力量,只有农民自身在思想意识和行动上都明确了个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任务和作用,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2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经济管理机制是保障农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了,因而在农业经济管理上,要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可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征,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可通过对农业用地合理的征用和流转来解决土地闲置、农村劳动力外流等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干部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农民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此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3.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引入资金支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相关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机道路网和农业输变电配套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另外,部分农田缺乏水利设施,农业经济管理者注重田间水利工程的推进,注重维护其平稳运行,保证农田水利设施的稳产增收。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者应增加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总量,在质量有所保障的前提下,提升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节约农产品生产的时间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农产品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对于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产品,如油菜、棉花等,农业科技工作者要积极研发,结合农业生产的具体实际情况,创新出适宜使用的机械设备。同时,严格规范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年限,确保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规范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市场,保证农业机械设备的供给机构,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的社会服务体系。
3.4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的筛选,确保经济管理队伍的高素质。另外,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引导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加强对国家及社会相关优惠政策的了解,将一系列管理工作进行贯彻落实。
结语
总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发展体系,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琼,王敏.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化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
[2]韩耀辉.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家参谋,2017(24).
[3]周小花.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2).
[4]张业.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06).
[5]崔洁.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13).
论文作者: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农业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新农村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