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化学学科特征和新课程改革,高中与初中化学的根本区别,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对高中化学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5-076-02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挑战,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实施教学工作被提上日程。教学工作持续而又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新教材需要化学教师智慧的解读和实践,从多角度灵活处理、运用、生成化学新教材,理解教材文本所赋予的内涵。在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实验”技能,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接轨教学
研究大纲教材,扩大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高一教学应把握好起点和节奏,不要急于讲授新课,一方面由于整个班级还未稳定,学生对老师不了解,教师对学生也不熟悉,另一方面由于暑假造成学生所学知识已部分遗忘,有必要用两周左右的时间温习巩固,做到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边复习边衔接补齐,做到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1、认真调查,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对于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样适用。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做到心中有数。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总之,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适应课程。
2、对症下药,抓好衔接,促进学生进步
在吃透大纲和教材,摸清情况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紧扣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采用“集中复习”和“穿插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查漏补缺,以创造一个较为整齐的教学起点。改进教学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思维。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再是单纯的记忆,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将所学知识与日常实践生活联系起来。在起始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切勿能操之过急。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二、多角度处理、运用、生成化学新教材
面对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反思,新教材不是只是内容删减了、要求降低了、版面新颖了,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尽量发掘教材背后所蕴涵的意义,理解教材文本所赋予的内涵,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教材编排的整个结构体系与以往教材相比发生了根本改变
以往教材的教学体系是单纯引入型的学习方法,从学习每一种物质开始,给出其物性-化性-制备-用途。而新教材从开始就采用的是一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新物质。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观察-解释及结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2、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新课程化学教材内容广泛,内容多课时紧,教学要求高。一节课可能在多个学习点中切换,教师往往无法展开深入教学,导致浅尝辄止,不深不透,导致学生“夹生饭一锅”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习领会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讲究螺旋上升不要求一步到位。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提高思维能力[2]
科学素养是建构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过程和方法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中学化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实施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思维状态,从而在思维训练中提高能力。
1、以启发性问题启动思维
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从而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事实情景入手,如化学史实、日常生活、社会热点、工农业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等有关的事实和材料;创设多种真实、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情景,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2、以设计化学实验激活思维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具体表现为:情感、操作、探索、创造兴趣,四种兴趣水平逐级升高。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学生的情感、操作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实验激活思维,积极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提高。
四、“学生自主实验”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
通过构建“学生自主实验”模式,强调作为化学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成为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情感的重要载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良好发展。
1、自主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析、比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教师对学生方案设计中不足之处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完善方案。体现探究教学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强化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应把化学实验和提高学生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操作时,教师要逐一检查并加予指导,不停地巡视,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验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指导学观察、归纳、总结,并且能结合实验现象,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教有法规,但无定法;学有法则,但无完法。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的贯彻与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更是一部大书,我们还刚刚翻到了扉页。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教学,增强自信心,提高观察、实验、思维、自学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创设课堂教学的思维环境”,才能培养出新世界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展树中.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的衔接[J].化学教育,2012,(8)2-4.
论文作者:徐瑞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化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