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而忽视学,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因而强调自主学习。在教与学、在学与学的关系上,应试背景下的竞争机制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不仅带来了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妨碍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而强调合作学习。在接受与探究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无暇顾及学生的发现和探究,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而强调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精神。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都是学习的不同形式,没有主次之分,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一种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分思考想象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而“合作交流”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办法。
一、自主学习要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激活学生的内驱力,还要让学生多获得成功的喜悦。激活学生的内驱力,还应鼓励学生质疑。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尊重学生个性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把它们当成小主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平等对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要给后进生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使学生都对生活充满自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而保证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注重引导、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探究教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让他们具备一定能力基础再进行探究学习。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放任自流,它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指导、提供帮助。缺乏引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看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恰恰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为学生自身水平有限,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他们的认知水平就可能只是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教师首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教师还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建构与理解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缺少了教师对学习重点有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就难有深度和广度。
教师的引导要特别注意导在疑难处,导在方法上,特别要重视过程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懂得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学习互助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要把握好时机,选择好学习内容,不要滥用、泛用。所以,应选择那些具有争议性、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1.明确小组内的分工。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还要知道教什么或者说明白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是一节课的底线。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一定要明确学习任务,探究的问题要有开放性、挑战性和探索性。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适中,让全体学生都来参与。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也要对每个小组提出要求,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教师可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代言人”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愿意学、乐意学、学得好,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
2.创设情境,激趣赏识。对于放弃自我合作探究权利的学生,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他们,赏识他们,让他们愿意说,说得好。
3.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既要组织学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又要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才更加高涨,才更有自信。既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气氛,又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始终坚持“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理念,不能“一枝独秀”,或者师生“二重唱”。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掌控课堂,均衡讨论权利。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论文作者:刘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他们的论文; 自主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