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医院 天津市 300202
摘要: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而且复发症诸多,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干扰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其中糖尿病足属于其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与遗传因素、神经血管病变、感染因素以及外部压力等方面有关,不仅导致体内内分泌系统紊乱、神经功能障碍等方面异常。若未能接受治疗,很容易导致糖尿病足病情恶化,甚至需截肢。故需在掌握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促进其治疗方案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有助于加强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现状;展望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需终身服药,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死亡人数中与糖尿病相关比例至少占5%。据医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现已达到4000万人以上,而且患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糖尿病发病的重灾区,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足等诸多并发症发生率逐渐提高[1]。据医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约1/4存在糖尿病足风险,一旦合并糖尿病足后,很多人在5年内需要截肢,而截肢后则其死亡风险大幅度上升,高达将近70%。现将糖尿病足的治疗现状及展望浅述如下。
1.糖尿病足概述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溃疡、感染,足部血管疾病、下肢末端血管、神经病变,以及Charcot关节性疾病,病情特别严重者可导致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重度破坏、畸形,一旦病情继续恶化,则需截肢,导致患者残疾,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
目前,多认为糖尿病足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外部压力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大量实验证实糖尿病发病与基因有一定关联,国外学者于本世纪初期提出糖尿病发病与KCNQ1基因有关,囊括不同种族的大量人群试验证实了这一点,在试验中发现Toll受体基因、DNA甲基化模式等与糖尿病有关;而且有实验发现,微小RNA miR-27b参与糖尿病足患者皮肤创面愈合过程。(2)糖尿病患者中超过50%存在神经系统病变,血糖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后,体内代谢系统发生紊乱,导致神经系统中钠依赖氨基酸功能障碍,引发钠潴留,导致神经轴索断裂,减慢神经传导速度;高血糖状态还可导致施旺细胞受损,或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障碍,导致一氧化氮合成释放量下降,使得血管扩张力不足。(3)多年实践证实,糖尿病患者膝部以下肢体末端发生血管病变风险非常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病变逐渐恶化,甚至导致肢体末端动脉闭塞症[2-3]。此外,糖尿病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静脉及毛细血管病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糖尿病足部压力过高能够导致其皮肤溃疡,多伴发神经病变、肢体末端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病症,其原因主要包括局部组织直接被破坏、或组织无菌性自溶,足底毛细血管闭塞导致局部血供不足,引发毛细血管被破坏,引发皮肤破溃,一旦伴发神经病变,提示病变严重恶化。(5)感染,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足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也是继发糖尿病足坏疽的重要因素,多伴发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感染可呈爆发式发病,治疗难度较大,若伴发外周动脉循环疾病,则可导致糖尿病足加重,提高致残风险。不仅如此,高血糖可扰乱糖尿病代谢,导致免疫力下降[4]。
2.糖尿病足治疗现状
十九世纪,有学者提出,糖尿病足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尖锐清创、缓解皮肤压力、加强足部护理等。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升,糖尿病足及由此引发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
目前,公认的糖尿病足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手术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刺激创面释放生长因子,促使创面尽快愈合;(2)高血糖是细菌繁殖、感染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糖尿病足患者免疫抵抗力下降,因此一旦受到感染,很容易导致其创面难以愈合、很难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可导致截肢。(3)糖尿病足很容易因机械压力、神经性病变、持续高血糖状态以及免疫力异常等诸多因素影响,而糖尿病创面外敷可创造利于切口愈合的局部环境,联用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可进一步提高创面愈合速度;但目前,外敷敷料多与清创、药物及抗感染措施联用[5]。(4)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多与真空敷料联用,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部皮肤破溃清创后的创面处理,但目前尚不清楚对感染性及慢性难以愈合的皮肤创面的临床疗效。(5)高压氧治疗,以高浓度氧气刺激局部创面肉芽生长,促进局部皮肤愈合,有助于加速血管收缩,缓解局部组织水肿。(6)据文献报道,血小板生长因子促使组织细胞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加速糖尿病组局部皮肤再生修复。(7)超声疗法可导致糖尿病局部组织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促使血管扩张、纤维细胞增殖,提高胶原蛋白的弹性,促使糖尿病足局部皮肤组织加速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癌症患者、妊娠期女性、急性感染者,体内植入金属物、塑料物、心脏起搏器,或合并严重心力衰竭。(8)电刺激疗法,目前,有研究人员提出电刺激疗法提高局部组织通透性、扩张局部血管、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糖尿病足愈合。(9)体外冲击波是通过气体等物理介质在体内传导机械性脉冲波,通过探头的移动而刺激局部血管释放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速局部创面愈合。(10)干细胞疗法,据文献报道,骨髓细胞祖细胞可通过改善局部组织创面血运,加速局部糖尿病足局部皮肤创面愈合情况,但目前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11)糖尿病足进一步恶化,达到Wagner4-5级后,多伴发骨髓炎及败血症等诸多并发症,采用换药、植皮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措施难以痊愈,为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多建议在选择合适平面截肢,因此需联用针对性优质护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12)糖尿病足的其他治疗主要包括原位再生医疗技术、脱水羊膜、蛆虫清创以及血管介入技术等,其中不乏与中医联合治疗的技术,均需进一步研究探讨[6]。
3.展望
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若未能获得有效护理措施,则其中约七成患者复发,目前多按照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技术,同时需加强多学科协作,尤其是加重对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关注及深入研究,可避免糖尿病足病情进一步恶化,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勇英,刘红利,孙颖,等.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242-7245.
[2]武姗,刘洋,朱旅云,等.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6):569-572.
[3]王澍,唐乾利,黄许森.糖尿病足的治疗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17,29(2):104-108.
[4]Aydin F,Kaya A,Karapinar L,et al.IGF-1 Increases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nd Promotes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Foot Ulcers[J].J Diabetes Res,2013,2013:567834.
[5]朱万博.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2):1135-1139.
[6]Naves CC.The diabetic foot:a historical overview and gaps in current treatment[J].Adv Wound Care,2016,5(5):191-197.
论文作者:田增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创面论文; 糖尿病足论文; 局部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管论文; 皮肤论文; 病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