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哲学:21世纪哲学的生长点_哲学论文

应用哲学:21世纪哲学的生长点_哲学论文

应用哲学:哲学走向21世纪的一个生长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长点论文,哲学论文,走向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应用哲学,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近年来,都有所发展。尽管在哲学家当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应用哲学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有的哲学家甚至认为在当代哲学中正发生一种“应用的转移”(The Applied Turn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我认为, 在哲学迈向21世纪时,不可忽视应用哲学的发展。

我所理解的应用哲学,大体上是指以下三种情况:

1、从哲学层面上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考察,形成各门科学和各种学科的哲学,如管理哲学、艺术哲学、文化哲学、法律哲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心理哲学、医学哲学、军事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教育哲学、宗教哲学、系统哲学、信息哲学、以及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名目出现的论著如“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生物学中的哲学问题”、“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等。这样的题目单正在不断扩展。它们的显著特点是既从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问题出发又超越该学科的具体研究而进入哲学的园地,它们是哲学,但又不是纯粹的哲学。

2、 对人类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或哲学的审视。从环境问题到核武器问题,从气功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从人的出生到死亡都有人讲出一番哲学道理来。有一位美国哲学家说:当今美国“哲学杂志上的文章或哲学会议上讨论的题目充满了一些在以往哲学家或别处的哲学家看来是奇怪的问题”,“所有的学会都致力于研究一些现在认为是哲学而上一代人没有一个会认为是哲学的问题”(见N.Rescher,《今日美国哲学》,《形而上学评论》1993年6月), 例如妇女问题,黑人问题,机器思维问题,社会和经济公正问题,分配政策等。就我们国内报刊来看,这样那样的哲学思考也经常见到,如联产承包制的哲学思考,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则属此列。

3、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将艰深的哲学概念和命题用社会大众看得懂或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哲学家要面向大众,关心大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把哲学的道理与大众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中国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还不高,他们需要哲学,但他们又觉得哲学离他们太远。哲学家讲的话他们听不懂,哲学家讨论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似乎不相干。即使大众的文化水平都提高了,哲学仍然需要大众化。中国有一位哲学家叫艾思奇,在30年AI写作了一本《大众哲学》,就是一本为大众所需要、为大众所欢迎的通俗性的哲学著作。到1949年底,这本书一共印了32版。大众化的哲学著作写得好并不容易。在这里要做到通俗而不庸俗,浅显而不浅薄,非得下很大的功夫不可。

应用哲学当然不仅仅限于以上三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应用哲学应包括研究哲学如何应用的问题,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但是,如果就世界范围来说,哲学有各家各派,各派学说本身就包含着应用,至于如何进一步应用于具体问题和具体学科,也是千姿百态,见仁见智,因此不可能也不必要建立一门称之为“应用哲学”的独立学科,应用哲学不是单独一门学科或一门独立的学问,而是哲学园地中具有应用性特征的哲学学科或哲学成果群。它们是与具体领域具体问题紧密结合而又富于哲学意蕴的思维成果。哲学的实际应用不同于具体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它是对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的哲学反思,对现实的复杂问题的哲学辩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的规律性的预断,它的成果不是象具体科学给人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给人以思维方式的启迪,价值观念上的引导,认识途径、认识方法上的帮助,理论思维上的锻炼和提高。

应用哲学的存在,并非始于今日,然而在当今和今后会有更多的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应用哲学的发展是对哲学的学院化和教条化的一种反叛和冲击。哲学的生命力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但是实际上却变得日益学院化,成为少数职业哲学家课堂上和书本里的珍宝。哲学家写的文章只有同行哲学家才能看懂,而在此之外的人们则无从问津。哲学的社会影响力在降低。哲学的教条化则表现为把某些哲学家作为偶象来崇拜,对他们的哲学观点和命题当作教条加以生搬硬套或僵硬地加以固守。这种情况势必会窒息哲学的生机。应用哲学以其多样性和现实性给哲学的园地平添了一片生命的绿色。

