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成都总医院消化科 本科 护师
2.通讯作者 四川成都 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 助教
【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20例青少年服药自杀相关临床诊疗护理资料。总结青少年服药自杀原因,归纳患者入院后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心理干预,并探讨护理效果。
【关键词】青少年;服药自杀;原因分析;护理体会
自杀是指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既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又是近年来医学界日益关注的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自杀已上升到非正常死亡的首位,在 15 ~ 24 岁青少年的死因中,自杀列第三位。对于服药自杀的救治必须及时掌握患者自杀的原因,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我科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共收治口服药物自杀青少年患者20例。而对这类特殊患者的救治,不仅是使身体康复,更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现将20例青少年服药自杀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2:3。年龄14-28岁,平均年龄20.2岁。文化程度初中10例,占50%,高中8例,占40%,大专2例,占10%。学生9例,占45%,待业青年11例,占55%。口服安眠药12人,鼠药4人,百草枯2人,乐果2人。20例病人均排除各种精神病史。20例患者,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
2.原因分析
自杀是一种适应不良行为。自杀者面对困难或挫折,不能应付,以致采取自我毁灭的方式,试图逃避现实,摆脱困境,消除内心痛苦。服毒自杀病人常有心理障碍,在自杀前表现为“心理危机”。所谓“心理危机”就是指个体遇到重大甚至无法克服的个人问题,如生活事件或称为精神刺激时产生的高度紧张、苦恼、焦虑或严重的痛苦状态。在本组病例自杀原因中,与家人、亲友生气11例;与就业、工作、升学不顺利等精神刺激有关的7例;有精神疾患2例。因为青少年的个性尚不成熟 ,情绪不稳定, 易打破心理平衡,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其对社会心理紧张因素反应强烈 , 多见依赖性、易支配性、脆弱、敏感、悲观、无助感等负性情绪体验 ,行为方式多冲动莽撞、不计后果、草率行事 ,显得茫然无措和恐慌, 部分青少年娇生惯养、任性 , 不能忍受委屈和挫折 , 尤其是女性 ,多在“一气之下”轻率自杀。有研究表明,自杀心理行为的检出率表现为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与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压力不同有关,提示女生群体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3.救治与护理要点
3.1一般护理
(1)明确中毒药物并迅速、彻底地切断毒物来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更换患者污染衣物,用清水清洗患者的皮肤及毛发。但需注意清洗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皮肤血管扩张而加快毒物吸收。(2)促进药物排除,减少吸收。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洗胃液温度为32℃-38℃,每次洗胃液量为500-1000ml,频次为1-2h/次。对于服毒时间长者可在彻底洗胃后注入活性炭。给予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甘露醇导泻,采取大量不保留灌肠及利尿的方式促进药物的排泄。对于重度中毒患者,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方式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心电监护,但百草枯中毒患者禁忌吸氧,以防导致肺纤维化和呼吸衰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等变化。若为有机磷中毒患者,观察是否阿托品化等。百草枯中毒患者注意观察嘴唇及口腔黏膜的损伤程度。同时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病情观察记录。
3.2心理护理
<1>患者的心理护理。入院的大部分青少年患者自杀只是出于一时冲动,而并非一心求死,因此,对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完全出乎自身的预料,也没有考虑到治疗护理过程中某些操作会带来的不适或痛苦。某些患者甚至有一种目的达到的满足感,而对于此次行为对家庭、对自身所带来的伤害全然不知因此,在治疗护理的同时,需向患者耐心解释,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轻生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并将家属的劝导及安慰及时传达,促进患者与家属的沟通交流,使患者重树生活的信心。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防止患者再次自杀。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夜间需要加强巡视,并严格执行危险品收集制度,以防自伤或伤害他人。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权。不议论、不散播患者的个人信息,降低自杀事件对患者的个人成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护患者脆弱的心灵。
<2>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服药自杀的严重后果以及对自身身心及家庭造成的伤害。引导患者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来应对生活事件。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指导,告知其应承担起防范青少年自杀的责任。比如,改良家庭教育方式或相处模式,改善与青少年的亲情关系,关注心理变化,对于出现的不良生活事件,家属应与青少年共同应对。此外,应及时发现青少年自杀的先兆,并能有效阻止。研究表明,青少年有下列特征者自杀风险较高:第一,严重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和曾经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第二,有高度自杀意念者。第三,以前曾有故意自伤者。第四,不合作及不服从治疗者。第五,既往有自杀史并多次寻求帮助者。第六,新近发生过重大生活事件者,如经历情感重创、意外事件、亲人丧失等。第七,孤僻离群和心理适应困难者,特别是高度绝望者。
4.小结
对于青少年服药自杀的救治,在给予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必须了解其自杀的根本动因,才能“对症下药”,促进其身心的康复。自杀是“心理危机”的恶性结果,所以必须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不仅是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对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注重人性化护理,给患者提供人文关怀。“自杀”是心理承受能力崩溃的结果,此时的青少年患者情感极度脆弱,内心恐惧又极度排外,因此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具备同情心、耐心,认真聆听患者的心理诉求,多沟通,多换位思考。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尤其是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护士应动作轻柔,耐心解释,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做好家属健康教育,巧用家庭对“自杀”行为的干预作用。
总而言之,青少年自杀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病理状态不仅来自身体,最主要的更是来自心理。因此,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努力,标本兼治,找准根因,从“心”开始,帮助患者重拾生命的信心与意义,从根本上消除“自杀”的念头,从而达到长远的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孔美,王传玲,王东.伴自杀倾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2):77-78.
[2]蔡琳. 青少年神经系统软体征发展特征及其与B族人格倾向、危险行为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3.
[3]吴慧婷,叶婷,林枝,喻承甫.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心理韧性的调节效应[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7):37-40.
论文作者:王爱琳1,冯玉 1,2,罗书兰3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患者论文; 青少年论文; 心理论文; 家属论文; 原因论文; 事件论文; 方式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