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社会”下全民健身运动的个性化定制机制研究论文

“智慧型社会”下全民健身运动的个性化定制机制研究论文

“智慧型社会”下全民健身运动的个性化定制机制研究

陈小舟

(巢湖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 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在加快人们生活节奏的同时,也在进一步的影响广大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职业病”“低头族”等问题不仅给上班族,还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身体危害,体育运动时间已被工作和手机所占据,而由于生活压力所带来的紧张和松懈感,使得人们能够得到的身体活动和体能锻炼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如何利用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将碎片化时间有效利用进行体育锻炼是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智慧型社会”;全民健身运动;个性化定制机制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压的生活状态使大部分青年群体身体处于亚健康。如何改善全民亚健康的身体素质,体育健身运动无疑是最直接的方案。因此,国家自1995年开始,逐渐出台各项政策来刺激我国体育健身运动的发展,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然而,由于传统形式的健身锻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训练时间、训练场地、专业指导等方面的局限,使绝大部分群体并不能获得有效的体育运动。国家大力倡导“智慧型社会”发展要求,各种“互联网+”形式的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为现代化健身运动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我国居民体育健身运动的现状及问题

自1995年我国出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开始,各省市地区都在积极开展体育宣传、体育设施建设和相关健身赛事筹备等工作,体育健身运动全面展开。《全民健身活动状态调查》数据显示:第一,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加,参与体育运动人员也在逐年增加;第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大幅增加;第三,锻炼强度上,70%以上人群的锻炼强度达到中等强度;第四,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化,“健身走”“跑步”“小球类”等运动项目为主;第五,体育锻炼指导人数普遍提高,半数以上运动都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第六,体育锻炼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通过“电视、广播”方式获取体育信息的占50%以上,其次是“书刊、报纸”及“互联网”等方式。第七,体育锻炼场地方面,以家庭附近的广场和公园为主,专业健身会所锻炼的人数不到1%;第八,体育消费金额方面,成年人的体育消费金额年超过1 000元以上的占到20%左右,绝大部分年体育消费不足1 000元。

虽然,我国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的理念已深入到广大群众的心中。但传统的健身方式不能满足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四,建立养老机构PPP模式的专门管理机构。专门机构的指导与管理是PPP模式的成功运作与推行重要保障。为了构建覆盖全国的老龄服务网络,美国在全国各社区成立老龄服务中心。联邦政府的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设了九个区域性办公室和老龄局;公共服务部则设立于州政府;老龄代理机构设立于州以下政府。新加坡政府于1998年专门设立了人口老龄化跨部门委员会。这些专门的管理部门,有利于发挥其综合协调作用,对PPP模式的具体实施起着保障的作用。

1.全民健身观念误区

现阶段,我国普遍大众对全民健身的观念认识包括:非体育性的娱乐意识、老年保健意识、 被动健身的欣赏意识、体育竞技意识等,其中部分观念是非科学的。长期劳动等于锻炼、没病等于健康、休息可替代体育锻炼等思想[1]。并且在部分健身人群中,也存在一些错误观念,认为健身并不需要指导,自己锻炼只要达到基本的效果就可以。还有部分人群认为专业指导并不一定能够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还不如自己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网上搜索健身教材就可达到健身效果等。

第二,提供专业个性化运动指导。互联网技术由于其互联互通的特点,依赖于智能设备的数据收集和智能系统的数据分析,能为广大群体提供有效的健身方案,并通过好友共享、运动共享等方式督促用户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数据库中各式各样的健身运动方案,为用户进行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锻炼方式和强度,并提供全方面专业性的健身指导。

2.健身方式不科学

传统的健身运动只是一味地注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而很少针对个人体质、需求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健身方式,这样导致部分人员健身运动达不到个人要求或超出个人能力范围。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是国家基层医药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其学习动机状况将会影响其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工作成效,针对上述学习动机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健身数据缺乏有效反馈

传统的健身运动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反馈机制,导致健身用户的健身运动效果不能实时反馈,健身运动的数据也不能得到有效收集,不利于健身用户对健身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4.缺乏专业化指导

之所以将互联网技术与健身运动相结,合,一方面“联网+”能够为体育健身行业提供新鲜的活力;另一方面,“互联网+”与体育健身相结合能真正发挥其优势特点,为全民健身提供可行性方案。