其次,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哲学概括的需要,提出哲学研究的新课题。物理学上测不准关系的发现,相对论的创立,生物学上遗传基因的发现,逻辑学和数学上的悖论,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的创立都给哲学提出许多新问题,也为哲学与科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使得本来专属哲学的领域越来越少了。过去说哲学是讲宇宙观的。但是自从宇宙学创立以来,这种说法不得不大大地加以限制。过去说人生观问题是专属哲学研究的课题,但近年来又有“人生科学”之说,如此看来,人生问题也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而不光是哲学问题了。至于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早就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学科了。但是另一方面,各门科学都会提出各具特色的哲学问题,特别是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的问题,科学与人的关系问题,决定论和非决定论问题,科学的分化和综合问题等,这样一来,结合各门科学的实际需要研究的哲学问题的范围又越来越大了。正如《今日美国哲学》一文的作者R ·瑞昔尔所说:“没有一个单独的思想家精通那些表征今日美国哲学知识和兴趣的全部范围。也没有一所大学的哲学系大得使该系的教职员包括这一学科全部分支的各种专门家。哲学的领域发展得不仅超出了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的能力,而且也超出了它的机构的能力。”

再次,应用哲学的发展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矛盾发展对哲学的呼唤。当今时代,哲学面临着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这里既有全球性的问题,也有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种种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东方与西方的关系,南北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和平与发展、对抗与竞赛、机遇与危机、传统与现代、理性与非理性、现代与后现代等复杂矛盾向哲学提出了深层的问题。人们不满足于表象的解释。哲学家不仅要与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而且要与社会科学家、未来学家、人类学家、生态学家、伦理学家结成联盟,共同探讨时代的新课题。

最后,应用哲学的发展,也是哲学自身反思的一个新成果。哲学不应当是一种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王”或“科学之母”,然而又不是各门科学的奴婢,哲学也不是那种包罗万象的知识总汇和绝对的和永恒的真理体系,哲学包含着不同层次,其中也有它的应用层次。哲学的社会功能和应用功能是哲学不可缺少的内在本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应用哲学正是哲学发挥自身应有功能的一种表现。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应用哲学是面向21世纪的哲学题中应有之义,是哲学大花园中一片茁壮生长的花卉。

这里需要指出一个问题,应用哲学不是哲学的全部,它没有取消也没有代替一般哲学的发展。相反,一般哲学可以在应用哲学的发展中获得新的启迪和新的营养而丰富自身。另一方面,应用哲学的发展也需要借助于一般哲学的发展,从而使应用哲学家有更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更开阔的理论视野,更丰富的理论思维的经验,更高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应用哲学的发展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问题之一是不同的应用哲学家也许会很难进行交流和沟通。因为他们研究的专业不同、兴趣指向不同、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同、使用的术语不同、对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所以不同方面的应用哲学家很难在一起共同讨论和研究问题。也许他们可以在一起讨论哲学史,讨论古代、近代或现代某一个哲学家,但却很难讨论各自的应用哲学。只有同一领域的应用哲学家才能较好地在一起进行交流、切磋和争论,才有所谓“共同的语言”。也许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知识和才能会比现在更广博,一个哲学家可以在几个相关的重要方面研究应用哲学(如同时是历史哲学家、社会哲学家、政治哲学家、教育哲学家、道德哲学家)。也可能某一个方面的应用哲学发展得较成熟,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引起更多的学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的关注,成为学术和文化方面的“焦点”或“热点”,这样参加讨论的人和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会越来越多。

问题之二是哲学的概念是否会因此而泛化,与此相关的是,哲学的理论水平是不是会因此而降低。“什么都有哲学就成了什么都不是哲学”。我认为,哲学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我们把传统意义上所讲的哲学(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称之为狭义的哲学,不妨叫做哲学Ⅰ,而包括各种各样应用哲学在内的哲学叫作广义的哲学,或哲学Ⅱ。只要应用哲学和作为基础的一般哲学(哲学Ⅰ)能相依共存相得益彰,哲学的理论水平就不会降低,反而有可能会提高。当然这里又涉及提高和降低的标准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即使我们不谈应用哲学,而谈当今西方哲学的不同派别,这个标准也不容易统一。一个分析哲学家可能会认为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对语言进行不合语法的使用,从而认为他“降低了”或“误导了”哲学。反过头来说,存在主义哲学家可能认为分析哲学家忽视了人的存在而陷入细枝末节的语言分析。所以,这里的标准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样,应用哲学家可能会批评传统哲学家是关在象牙之塔中进行玄思冥想,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因而算不上什么真正的有水平的学问,反之传统哲学家可能会批评应用哲学家把哲学弄得不伦不类,使哲学变得浅薄而庸俗。似乎也难于形成统一标准。看来,这里用得上中国一句古话:“合则双美,离则俱伤”。应用哲学的发展和作为基础的一般哲学必须互相依存,共同发展,才是走向21世纪哲学的正确的方向。

标签:;  ;  ;  ;  ;  

应用哲学:21世纪哲学的生长点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