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思考论文_台德刚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思考论文_台德刚

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231271

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高层建筑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在我国高层建筑中被广泛采用,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灵活的空间布置特点,被各地广泛采用。伴随着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优化,保证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笔者分析总结了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具体如下。

1.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剪力墙共同组成空间受力体系,其中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充分利用框架结构空间布置灵活,剪力墙结构抗水平位移能力强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结构刚度,降低工程造价。

2.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需要重视的问题

2.1质量预控

重视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预控,积极开展设计交底、编制质量通病防治清单、组织施工方案讨论、成立QC小组等活动,从“人、机、料、法、环”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参建人员质量意识、挖掘质量管理资源,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2工程测量

日常工作中加强工程测量器具的使用、保养,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校验,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实际工作中,测量器具校验经常被忽视,除了定期校验外,如发生测量仪器长途运输、意外震动等情况,均应送交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测量仪器校验。高层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各楼层布置投测预留孔,推荐使用激光铅垂仪进行垂直度控制,利用全站仪天顶测距法进行高程引测,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测量误差。

2.3材料质量控制

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按不低于相关技术标准30%的比例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样。各类材料进场均应报验,提交产品合格证,材料的抽样和检验方法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材料使用之前,再次核对品种、规格、型号,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2.4钢筋施工

2.4.1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暗柱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时,相邻竖向钢筋接头互相错开,连接部位距结构面不少于500mm。

2.4.2钢筋闪光对焊,应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不同直径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宜过大,焊接参数按较大直径的钢筋选用。对焊前清除钢筋端头附近的铁锈、杂质,闪光留量通常为8~10mm,顶锻留量通常为4~6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3板筋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间距超标,绑扎前应用粉笔在模板表面划出钢筋排放位置,以此保证板筋绑扎横平竖直、间距一致。梁钢筋绑扎通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是箍筋间距超标、箍筋与主筋脱扣、梁腰筋位置不准确、梁腹拉筋遗漏等。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钢筋绑扎操作空间受限,操作工人为了追求产量,以降低工序质量为代价。二是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松懈,钢筋隐藏验收把关不严。针对以上现象,施工、监理、业主等各方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后期严格进行钢筋隐蔽验收。

2.5混凝土施工

目前建筑施工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在运输中应保持其和易性,浇筑地点通常是采用坍落筒测定流动性,通过目测判断其黏聚性和保水性来进行综合评价,当有分层离析现象发生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浇筑应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倍,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振捣上层混凝土,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为便消除层间接缝。对暗柱、洞口等部位的振捣应细致,防止出现漏振现象。施工缝应妥善处理,应清除杂物、凿除松动石子和松散表层,浇筑后续混凝土前,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先铺一层25mm厚水泥砂浆或同配合比减石子混凝土。为避免混凝土出现板面裂纹,混凝土坍落度要适当,水泥用量严格控制,振捣密实、及时养护,终凝前如出现板面龟裂,应及时组织抹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时,优选低水化热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视条件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2.6模板施工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荷载。模板安装前在楼地面弹出轴线、墙柱边线、模板控制线,支模前应对柱、墙底部进行砂浆找平,减少柱、墙根部漏浆。模板安装前将板面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隔离剂不得污染钢筋和施工缝接槎处。剪力墙通常背楞采用50*70木方,主楞采用48*3.5钢管,采用M12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对拉螺杆间距500mm,上、下二排对拉螺杆距离楼板面200mm为宜。剪力墙支撑条在墙模上口、模板拼缝处均应放置,其他部位放置间距不超过800mm,保证剪力墙模板受力均匀,墙体混凝土厚度一致。墙体设计有预留洞口时,应预留活动浇筑口,防止预留洞口下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剪力墙应设置保证墙体垂直度的斜撑,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墙体扭偏。剪力墙堵头板、墙体预留洞等尽量采用定型化预制模板,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结构观感质量。

结论:

总而言之,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探讨,对提升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发展,提高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乔杰.浅谈如何完善施工技术提高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水平[J].科学技术创新,2017(34):150-151.

[2]周凯.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7(02):26-27.

[3]江正荣.简明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450-506.

论文作者:台德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思考论文_台德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