第一,家庭健身房。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宣传和号召,人们对健康运动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快速发展,让以前只能在健身房或体育馆健身运动的传统运动模式发生了变化,以个人和家庭为基础的健身锻炼逐渐成为家庭健身运动的主流。家庭中购置一些简单的健身设施和智能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健身设备与手机和电脑进行连接。健身设备对健身活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收集,利用手机APP或电脑将数据进行记录、存储和分析,从而获得专业化数据分析报告。

二、智能设备和智能化健身系统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1.智能设备和健身网络指导系统的发展现状

第一,健身网络指导系统。健身网络指导系统将运动信息收集、体能分析、运动方法导致和运动数据分析反馈等内容有效的聚合汇总,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身高体重、不同锻炼强度和锻炼方式的群体进行数据收集,将收集数据与数据库中的不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个人健康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从而制定具有个性化运动需要的健身运动指导系统。现阶段,具有影响力的健身网络指导系统主要有MyWellness平台、Google Fit健康管理平台、HealthKit健康管理平台、Dulife平台等。而这些平台的运行,离不开智能设备的数据收集和软件APP的数据反馈。

还有无人仓的HUB。王一铎说,HUB的智能升级是单-车-仓,HUB是一个很关键的资料收集器,也就是触点,我们要把这个触点快速掌握在手里,这样才能快速反应给市场。

第二,智能设备和APP软件。健身网络指导系统平台的具体应用,离不开智能设备和APP软件的配合。如著名的Google Fit健康管理平台、HealthKit健康管理平台,这两个平台的运行,主要是依靠Android操作系统和Ios操作系统为基础,结合手机、APP、智能戴手表/手环的方式,将各种运动数据进行收集,通过各自个健康管理平台进行分析,并通过智能设备进行有效的数据反馈。现阶段,智能设备比较普遍的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运动相机、智能眼镜、智能跑鞋等。同时,比较受欢迎的运动APP有咕咚、小米运动、乐动力、动动、Nike+Running等。

2.“互联网+”健身运动发展的优势

传统的健身运动还是以个人健身为主,缺乏统一专业性的指导。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现阶段专业教练人数较少,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是专业指导的费用较高,阻挡了绝大部分人群寻求专业化指导的机会。

第一,扩大体育健身的关注和适用人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终端设备和系统平台的发展逐渐趋于完善,通过终端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扩大了适用群体的数量[2]。在互联网平台发展下,突破了传统体育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现阶段,对 “互联网+”技术下全民健身运动个性化应用的场景,笔者概括为以下几类:家庭健身运动中的应用、办公室健身运动的应用、社区健身运动的应用。

领导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至为重要的位置,领导者的决策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很多领导者将关注点放在企业生产销售上,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需要创新,企业领导应该秉持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引进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领导层应该自主学习大数据知识,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路径、应用策略等,确保大数据技术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同时,领导层应该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好招聘管理工作,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备先进性特征。

第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智能穿戴设备的帮助下,通过健身网络指导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获得适合个人的最有效的锻炼效果。智能设备使运动者摆脱了体育锻炼对空间和时间的要求,让用户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有效的锻炼。

三、“智慧型社会”全民健身的个性化应用

“智慧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智慧型社会”也称为“智能化社会”,是建立在智能化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通过智能设备的利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方便、智能化的生产、生活。“互联网+”在全民健身运动方面的应用,正是体现了“智慧型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丰富和个性化的应用体验和实际需求。

医生为主导的治疗团队在讨论EOLDs之前要做到准备充分,充分了解患者疾病全过程的资料回顾。专家和医生的意见要一致,避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困惑。讨论过程中,医生应理解及尊重患者及家属,容许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陈述。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程度,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主动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病患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疏通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消除恐惧心理。

在党委的带动下,团场300名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按照就近就地、集中联户的原则,下基层、真进门、真结亲、结真亲,与263户各族职工群众结对认亲,结对民汉比例达到了45∶55。首次结亲见面后,第九作业站的30户回族群众家里都会有一张特殊的“全家福”。不少人“全家福”里的亲人都不是第一次见面,他们有的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有的是多年相处的老邻居,有的是扶贫帮困的挂钩干部,他们早已融为一体,胜似亲人。结亲见面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家人的再次团聚。

1.家庭健身运动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趋势处于利好趋势,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有效的开展。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全民健身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如何真正意义上使全民进行有效的健身运动,才是现阶段继续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智能设备和健身网络指导系统的合理利用,是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可以尝试和进行推广的有效方式。

第二,网络医疗。在家庭健身中,不论老人还是其他成员,在运动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医疗问题,尤其是老年人锻炼中。老年人大多数由于自身身体原因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慢性疾病,简单的体育锻炼能较好地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发生[3]。但对老年人来说,锻炼强度、运动方式、锻炼时间等要求非常高,同时,老年人在锻炼中还可能造成其他突发情况。因此,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通过相关智能设备能够有效的检测老年人的运动情况,给予合理性的锻炼建议,同时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可根据以往运动数据、血压、心率等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医疗检测,有效防止在家庭锻炼中可能出现的身体突发情况发生。

2.办公室健身运动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上班族身体 “亚健康”状态最为明显,由于上班期间长时间的不活动,增加了颈部、腰部、眼睛等身体部位的压力,造成比较常见的“职业病”,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病症频发,同时,也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由于场地和时间限制,传统意义上的锻炼方式在办公室无法有效的实施,此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办公室健身运动有效开展。具体包括两类:一是适合公司具有独立的健身空间;二是没有独立健身空间。第一,有独立健身空间的办公室健身。公司与外界的健身房或私人健身教练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在办公室内设置相应的健身设施和网络健身系统,健身教练为企业员工提供较为完整的健身教程,从而辅助员工进行科学的办公室运动。第二,没有独立健身空间的办公室健身。一方面,员工个人通过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有效的运动提醒,现阶段一些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可以实现常坐提醒、定时喝水、定时运动等提醒功能。同时,通过手机APP或智能设备,根据个人上班的情况提供短时间的工位上锻炼方法。另一方面,公司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通过局域网对公司电脑进行统一管理,在电脑中播放短时间的锻炼课程,要求员工进行学习锻炼,从而达到一定的放松和锻炼效果。

3.社区健身运动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自从我国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运动以来,各社区纷纷建立完善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因此,将“互联网+”技术和社区建设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特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科学便利的健身方式。对社区健身运动,可进行多媒体健身教授、远程运动指导和健身资源查询模式。

第一,多媒体健身教程。这种方式的健身运动需要具有独立的活动场所,在活动场所内,以多媒体为载体,将各种运动教程通过计算机或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播放,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健身教程,指导居民开展一些简单易学的体育项目,例如,太极拳、广场舞等健身活动。

第二,远程运动指导。这个项目也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搭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机构的网络健身指导平台,实现社区居民与健身教练之间进行实时互动指导[4]。远程指导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多样化配比,对所有群众,可进行通用类的运动健身指导和日常健康常识宣讲等;对特殊需求群体,可进行专项化指导,确保远程指导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结语

随着全民关注健身运动的热情持续增长,随处可见的体育健身运动在各大公园和广场上每天都在上映。但物质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人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传统意义上的体育锻炼方式已不能满足各种人群对体育锻炼的要求,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顺应了时代变化的要求,通过智能化信息整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型社会”发展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体育运动爱好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家中或办公室都可以进行健身运动,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让健身运动随时随地。虽然体育健身智能化发展还有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现阶段,相信在未来科技发展下,“智慧型社会”将会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提供更方便和快捷的生活方式,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纯敏.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几点思考[J].党政干部学刊,2007(7).

[2]陈脉,张金桥.重构、挑战与应对:“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19,41(2).

[3]张江南.大数据时代对体育传播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7).

[4]李善滨.互联网在体育健身中的应用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硕士论文,2017.

On Personalized Customization Mechanism of National Fitness Exercise under “Smart Society”

Chen Xiaozhou
(School of Sports, Chaohu University, Chaohu 23800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while the intelligent lifestyle is accelerating the rhythm of people’s lives, it also further affects the physical health and physical exercise of the masses. The healthy problem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low-headed people” bring serious physical harm to both office workers and young people. The time for sports has been occupied by the work and mobile phones, and the tension and slackness caused by life pressure make people have less opportunities and spent less time on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exercise. Therefore, the effectively use of fragmentation time for physical exercise by using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s the feasible program for the current national fitness exercise.

Key words: “smart society”;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personalized customiz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8-0098-02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8.036

收稿日期: 2019-06-21

作者简介: 陈小舟(1981—),男,安徽芜湖人,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万红]

标签:;  ;  ;  ;  

“智慧型社会”下全民健身运动的个性化定制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